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國古代有哪些美食?

中國古代有哪些美食?

中華民族經過了五千年的洗禮,留下壹卷卷,壹幅幅燦爛的文化畫卷,而最有代表性的畫卷便是飲食。中華兒女多吃貨,在飲食上面的開拓好像就是我們的種族天賦,以至於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筆下留下了不少形容美食的佳句。

如李白的?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唐代張誌和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還有北宋第壹吃貨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

但古代朝代太多,歷朝歷代都有各自的美食,這些經過歷朝歷代衍生出來的美食,鑄就了我國耀眼璀璨的飲食文化。我就選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美食來說說吧。

周代

周代是先秦時期,在烹飪技術取得重大進展的朝代,據《周禮?天宮》記載,負責周王室的飲食機構的官員達2294人,占整個周朝官員總數的58%,居歷朝之最。這麽龐大的飲食機構,把周代的飲食水平提高到了壹個新的歷史高度,其中?周八珍?便是其飲食藝術的最高代表。

據《禮記》記載,?周八珍?是供周王室食用的八種肴饌,有?淳熬?、?淳母?、?炮豚?、?搗珍?、?漬?、?熬?、?糝?、?肝膋(li?o)?。

淳熬,就是把肉醬澆在糯米做的飯上,澆入動物脂油。《禮記?內則》:?淳熬,煎醢(hǎi)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

淳母,同淳熬類似,只是淳母是把肉醬澆於谷米飯上而已。

炮豚,就是在火上烘烤渾豬,但只是稍復雜的做法。據《禮記?內則》載,把殺好的豬掏空內臟,填入棗,然後草繩捆綁,塗上泥烘烤,泥烤幹後掰去幹泥,再用米糊淋在上面,之後放入小鼎內用動物油煎熬,再加以香草。然後小鼎再放在盛有湯水的大鼎中,煮上三天三夜,湯油同沸,便取出蘸醬食之。

搗珍,就是去牛、羊、豬、鹿、獐等動物的裏脊肉,反復捶打,搗成肉茸,加醋調和。

漬,用好酒浸泡新鮮牛肉壹天,之後取出和肉醬、梅漿、醋調和後食用。

熬,將生肉搗錘,攤放在席子上,把姜和桂皮撒在上面,用鹽腌後曬幹食用。

糝,將牛、羊、豬肉三等分,兩份稻米粉壹份肉合成餅,入油煎。

肝膋,用狗網油包著狗肝,放在火上燒烤。

以上就是周代飲食最高代表體現,?周八珍?。

漢代

漢代時期因為石磨經過改良之後,已可以制作壹些面食了,而當時的面食統稱為?餅?。張謇出使西域帶來了胡餅的做法,胡餅就是燒餅。

還有壹種?水引餅?,就是用肉湯攪和面粉而成的湯面條,其中以雞湯做成的湯面味道最好最鮮美。

五侯鯖(這裏念?蒸?,意為雜燴菜),這是壹道有典故的菜,漢成帝有五個舅舅在同壹日封侯,所以史上稱?五侯?,但其實他們並不和睦,期間有位婁護(官職名稱)能言善辯,輾轉於五侯之間,深得他們喜愛,於是五侯都送他珍饈美食,婁護便集五家之珍饈制得這壹佳肴,之後深受貴族喜愛。

魏晉南北朝

這時期的中華大地上又經歷了壹次大分裂大動亂,北方政權大多以少數民族為主,所以在飲食方面深受其影響。

此時期的美食有蒸豚(蒸豬),胡炮肉(遊牧民族烤法的烤羊)、蒓羹、駝蹄羹、魚鲊(生魚片)等等。

唐宋時期

這時期的中華飲食迎來了發展高峰,同周邊各國的文化交流,各種美食層出不窮,在此我以唐代宰相韋巨源?燒尾宴?裏的菜單和南宋時期清河郡王張俊宴請宋高宗的筵席菜單為主,羅列壹部分。

唐代燒尾宴裏有?通花軟牛腸?(羊骨髓作拌料的牛肉香腸)、?鳳凰胎?(魚胰臟蒸成的雞蛋羹)、?羊皮花絲?(拌羊肚絲)、?格食?(羊肉、羊腸拌豆粉煎烤)等等。

清河郡王府筵席菜單裏有近200道美食,所以不可能全列,我只列壹些有代表性的,菜單裏有:蓮花鴨簽、繭兒羹、三診膾、南炒鱔、鯚魚膾、三脆羹、江鰩炸肚、鮮蹄子羹、七寶膾、蛤蜊羹、小頭羹飯、脯臘雞、脯鴨等等。

明清時期

到了明清時期的時候,各種美食已經很趨近於近代時期了,我國現今的八大菜系,很多代表美食都是發源於明代,完善於清代,成熟於近代。這階段由於美洲的很多代表性作物和香料相繼傳入中國,為我國的飲食文化添磚加瓦,經過明清兩代宮廷禦廚和民間大廚的發光發熱,到了近代已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各色美食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