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家有壹只小狗,頭上紮著壹個小辮,卷卷的,因而得名叫卷毛。它的毛都是黑色的,有壹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小的鼻子,可逗人了。
它可貪玩了!壹天晚上,快要吃飯了,卷毛還在外面玩,不願意回來。奶奶讓我把它找回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它叫回來了,可是剛到家門口,聽身後就沒音樂了,回頭壹看,呀!卷毛又跑去玩啦,沒辦法,只能讓奶奶再去找。
卷毛也很貪吃。壹次,我買了壹根火腿,正好想做點別的事情,就順手把火腿放在了桌子上。等我做完事情後回來壹看,發現火腿和卷毛不見了。我於是滿屋子到處找,最後在卷毛的窩邊,看見卷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火腿,我又可氣、又可笑。
卷毛更多的時候是可愛,它好像能理解人,具有靈性。記得有壹次,奶奶的腿不小心被碰了壹下,流了很多血,疼得很厲害。卷毛跑到奶奶的身邊,用舌頭給奶奶舔傷口,還用嘴幫奶奶銜來了布,高興得奶奶每次見人就誇卷毛。
這就是奶奶家的小狗—卷毛。雖然它有些調皮,但我還是很喜歡它,以致我現在搬家到別的地方後,還常常懷念起奶奶家的卷毛。
螞蟻
我喜歡螞蟻,因為它勤勞樸實,更因為它們在危難面前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記得有壹次,有幾只小螞蟻在廚房的水泥地上匆匆地爬著。我壹時性起,跑到水池邊打開水龍頭往壹只紙杯中倒了大半杯自來水。然後,我走到那壹些小螞蟻的旁邊,將紙杯壹側,杯中的水就全部倒在這壹些小螞蟻的身上。這水就像傾盆大雨壹樣倒了下去。這壹些小螞蟻立刻被籠罩在大水中,然後它們就被汪洋大海吞沒了。那些小螞蟻在大海中無法走動,寸步難移。就在這滅頂之災的時候,它們並不慌張,而是圍成壹團,奮勇拼搏,最後終於給它們沖出了我給它們設計制造的大海。
脫離災難以後,它們繼續排著長隊匆匆地往前走。我順著它們前進的方向觀察。原來,不遠處地上有壹塊蠶豆大小的蛋糕。它們立刻蜂擁而上,然後搬起蛋糕就走。很快,它們就把蛋糕搬到了自己的洞裏去了。不壹會兒,它們又出來尋找食物了。這時,我尋機壹動,拿了壹塊餅幹放到離開它們有壹段距離的地方。這壹些小螞蟻真靈巧,不知道它們靠什麽壹下子就發現了那塊餅幹,紛紛爬了過去,又壹起扛起餅幹回到自己的洞裏去了。
我看著這壹些小螞蟻心裏感慨著,小小的螞蟻竟然是那樣的堅強,那樣的團結,那樣的聰明靈活!
淘氣的小貓
叔叔家有壹只活潑可愛的小貓。它身穿雪白的衣服,尖尖的耳朵,眼睛亮晶晶的像兩顆綠寶石,尾巴長長的,神氣極了。
壹天,小貓看見地上有個毛線球,覺得很新奇。於是,它伸出爪子輕撥毛線球,毛線球就滾了起來,小貓越玩越帶勁。看小貓那認真的表情,好像在想:“看妳往哪裏跑,我壹定要抓住妳!”小貓緊追不舍,最後,毛線球越滾越小,散成了壹堆線。小貓怎麽想也不明白:為什麽毛線球追著追著就沒了呢?小貓抖抖爪子,看著壹地的毛線,無可奈何地走了。
忽然,小貓好像發現了新大陸。原來,它又找到了玩耍的新目標:放在叔叔書桌上的壹瓶墨水。小貓跳上書桌,壹邊繞著墨水瓶轉來轉去,壹邊目不轉睛盯著墨水瓶,好像在想:這是什麽玩意兒?它好奇地用爪子碰了碰墨水瓶,墨水瓶移動了壹點。小貓覺得還不過癮,就撲了上去。“砰”地壹聲,墨水到處流淌。小貓覺得大事不妙,嚇得“喵”地壹聲,撒腿就跑。叔叔剛好看見了,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小貓真淘氣啊!
點評:小作者對小動物觀察認真細致,把小貓的樣子、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寫得栩栩如生,突出了小貓淘氣的特點。
前幾天,爸爸帶回了二十來只可愛的螃蟹。
螃蟹有我半個巴掌大,外殼除了腹部以外都呈青綠色,好像披著壹件翠綠的罩衣。它那硬梆梆的身子,活像穿了壹身盔甲。看,那壹對粗壯的蟹鉗,似乎擺起“拳擊”的架勢。呀,那八條步足,每條都由七個小節組成,像八條細長的“七節棍”。尖端的壹節呈爪狀,其余各節的形狀如扁棒或短柱形。步足上還長著壹些細毛,給這副威風的模樣,添上了幾分氣勢。
別看它樣子笨拙,活動起來可靈活了。螃蟹是橫著走路的,走起路來像個橫沖直撞的醉漢,難怪有句歌謠:“橫沖直撞真糟糕”呢!那些家夥還作起了自己的“熱身運動”。有的竟當起了“運動員”,學起了“舉重”,大鉗子壹張壹合。它們的運動“細胞”可真夠活躍的。
更有趣的是它們覓食的樣子。我們把食物丟進盆裏,壹只“饞貓”用它那八條步足靈活地擡起、落下,沙沙作響。它用蟹鉗當筷子美食了壹餐。
尤為讓我喜愛的是那只碗口大的螃蟹。呵,它正吐著泡沫,瞪著眼睛,舉著“大鉗”好像在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著和“侵犯者”廝打。我用小竹棍壹捅它的殼,它將“大鉗”往水裏壹攪便逃走了。
爸爸帶回的螃蟹真可愛!
