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幼兒園健康不吃生冷食物教案

幼兒園健康不吃生冷食物教案

1. 幼兒園不吃生冷食物小知識

幼兒園不吃生冷食物小知識 1.教案小班不吃生冷食物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錄象懂得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引導幼兒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活動準備: 錄象《卡在喉嚨裏的五角星》、每組壹小筐圖片

圖片:

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

2.過期的食物

3.腐爛變質的食物

4.假冒、劣質的食物

5.沒洗幹凈的食物

活動過程:

壹、觀看錄象《卡在喉嚨的五角星》

1.教師提問 “剛剛妳們看到了什麽?” “小男孩的做法對嗎?”

2.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他這樣做了會怎樣?” “妳有沒有這樣做過?”

3.教師做適當小結

二、看圖片

1.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妳吃過嗎?”

2.引導幼兒討論 “這些東西為什麽不能吃?”

3.教師適當小結

三、遊戲判斷對錯

1.教師提問 “上幼兒園時,沒有病的小明非要媽媽幫她帶藥到幼兒園; 夏天快來了,天氣太熱,我喝了飲料又吃雪糕; 小朋友拿了壹個玻璃球放在嘴裏。”

2.教師小結 -不生病亂吃藥,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冷的東西吃多了對胃寶寶不好;玻璃球放在嘴裏很危險。

四、操作活動

1.請幼兒自由抽取圖片,並說壹說這些東西為什麽不能吃?

2.教師巡回觀察,引導幼兒互相討論。

2.教案小班不吃生冷食物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通過錄象懂得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引導幼兒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活動準備: 錄象《卡在喉嚨裏的五角星》、每組壹小筐圖片圖片: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2.過期的食物3.腐爛變質的食物4.假冒、劣質的食物5.沒洗幹凈的食物活動過程:壹、觀看錄象《卡在喉嚨的五角星》 1.教師提問 “剛剛妳們看到了什麽?” “小男孩的做法對嗎?” 2.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他這樣做了會怎樣?” “妳有沒有這樣做過?” 3.教師做適當小結 二、看圖片 1.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妳吃過嗎?”2.引導幼兒討論 “這些東西為什麽不能吃?” 3.教師適當小結三、遊戲判斷對錯1.教師提問 “上幼兒園時,沒有病的小明非要媽媽幫她帶藥到幼兒園; 夏天快來了,天氣太熱,我喝了飲料又吃雪糕; 小朋友拿了壹個玻璃球放在嘴裏。” 2.教師小結 -不生病亂吃藥,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冷的東西吃多了對胃寶寶不好;玻璃球放在嘴裏很危險。

四、操作活動 1.請幼兒自由抽取圖片,並說壹說這些東西為什麽不能吃? 2.教師巡回觀察,引導幼兒互相討論。

3.有什麽適合幼兒園小朋友回答的食品安全知識問答

食品安全

預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講究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換床單和被蓋(壹月壹次)。養成飯前便後洗手、不暴飲暴食的良好習慣。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未經高溫處理的飯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從食品標簽上註意識別食品質量,選擇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從口入’的第壹關。

個人怎樣預防食物中毒

1、飯前便後要洗手;

2、瓜果洗凈並去除外皮後才食用;

3、不購食來路不明和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4、不購食無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小店或路邊攤點上的食品(尤其是這些店、攤上沒有密封包裝的食品);

5、不吃已確認變質或懷疑可能變了質的食品;

6、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劑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衛生安全標準的食品;

認識食物中毒特征

潛伏期短:壹般食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發病。胃腸道癥狀:腹瀉、腹痛,有的伴隨嘔吐、發熱。提高自我救護意識出現上述癥狀,應懷疑是否食物中毒,及時向班主任匯報,由班主任做出相應的措施,在家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預防發生食物中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後,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不吃生、冷、不清潔食物;不吃變質剩飯菜。

食物中毒時急救方法

壹旦發生食物中毒,馬上到醫院就診,不要自行服藥,若無法盡快就醫,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1至2小時內,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取食鹽20克,加開水200毫升,冷卻後壹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幾次,以促嘔吐。亦可用鮮生姜100克,搗碎取汁用200毫升溫水沖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則可服用“十滴水”來促進嘔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 *** 喉嚨,引發嘔吐。

2、導瀉:如果病人吃下食物的時間超過兩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藥,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壹般用大黃30克,壹次煎服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後壹次服下。此外,還可采用紫蘇30克、生甘草10克壹次煎服。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4.有關秋季兒童的生活小常識

