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賈母的性格來說,她首先是壹個很和善的人,壹大家子那麽多人但是都能夠比較和睦的相處,而那麽多的後輩都喜歡跟在她的身邊,就能看出賈母是壹個慈善的人。
第二點是賈母是個很精明能幹的,從她年輕的時候嫁進賈府就掌管了整個家的事務,不僅管理得很好,還帶著賈府發展地越來越好。雖然在晚年的時候,她把權力交給了鳳姐,但她還是有著最高的權力的。
第三點,賈母是個很有遠近之分的人,對孫兒們都是很寵愛的。遠近之分最明顯的就是在對待黛玉和寶釵的態度上了。從黛玉剛進賈府的時候,賈母就壹直很重視黛玉,對她很是關心。在飲食起居等各方面,黛玉可以說跟寶玉是同等待遇的,這是其他幾位賈府小姐所沒有的待遇,由此也能看出賈母對黛玉的疼愛程度有多少。而在對待寶釵的態度就沒有這麽親近了。
最後,雖然說賈母很喜歡黛玉,也同意寶黛二人在壹起,但是根據那時候府中的情況,賈母還是很現實的,最後同意讓寶玉跟寶釵結婚的提議。
擴展資料:
賈母是寧、榮二府中最高的家長,人稱她為“老太太”、“老祖宗”、“史老太君”。《護官符》中的四大家族中,有壹個“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壹個史”,賈母就是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嫁給了榮國公賈源的長子賈代善,生有賈赦、賈政兩個兒子和賈敏等多個兒女。賈寶玉是她的孫子,林黛玉是她的外孫女,史湘雲是她的侄孫女。
賈母福壽雙全,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她有滿堂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女、重孫女、重孫媳婦孝敬她;有數不完認不清的丫環、婆子、小廝服侍她。特別是掌家的孫媳婦王熙鳳千方百計地孝順她、迎合她,使賈母盡情享樂。賈母的八十壽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從七月二十八就開始在榮、寧兩府齊開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熱鬧豪華,非往日家慶活動所比,顯示了這位太夫人的尊榮。
賈母是壹個詩禮簪纓之族的貴夫人。她見多識廣,很有修養。她初嫁到賈府時,正是榮國府的鼎盛之時,曾躬逢幾次金陵接駕的盛典。她壹直是榮府家政的主持人,直到年紀大了,才漸漸地不管事,交給了王夫人、王熙鳳。
元宵節,賈母點戲,壹出《尋夢》、壹出《下書》,吩咐只用簫和笙笛。同是貴夫人的薛姨媽甚為驚奇,說:“實在戲也看過幾百班,從沒見過只用簫管的。”賈母卻認為沒什麽稀奇,只是在個人講究罷了。可見賈母對藝術的賞鑒,是很清雅脫俗的。
賈母對寶玉極其寵愛,把這個孫子當作“心肝”、“命根子壹樣”來珍視。對於賈政的嚴厲管教,她不以為然。寶玉不敢去見賈政,她就說“不要緊,有我呢”。賈政有壹次打了寶玉,賈母大發雷霆,當下就在要回金陵老家去。結果是賈政不得不向母親叩頭認錯。所以,在賈母的庇護下,寶玉得以在大觀園中與姐妹們過壹段平和、安定的日子。
賈母也鐘愛她的外孫女林黛玉。是她讓這兩孩子同行同止,並在生活同等對待,使得寶玉、黛玉青梅竹馬,賈府上下認定二玉必然會結婚。但是在高鶚的續書中,賈母變成了造成寶黛愛情悲劇的元兇,王熙鳳的“掉包計”是得到她的首肯的。當然此乃高鶚續作,不符合曹雪芹原意。
續書中,賈府被抄後,賈母日夜不寧,思前、想後,眼淚不幹。她曾虔誠地向天禱告,保佑她的兒孫們。她拿出了自己全部的體己財物,分給兒孫。沒過多久,這位“生來就是為了享福”的老太太,終於在看到賈家壹敗塗地後,在憂戚中辭世。死時,賈母八十三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