我討厭貓。
雖然貓為人類捕捉可惡的老鼠,戰績眾多,功不可沒,曾被埃及人制定禁止殺貓的法令,還為它樹碑立傳,雕刻了人頭貓身像,名之為巴斯蒂女神;待貓死後,男主人剃去自己的眉毛以示哀悼,全家人頭頂上都撒上壹些貓的骨灰,以寄托哀思;最後還享受著只有埃及貴族,皇族才有的特別葬禮——把屍體制作成木乃伊。縱然貓如此受人們尊敬,可我對貓卻有另壹種看法。這還得回溯到去年的那壹天。
那壹天,爸爸不知從哪裏弄來了壹只可愛的小貓咪。那只小貓咪背上白黑相交,尾巴上也是由黑白兩種顏色繞成壹環環的,像蛇身上的鱗片,兩只眼睛瞪得老大老大的,煞是有趣。打此以後,我便精心照料這只貓。本來那時我家養了兩只狗,平日裏我總是教他們本領。自從這只可愛的小精靈拜訪我家後,我便冷落了狗,陪貓壹起遊戲,還總把本來給狗吃的肉拿出壹些給貓食用。
改變我對貓的看法,還得從下面的事情說起。
貓平時閑來無事,便肆意妄為,惹是生非。不是給我的作業判了個“五馬分屍”刑,就是劃撕了我的衣服;不是抓爛了爸爸精心培養的蘭花,就是因為偷吃了“太上老君”(鄰居)的“仙丹”(剛從街市買回的活潑亂跳的魚兒),導致鄰居罵街……因為這些事,貓在我心中的形象沒有以前那麽可愛了。
就是那壹天,徹底改變了我對貓的好感。
那天我放學回家,準備和以往壹樣與貓玩耍,可卻沒有看見貓的影子。我心急如焚,到處尋找,結果在鄰居家的飯桌底下找到了它。它正懶洋洋地依靠在壹個粗壯的桌腳邊,桌腳周圍圍起了用大小各異的骨頭排列的戚繼光掃蕩倭寇用的“鴛鴦陣”。貓悠閑地瞇著眼睛,腳與身子緊緊地貼著地面,尾巴緩緩地在空中搖擺,貪婪地、津津有味地啃著腳邊壹個肉多塊大的骨頭。嘿!看著它那“餓貓撲食”,“見利忘主”的樣子,我頓時氣急敗壞,怒不可遏。平時,我從沒有讓它餓上壹頓,它竟然跑到別人家討飯吃!當時夜裏,我給了貓更多的食物,希望貓不要再去討食了。可誰知第二天貓跑得更遠了,我壹路問了好幾人才找到了它。回家後,我打了它,狠狠地批評它,並進行了壹番徹骨的思想教育:“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廉者不受嗟來之食。”……貓低眉順眼,溫良順服,想必它壹定是“痛定思痛”,“重新做人”了。孰料,第三天壹大早醒來,貓早已銷聲匿跡、無影無蹤。
自從,我恨貓!貓的許多不好的印記便浮現在我眼前。
貓總是我行我素,剛剛還漫步門前,可壹會兒卻飛檐走壁爬上屋頂以示自己站在人們頭上拉屎拉尿來愚弄人們。在人們眼前吃食時,假惺惺地裝作君子、淑女慢嚼細咽,壹旦背著人吃東西的時候絲毫不講究禮節,毫無忌諱地狼吞虎咽。貓笑裏藏刀,看它的腳柔軟可愛,裏面卻暗藏尖銳無比的爪子。最可恨的是貓肆意將它最美好、最純潔、最羞澀的感情毫不隱晦,唯恐人們不能得知,硬是選擇在寂靜的深夜“引吭高歌”,“呼伴引侶”,那份淒慘聲,那份哀傷狀,活生生將聖潔的情感褻瀆幹凈!
貓水性楊花,性情漂泊不定,“有則來,無則去”,妳有食物則暫投妳“麾”下,待看到更大更多的利益後便出爾反爾,不知又為何姓家奴;貓,它“見食忘主”,沒有狗那種“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的赤膽忠心;它好吃懶做,沒有牛整日裏低頭苦幹的那份勤勞。
貓,它比天生克父命,殺丁原,刺董卓,有勇無謀的三姓家奴——呂布更不忠;它比食長沙太守——韓玄其祿而殺主、居長沙此土而獻其地、腦後長有反骨的魏延更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