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英國段”鐵路於1910 10 1通車,由九廣鐵路局管理。通車初期共有六個車站,分別是九龍總站(尖沙咀站)、油麻地站、沙田站、大埔站、大埔墟旗站(大埔墟站)和粉嶺站。當時是單線鐵路,除九龍總站(尖沙咀站)外,所有車站都有兩個月臺。英國段沿線共有五條隧道,分別位於油麻地站以北、筆架山、麻柳水以南、麻柳水以北和大埔滘。191110 10月8日,中國鐵路建成通車,中國鐵路與英國鐵路接軌,九廣鐵路通車,香港與廣州之間開通廣九直通車服務。
隨後,九廣鐵路上修建了更多的車站,如1930建成的上水站,9月24日的麻柳水站,1956(2月24日稱為大學站,1966+165438)等等。本來麻柳水段是窄軌距修建的,但開通前全部換成了標準軌距。原來的窄軌是為了修建粉嶺到沙頭角的支線而運過來的,但是這條支線由於貨運量大減,於4月1928停運。
早期在九廣鐵路上運行的列車都是蒸汽機車牽引,直到1962,內燃機車才完全取代蒸汽機車在九廣鐵路英國段上運行。
隨著1970年代政府在鐵路沿線建設新市鎮,九廣鐵路有了再次發展的機會。因為九龍總站(尖沙咀站)面積太小,周邊沒有發展空間,所以在1975,KCRC把總站從尖沙咀搬到了紅磡。舊的站房立即被拆除,只留下鐘樓作為歷史遺跡。
隨後是壹系列重大改革。65438至0976,九廣鐵路局委托顧問公司研究改善及擴建這條鐵路的可行性。1978 65438+10月,九廣鐵路全面現代化及電氣化計劃獲政府批準。該項目包括雙軌和架空電纜,並在九龍和沙田之間修建了壹條新隧道,以取代舊的筆架山隧道。除大埔滘外,沿線其他隧道均已平整,以容納雙軌鐵路。同時,九龍塘站將會興建作為接駁地下鐵路的轉車站。為了滿足現代化和電氣化計劃的需要,所有車站都需要重建或搬遷。1982、1983年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新的英制有軌電車完全取代了原有的內燃機車,被稱為電氣化列車時期。
到了六十年代,政府計劃在新界西北興建壹條鐵路[西北鐵路],交由九廣鐵路公司興建。壹直以來,九廣鐵路(KCRC)只經營重型鐵路和輕便鐵路。
1996為了明確現有的九廣鐵路和未來的西部走廊,九廣鐵路英國段更名為“九廣鐵路”,新建的西部走廊命名為“九廣鐵路”(現稱西鐵線)。除了普通通勤之外,東鐵還運營跨境城際直通車,連接香港與中國主要城市,如廣州、上海和北京。還有幾趟跨境貨運列車。由於歷史因素,現在很多市民都稱東鐵為“火車”。在兩鐵合並前,部分KMB目的地使用“火車站”壹詞,例如“旺角火車站”。
在2000年,東鐵在不同程度上擴大了幾倍。為紓緩東鐵與地鐵唯壹的交匯站九龍塘站的擠塞情況,東鐵尖沙咀支已於2004年10月24日啟用。29年後,東鐵重返尖沙咀。尖沙咀東站有行人隧道連接尖沙咀站,供乘客轉乘。同年65438+2月21,馬鞍山鐵路(現稱馬鞍山線)開通。2007年8月15日,連接上水站至落馬洲站的落馬洲支線亦通車,方便市民使用新的落馬洲支線管制站及深圳福田口岸。同時,延伸線的位置預留給未來的孤東站建設。
65438+2007年2月2日九廣鐵路結束了97年的歷史使命。九廣鐵路及其他九廣鐵路服務正式與港鐵合並,組成港鐵,九廣鐵路同日改名為東鐵線。2009年九龍南線通車後,東鐵線再次以紅磡為終點站。前往尖沙咀東站的乘客將會轉乘西鐵線,他們必須在紅磡站轉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