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魏名將,身高約合現今1.75米。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於蹋頓於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禦孫權。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主力,使敵軍十萬退卻,更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威天下,為操拜為征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禦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黃初三年,抱病退吳將呂範。遼病篤,卒於江都,謚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當初追隨呂布,後來歸順曹操,是三國時候的著名大將。他使壹把大刀,武功高強,又謀略過人,多次建立奇功。還有著武將少有的突出的語言才能。
在呂布手下時,其武勇多次讓曹操吃了苦頭。最後因為呂布目光短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被曹操打敗,張遼與呂布壹同被曹操所俘虜。呂布貪生怕死,請劉備說情。劉備不肯,呂布罵罵咧咧個不停。張遼聽到了,非常鄙夷呂布,在外大叫道:“呂布匹夫!死就死唄,有什麽怕的!”曹操覺得這個人面熟,張遼說:“濮陽城中曾經相遇,怎麽忘記了?”操笑曰:“妳原來也記得!”遼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什麽?”遼曰:“可惜當天的火不大,沒有燒死妳這國賊!”操大怒道:“妳是我手下敗將,怎麽還敢侮辱我!”拔出劍來,要親自殺死張遼。張遼壹點也不害怕,伸出脖子在那裏等著。劉備關羽都為張遼說情,曹操就扔了劍,親自為張遼解開繩索,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他穿上,張遼很感激,就歸順了曹操。曹操封張遼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歸從曹操後,張遼隨軍征討,在與袁紹父子的較量中,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東打西殺,成為曹操手下的著名大將,為剿滅袁氏集團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用“三罪”說勸服關羽,最終使關羽暫時投降了曹操。曹操待他如親信,備加禮遇。
在赤壁大戰中,曹操處境艱難,多虧張遼死命救護,最終化險為夷。
赤壁戰後,曹操認為合肥是緊要之地,任命張遼為主將守衛合肥。後來孫權果然來進攻合肥,張遼率軍迎擊,大敗孫權。太史慈有個同鄉戈定,他的朋友後槽在張遼手下養馬。因為後槽受到了責罵,對張遼懷恨在心。太史慈獻計,利用後槽刺殺張遼,自己帶兵在外接應,以報失敗之仇。諸葛瑾(jin)勸止,孫權因為宋謙大將被打死,急要為他報仇,就聽從了太史慈的計策。
戈定當日混在軍中,進了合肥城,找到養馬後槽,兩個商議。後槽曰:“這地方離中軍較遠,夜間不容易過去,現在在草堆上放起壹把火,妳去前面呼反,城中兵亂,趁機刺殺張遼。”當晚,張遼得勝回城,犒賞(犒kao)三軍,並且傳令不許士兵解甲睡覺。左右有疑惑,張遼認為領兵打仗千萬要註意不要勝驕敗餒,要時刻做好準備。果然後寨火起,壹片叫反聲。張遼臨危不亂,出帳上馬,喚親從十多人,站在路上觀察。左右說:“喊聲很急,可以去看看到底怎麽回事。”張遼說:“怎麽會全城都反?這是造反之人,故意驚動軍心。”沒壹小會,李典把戈定和後槽抓過來。張遼訊問後,知道了詳情,把兩人立即斬了。這時城門外喊聲大震。張遼說:“這是吳兵的外應,可將計就計。”讓人在城門內放起壹把火,眾人都叫反,大開城門,放下吊橋,騙太史慈見城門大開,以為裏面已經行動,挺槍縱馬先沖進去。城上壹聲炮響,亂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數箭。這次襲擊又失敗了,孫權不得不退兵,太史慈因病重沒幾天就去世了。
以後孫權又來進攻。先攻打皖城,張遼的救兵沒來得及趕到,就失陷了。於是回到合肥,心中愁悶。正在這時,曹操派薛悌送來壹個木匣,外邊紙條上有曹操的親筆:“賊來乃發。”這天報說孫權引十萬大軍,來攻合肥。張遼便打開匣子,裏面說:“如果孫權兵至,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張遼分析後說:“曹操遠征在外,吳兵以為壹定會打敗我們。我們應該先發兵迎擊,奮力作戰,打他個措手不及,使軍心大定,只有這樣才能守住城池。”李典平時就與張遼關系不是很好,聽了張遼這番話,默不做聲。樂進見李典不語,就說:“賊眾我寡,難以迎敵,不如堅守。”張遼說:“妳們倆私心太重,不顧及公事。我自己出去作戰,與敵人決以死戰。”李典被張堅決赴敵的精神所感動,捐棄前嫌,團結禦敵。張遼作了周密部署。用詐降計誘孫權至逍遙津,張遼和李典從兩路殺來,孫權大驚,差點將其活捉,十萬吳兵在這場戰役中折了大半。這壹戰殺得江南人人害怕;只要壹說張遼大名,小孩晚上都不敢哭。在張遼的精心指揮下,以區區幾千人破了敵軍十萬,可謂威震逍遙津,名揚天下。
因為屢立功勛,張遼多受賞賜提升。曹操死後,張遼又隨曹丕征江東,被吳將丁奉用箭射中腰部,回營後不治身亡,壹代名將就這樣與世長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