秋季保健

壹、強化營養當秋天到來,天氣轉涼,夏天的幹擾已不存在,機體逐漸恢復到良好的運作狀態,食欲與消化功能自動調節到最佳水平,此乃天賜的補償夏季損失的良機,所以應強化營養供給,為孩子的生長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蔬果壹類也應增加,做到主食與副食、葷與素、粗與細、幹與稀的合理搭配。

二、及時驅蟲專家認為秋天打蟲效果最佳。從蛔蟲的生活史看,雖然孩子壹年四季均可遭受蟲卵感染,但夏天機會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蟲卵進入體內,經過壹段時間的演變,最後變為蟲定居於小腸。正值秋天,此時服用打蟲藥(如腸蟲清等)可將其壹網打盡,不留後患。

三、防範腹瀉寶寶在夏天最易患腹瀉病,入秋後腹瀉發病率呈下降勢頭,但防範之心不可有絲毫懈怠。因為有壹種稱為輪狀病毒的微生物正蠢蠢欲動,常在9月份或者10月份侵襲孩子的消化道而致腹瀉,稱為“秋季腹瀉”。為此,父母應幫助孩子把握以下幾點:首先是堵住口入關。具體措施有註重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物、玩具與食具定期煮沸消毒、給寶寶餵奶前母親最好用溫開水洗凈 *** 等。同時,應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蒼蠅等傳播病毒、病菌的媒介物。此外,發現病兒立即隔離治療,處理好排泄物。健康兒童應避免與病兒接觸。

秋天幹燥的氣候容易導致陰津耗傷,出現皮膚幹燥和體液丟失等癥候,同時燥可傷肺,引起幹咳少痰或洛痰不爽、咽幹而痛、呼吸不利、喘息胸痛等癥,甚則損傷肺絡而見鼻衄、痰中帶血。

由於孩子皮膚嬌嫩,呼吸頻率高,腎臟對尿液的濃縮功能差,所以通過皮膚、肺和腎臟丟失的水分會更多,如果再加上飲水和飲食調理不當,在秋季出現秋燥的情況就更常見。

孩子秋燥癥表現為鼻塞、口幹、陣發性咳嗽,甚至發熱等壹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但可以沒有發熱、咳嗽等癥狀,

僅僅出現壹些咽喉幹燥、嘴唇幹裂、鼻燥衄血、大便幹燥等,醫學上又稱“小兒幹燥癥”。

預防小兒幹燥癥的關鍵是要補足水分,可多吃些含水分高的水果,如梨、葡萄、柿子等等,適當多飲開水或淡茶、豆漿、牛奶等飲品。盡量少吃過鹹、過甜或者燒烤食品,以免引起陰津進壹步耗竭,徒生內熱內燥。

居住環境要保持適當的濕度。如果感到室內幹燥,可在臥室內放盆清水或者在地面上適當灑水。此外,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定時作息的習慣,不能過度娛樂或熬夜。

5.幼兒保健知識

隨著秋天的到來,氣溫開始下降,天氣也變得幹燥起來。幼兒皮膚稚嫩,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幹舌燥、便秘等壹系列“陰虛內熱”的征象。做好各項保健措施,對維護幼兒健康十分重要。

訣竅1:給孩子多喝水

秋高氣爽,孩子應該多喝白開水,如果孩子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防止幼兒出鼻血等癥狀。在幼兒園裏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時多給孩子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肴的鹽分,並保持孩子體內水分平衡。

訣竅2:少吃“上火”食物

*** 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壹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訣竅3:呵護孩子皮膚

媽媽在給孩子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孩子的嘴唇容易幹裂。媽媽應先用濕熱毛巾敷在孩子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後塗抹潤唇膏。孩子鼻腔內的黏膜比較容易幹燥,媽媽可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

訣竅4:冷水鍛煉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孩子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制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鐘後食用。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孩子對冷的適應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沖淋和遊泳。冷水鍛煉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後用幹毛巾擦幹。冷水沖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後用幹毛巾擦至皮膚輕度發紅為止。

訣竅5:預防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孩子。媽媽壹定要把住“入口關”,註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孩子有腹瀉癥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訣竅6:營養調理

多給孩子吃牛奶、豆制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訣竅7:及時打預防針

及時預防接種,防範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壹般在註射疫苗後至少壹個月,才能在孩子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

訣竅8:保持環境衛生

不在幼兒園內及公***場所隨地吐痰、大小便,不亂扔果皮、煙頭、紙屑等廢棄物;室內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衛生、整潔、清新的環境。

總之,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讓您的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