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讀《人間草木》:又壹個把吃升級為藝術的頂尖吃貨

讀《人間草木》:又壹個把吃升級為藝術的頂尖吃貨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吃貨。在他們眼裏,吃,不僅僅是為了果腹,也是壹種藝術。

最早的吃貨大概是燧人氏,在燧人氏之前,人們都是生吃鳥獸魚的肉。

燧人氏鉆木取火後,將肉食置於火中燒烤,人類才由生食進入到熟食階段。

以此來看,燧人氏才是發明燒烤的鼻祖。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非常非常有名的“吃貨”,這三個“吃貨”還都是文人

為什麽都是文人呢?主要原因還是文人不僅會吃,吃了還會寫。正因為他們把有關吃的事情寫了下來,他們才成了青史留名的“吃貨”。

孔子,萬世師表,開創儒家學派,留下四書五經,影響了其後的兩千多年。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是講飲食越精致越好,處理肉食越細致越好。由此可見孔子在飲食方面非常講究。而在這壹句後面,孔子還有這樣的幾句: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孔子壹連用了八個不食來談論他飲食的講究,肉壞了,顏色不好了,有臭味了,沒有做好了等等,這些孔子都不吃,看來我們的至聖先師還是壹個“很傲嬌的吃貨”呢。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這樣壹道菜——東坡肉。從名字上妳可以很輕易的判斷出,這個東坡肉便是蘇東坡發明的。

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黃州,黃州養豬極多,以致價格便宜,蘇軾生性又喜歡吃豬肉,於是便發明了東坡肉的做法。還寫下了壹篇《豬肉頌》。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竈煙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愛吃會吃在歷史上非常非常出名。他在很多作品中都毫不忌諱的透露了他的吃貨本質。

“日啖荔枝三百只,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被貶謫惠州的時候,嘗了產自嶺南的荔枝後,便喜歡上了這壹南方水果,並為能夠天天吃到荔枝而甘願被永遠貶在嶺南。

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讓我們認識到了清代著名的文學家紀昀紀曉嵐。但可能很少有人認識和紀曉嵐齊名被稱為南袁北紀的袁枚,袁枚乃是清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同時也是壹個真正的美食家。

袁枚對吃這壹方面的敬業程度,都讓我不好意思稱他為吃貨。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袁枚不僅會吃會寫文章寫詩,他還專門寫了本關於吃的書名字叫《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裏沒別的,就是記錄了三百多種南北各式美食的所用食材,烹飪方法還有吃法。如此敬業的“吃貨”妳還能說他是吃貨嗎?人家這分明就是正兒八經的美食家!

《人間草木》還是《人間美食》?

讀過《人家草木》後我就知道蘇軾、袁枚這些名人吃貨裏又多了壹個同道中人。

翻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妳能看到的就是,這人間草木真是太多好吃的了。

汪曾祺寫葡萄,把天下有的葡萄品類都了解了壹遍,還去考據了葡萄在中國生長的歷史。以及怎麽種葡萄養葡萄。

汪曾祺在昆明讀的西南聯大,課沒有好好上,壹天到晚凈琢磨昆明的哪些水果好吃,四處尋覓水果店。

汪曾祺跑去四川,對杜甫草堂不怎麽滿意,也不願多寫,倒是對川菜極為喜歡,林林總總列了好幾樣四川特色菜。

去了福建,便跑去雲霄吃水果吃海鮮,又跑去福州吃魚丸、肉丸餛飩。去武夷山遊玩,又吃了鮮筍。石雞、狗肉、蛇湯。

去爬泰山,看過景色後卻寫了“泰山可吃的野菜有壹百多種,主要的有三十壹種。”後面還列了他在那裏吃的十幾種,以及這些野菜的做法。

這人間草木都是人間可以吃的草木啊~看來蘇東坡、袁枚他們又多了壹個同道中人。能吃能寫,能把吃升級到藝術趣味,真是讓當今天下吃貨汗顏。

本文首發於頭條號:約讀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