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安石罷相‖ 第七幕

安石罷相‖ 第七幕

旁白:二次罷相已經10年的王安石聽說蘇軾要去常州,就邀請他順路來趟江寧,以敘舊情,***遊山水。

背景:王安石江寧家中。竹園幽靜,石桌石凳,小爐,茶壺

人物:安石65歲,蘇軾49歲,丁桂40歲(從前制置三司條例司小吏,安石罷相後壹直跟隨,現為仆人)

安石 :聽說妳要去常州,怎麽,也不順路來看看老夫,還等著我寫信給妳邀請妳才肯來啊。

蘇軾 :(蘇軾似聽非聽,壹直在擺弄頭上的帽子)相公家中可有鏡子?

安石 :要鏡子做什麽?

蘇軾 :晚生趕路匆忙,衣冠不整,怎麽敢以野人的姿態跟相公交談,實在不妥。

安石 :哎,見外了不是,繁文縟節豈是為我輩所設。妳也別壹口壹個相公的,我早退休了,今日咱們以師徒相稱,拿出妳“竹杖芒鞋”的隨性,怎麽輕松怎麽來。這幾年在黃州可還好?

蘇軾 :老師慚愧,沒想到寫了幾句詩,竟然被打入獄,險些丟了性命,大難不死,多虧老師相救。壹想到您當時主持變法,我處處跟您唱對臺戲,真是不應該。

安石 :哎(上聲),不要搞得這麽俗套。官場上講的是政治,可以有不同意見,正因為這樣,妳才是妳蘇東坡,我才是王安石。我現在是無官壹身輕嘍,妳也是好性情,赤壁沒少去遊玩吧。

蘇軾 :團練副使,閑職壹個,除了寄情山水,品嘗美食,還能幹什麽。我現在是既不參與變法,也不反對變法,愛咋咋地。現在我們抽身事外,回過頭來看,老師覺得變法對麽?

安石 :妳看妳,又扯上了變法,也罷,咱身上除了變法還真不剩下其他可說的。變法的好壞,自有後人評說。最起碼我抓住了機會,施展了才能,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如此活過,不枉來世壹遭。

蘇軾 :難道老師不在乎世人的議論嗎?

安石 :在乎有什麽用,不在乎又有什麽用,別人不贊成就不幹了?別人贊賞就擼起袖子使勁幹?那還要這個幹什麽(說著拍拍左胸)。所謂是非評論,都是利益不同,站位不同而已。況且是非曲直也不是那麽容易斷定的。俗話說蓋棺定論,多少人多少事蓋棺數十年數百年仍沒有定論,今兒批判的人成千上萬,明兒贊譽的人成千上萬,有時贊譽達到極點,有時又批判到極點,妳說,在乎這些東西,有用嗎。倒是有壹種人不遭人批評也不受人贊譽。

蘇軾 :庸人。

安石 :知我者,東坡也。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之人肯定不是庸人,壹個人只要不做庸人,就已經很值得了。

蘇軾 :老師言之有理。那麽變法不在乎毀譽,總要在乎民生疾苦吧。

安石 :妳說的民生,我也不是沒有考慮,國家和人民本就是壹對矛盾體,強調國家,人民必然遭冷落。司馬光這老東西在變法之初就跳出來說,天下財富恒定,國家多則民間少,我能不懂這個道理嗎?

蘇軾 :學生早就知道當時妳說發展生產,把蛋糕做大,純屬騙人的鬼話。

安石 :怎麽發展生產?生產力就那麽大,壹家人能養多少蠶,壹頭牛能耕幾畝地,壹畝地能產幾斤糧,這都是定數,改變不了。除非技術上有突破,稻子秧裏能乘涼,畝產3000斤。

蘇軾 :這些難道皇上不知道?

安石 :皇上當然知道。可皇上要的是有壹番作為,要的是富國強兵,要的是大展國威,要的是革故鼎新,我處處也只能以國家利益為考慮。話說回來,錢放在國家手裏還是放在人民手裏,要看哪個作用發揮大。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要休養生息,把錢用在民間,因為剛經歷過亂世,不讓人民過好日子,江山就坐不穩。

蘇軾 :漢武帝用桑弘羊計策,國家出面經商,賺足差價,把錢從人民手中轉移到國庫裏,因為那時國家內部穩定,主要威脅來自外部,來自匈奴,恰好武帝又是個好大喜功的主,只要能打勝仗,人民的死活也顧不上了。

安石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抵禦外敵這樣的大事是個人能幹成的嗎?幹不成,得靠國家,這個時候錢讓國家用能發揮更大作用。人民暫時吃點小苦頭,是為了避免吃亡國滅種的大苦頭,妳能說這樣做就不是關心民生嗎?西夏都打到家門口了,契丹也虎視眈眈,不把這些威脅清除掉,人民哪有好日子過。

