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菜-葫茯,沒聽說,可能就是葫蘆。
美食槎頭鯿古香清詩閣
來源:河南報業 王安濮
水至清則無魚,但槎頭鯿卻生活在水質清鮮的漢水中。
槎頭鯿不像武昌魚那樣名聲在外,如同文中的雅士,嗜好清靜,因此,備受文人高士的青睞,成為入詩最多的壹道名菜。緣於此,品槎頭鯿也就被賦予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成為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中最富有詩韻、最為亮麗的風景。
這次至襄陽開筆會,就是為了品食這槎頭鯿而來的。早就在唐詩中醉了不知多少回,但壹直沒有品嘗的機會。襄陽是唐代田園詩人孟浩然的故鄉,也是槎頭鯿的故居之地,吟詩飲酒美食,其不美哉。
筆會主辦者知道我等的心願,遂在壹家名為清詩閣的古色古香的飯莊為我們接風。
這家老店的取名也有壹個講究,源自詩聖杜甫送給孟浩然的壹句詩:“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即今喜舊無新魚,垂鉤槎頭縮頸鯿。”在杜甫的印象中,孟老夫子總是和槎頭鯿分不開的,同樣的淡泊名利,同樣的清高絕倫。
真正的槎頭鯿,妳只有到襄陽才能品嘗得到。壹方水土養壹方人,也養育了獨具風格的槎頭鯿,肉質極其鮮嫩,可謂魚中的精品。
烹制槎頭鯿,也是有考究的。像我等堂堂七尺的須眉男兒,是斷然不能料理槎頭鯿的。只有蘭心慧質的女孩子,烹制出來的槎頭鯿才最能出味,因為女孩子們是用水做成的。“纖手燴紅鮮”,別有壹番情趣。
來清詩閣料理槎頭鯿的,是旅遊學校的實習生,壹群很有江南風韻的女孩子,溫柔可人,鶯語低喃。在我們的要求下,壹位女孩子為我們現場表演“玉人燴鮮”的做法。
她先將魚輕輕地剖開,用軟水洗凈。她告訴我們,槎頭鯿是極品,只能用不含雜質的水洗,以防出現異味。然後,在魚腹內放入鹽、胡椒粉、姜絲少許,外用蛋清糊住。把調制好的魚放入籠屜裏。蒸籠是特制的,籠眼特別地細密,以保證受熱均勻。清蒸槎頭鯿,要用小火,稍有不慎,就會破壞原有風味。
槎頭鯿出籠後,澆上香油、醋、蒜汁,壹道色香味俱佳的清蒸槎頭鯿就擺了上來。嘗壹嘗,果真是清而不淡,香而不濃,余味悠長,很有口感和質感。真可謂“此魚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品”。
歷代的文人雅士均嗜品“槎頭鯿”,不僅僅因為是槎頭鯿肉質鮮美,而且在槎頭鯿的身上寄予了某種理想,有點“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味道。孟浩然、杜甫、歐陽修,都曾留下了華美的絕章,稱道其品質的高貴和肉味的鮮美。
如今的槎頭鯿已不好尋,正如在滾滾的紅塵和物欲的橫流中,真正的文人風骨已成絕響壹樣,像我們這些出席筆會的所謂作家們,又有誰能像孟老夫子那樣壹生傲視功名不濁壹點雜質呢?
但願吃了這頓槎頭鯿後,我也能超脫壹點,也不枉來襄陽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