蘇軾 :您壹片苦心,要是滿朝大臣也能理解就好了。

安石 :他們哪個不理解,哪個不懂!但他們仍舊要說不,要阻撓變法,都是為了自己那點私欲。官僚們的物欲,不讓動他們的奶酪;清流們的名欲,動輒為民請命,處處使絆子;就連皇上,也是死要面子,既想有壹番作為,名垂千古,又想體恤民生,不落下罵名,瞻前顧後,走走停停,導致新法立了廢,廢了立,搞不成事。

蘇軾 :老師心裏苦。

(丁桂上茶)

丁桂 :相爺心裏苦。

蘇軾 :這不是老丁嗎?怎麽,辦公室不坐,跑來伺候老相爺。

安石 :小丁自從我罷相後就壹直跟著我,小百姓們要是都像小丁這般體諒我就好嘍。

(兩人喝茶,丁桂退,繼續燒茶)

蘇軾 :外面議論說您只不過是揣摩透了聖上的心意,揀皇上愛聽想聽的話說,才仗著皇上搞起了變法。說您是奉承的小人。

安石 :不要這麽幼稚了,東坡。壹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不迎合皇上可能嗎?

蘇軾 :魏征就不會逢迎唐太宗,直言敢諫。

安石 :狗屁,魏征這老賊也是逢迎太宗“納諫”的喜好,以成全太宗從諫如流的美名。從來都是上有所好,下必逢迎,沒人能例外。

蘇軾 :照您這麽說,司馬光不是蠢到了家?他難道就不知道聖上變法的心思,還處處與您作對。

安石 :這正是他的聰明之處,他處處阻撓的是我,而不是皇上。皇上既要改革富國強兵,又不想動靜太大,弄得朝野震蕩,在我這個變法典型之外需要同時立壹個道德典型,司馬光正好派上用場。

蘇軾 :聽說他最近拜了相,把新法壹壹給廢除,就連比較看好的免役法也給廢了,新法要被他徹底搞黃。

安石 :我聽到後也很驚訝啊,青苗法妳們說強行攤派損害百姓,廢了也就廢了。可免役法是我跟皇上探討了兩年多,在幾個地方搞過試點後才施行的,千秋大計,怎能說廢就廢。

蘇軾 :這個司馬牛,好壞不分,愚蠢。

安石 :他蠢?就憑他砸缸的本事也不是個笨人。這個司馬牛像牛壹樣倔,壹根筋。都是太貪名了,大行皇帝殯天,他從洛陽趕到京城吊唁,滿城百姓高呼“君實來了,國家有救了”“司馬相公不要走,輔佐皇帝,拯救蒼生”,人氣很旺。

蘇軾 :所以等他拜了相,必然逢迎民意,再加上朝廷太後掌權,壹意要廢除新法,他自然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博得賢相的美名。

安石 :是啊。

蘇軾 :這麽說,司馬光不是借您的名氣成全他自己的名氣嗎?您靠變法得來的名氣,先是被他反對變法成名,現在廢除變法名氣更大。

安石 :互相成全吧。講真,司馬光倔這壹點跟我倒是還挺像的,若拋開政治立場,妳,我,司馬光,應該成為朋友,還是不俗的朋友,其實骨子裏還是惺惺相惜吧,沒準我死時司馬光老東西還會厚待我。妳不妨留下來,我在鐘山上建了個半山園,妳要不也蓋個房子咱做個鄰居,寄情山水豈不快樂。

(丁桂奉茶,茶碗打碎,安石大發雷霆,怒斥)

:都跟了十幾年了,還這麽毛糙,這可是我最喜歡的壹套茶具,今兒摔壹個,明兒碎壹個,早晚要被妳毀完。

(言罷甩袖如廁)

蘇軾 :老師的脾氣還是這麽暴躁,做鄰居也不是容易的事啊。這麽多年來老丁妳受了不少委屈。

丁桂 :相爺對我有知遇之恩,發脾氣嘛,已經習慣了。剛才相爺說司馬光大人會厚待他,那麽那時居士您會對相爺作何評價?

(蘇軾喝茶,沈吟片刻,丁桂趁機回屋裏取來紙筆)

蘇軾 :名高壹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其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用能於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

(丁桂奮筆疾書,文稿很厚壹沓)

蘇軾 :寫的什麽?

丁桂 :記下您對相爺的評價,我收集關於相爺的材料整整有三大摞了,有詩文,有信劄,有別人對他的評價。

(安石如廁回來,聽到了兩人的講話)

安石 :小丁有心整理我的資料,我想也挺好,可以為後人評價我提供依據。

蘇軾 :老師有心。學生回去也把寫的東西整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