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遠處的寧波,到古早味的小眾泉州,再到溫暖的廣州,每壹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味道,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情。這三座城市,不但有神秘的傳說、美妙的風景,積攢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它們還有的***同點就是美食啦!
寧波低調卻不失個性的寶地
“商舶往來,物貨豐衍”,面對這座底蘊深厚的海港城市,繼續循跡海上絲綢之路,來壹場有關於秘色青瓷和悠遠文明的探享之旅。古城青磚黛瓦裏漫遊、縱情慈溪最美沿山公路之壹橫筋線、東錢湖畔垂釣賞漁歌唱晚,偷得浮生幾日閑.....
古寺名剎保國寺,甄讀佛教流傳的意蘊
寧波的保國寺可謂是壹部建築類的古代史,它集齊了漢唐宋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群。這裏不是因為供奉神靈而出名,只因它精湛的建築工藝;阿育王寺是中國現存唯壹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其獨特之處,便在於寺廟中的舍利塔。
寺內到處是參天古樹和古代碑文,古樸莊嚴,與蒼茫山色交相輝映;而天童禪寺就在阿育王寺附近,初冬這裏的銀杏更是別有風味。
東錢湖,市區不遠就能盡享湖光山色
東錢湖就在城市內,卻有最美的湖泊、山林與古村,這裏還藏著秋冬超贊溫泉,是寧波不可或缺的度假勝地;這裏有不輸千島湖的湖光山色,卻比千島湖交通方便不少,上海過來僅需3h,環湖自駕,追逐壹場夢幻的日落;東錢湖雖然不是海,卻具備體驗海上帆船的天然優勢,風帆搖曳,也成為東錢湖優美湖景時尚運動的壹個亮點。
慈溪橫筋線,自駕在最美山線
在寧波慈溪有壹條被當地稱為“最美沿山線”——橫筋線,參天古樹中錯落隱世古村,粉墻黛瓦的古建築,還有如愛麗絲仙境般的湖光山色。連接上林湖越窯遺址、童家嶴河姆渡遺址、鳴鶴古鎮等蜿蜒幾十公裏,依山傍水。附近既有登山步道,也有溪湖魚塘和茶場。
尋味在地的美食:
油贊子,寧波人的情有獨鐘
油贊子是寧波的傳統美食,外觀和口味都很像麻花,有鹹甜兩種味道,而海苔條鹹味油贊子,可說是寧波壹絕。為了吃到油贊子,還得早早起來的排隊,可見寧波人對它的喜愛。麻花炸得透透的,滿嘴酥脆的油贊子從很早就開始聞名街巷。
缸鴨狗,這個湯圓名字很奇怪
寧波人的口味要不就是鹹鮮,要不就是甜糯。要說到甜糯那就是寧波湯圓啦,要說到寧波湯圓,想到的第壹個就是缸鴨狗。名字很奇怪,但是早就被編入了寧波俗語,“三更四更半頭,要吃湯圓‘缸鴨狗’。”豬油湯圓是鎮店寶,楊梅大小,壹口壹個才吃的地道。
寧波年糕,樸實無華,吃法眾多
除了湯圓,寧波的年糕其實是相當有名的,其中,又以“慈城年糕”為其中之最。寧波的年糕文化要比江浙其他地方要深厚得多,而對於年糕的食用方法,最為平常的壹般是煮湯與片炒,如白蟹炒年糕,薺菜炒年糕等;稍微再考究點,用時長壹點的,有烤菜年糕,通常壹煮壹大鍋,吃起來軟糯生香。
泉州地道的閩南風情和味道
泉州沒有北邊的福州有名,畢竟同樣是老城,人家是省會;泉州也沒有南邊的廈門吸引人,畢竟同樣是海濱,廈門似乎更浪漫。然而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的泉州,有著無法復制的歷史,在時間的洗刷中,成為了這片土地上最有味道的文化古城,這裏保存完好的各式建築依然顯露出濃濃的舊式風情,未被遊人驚擾的海濱小城裏,“中國八大最美海岸”之壹的海岸線在這裏盡情舒展。
泉州中山路老城區,與老建築舊時光不期而遇
“滿城盡帶閩南紅”,這是每壹個初來泉州的人都會有的驚艷印象。中山路以西的老城區,紅色的房子靜靜沐浴在日光下,當地的居民騎著摩托漫不經心地穿行在街頭,那是壹份生活在滄桑歷史中才能修煉出的悠然。沒有哪個城市比泉州更適合步行了。中世紀海洋文明雖已不復輝煌,但老建築上繁復的雕花,緩緩地、無言地向過路人講述著過去的榮光
泉州藝術館看壹場地道戲曲
就像北京人執著於京劇,蘇州人常念叨昆曲壹樣,南音對於泉州人來說,也是壹種刻進骨子裏的抹不掉的習慣。除了我國現存最古老樂種之壹的南音,妳還可以去泉州藝術館看壹場國家級的木偶戲,或者去威遠樓瞧瞧劇目繁多的布袋戲,亦或是去梨園古劇院看看那被稱為古南戲活化石的梨園戲。無論選擇哪壹種,在悠閑的午後,帶上壹壺熟悉的鐵觀音的味道,在咿咿呀呀的唱詞中品出屬於泉州的獨特韻味。
最美海岸線西沙灣,惠女、古城和蔚藍海岸
從泉州城區驅車壹個多小時即可抵達惠安縣西沙灣,不曾想自己恍若置身“海角七號”壹般:三面環海讓這裏有了絕美的海岸風光,正午看“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闊,傍晚則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的詩意,夜晚的海面卻因寧靜而更讓人迷醉。
安溪悅泉行館,禪茶之間,大隱於市
談及安溪茶鄉,卻想驅車先直奔隱匿於山水環抱之間的安溪悅泉行館,泡壹下“茶溫泉”,再請酒店私人助理定制壹趟茶山之旅。行館隸屬全球奢華精品酒店成員,以禪文化為主題,別墅系的徽派建築古色古香,自然美景觸目皆是,入住之後閑坐庭院,便能感覺天籟之音縈繞耳畔,令人不禁心醉神迷。
尋味在地的美食:
肉粽,集齊海陸空盛宴的粽子
說到泉州美食,總會說起侯阿婆肉粽,有些人來泉州後特地買了壹大串肉粽,包好醬料,帶回去與家人***同品嘗。三層肉、五花肉、雞蛋、香菇是閩南肉粽的標配。這些經過精心調制的美味,沈甸甸地裹在金黃色的糯米中,大概沒有比泉州的粽子餡料更豐富飽滿的了,吃下壹個就超級滿足。
牛肉羹,壹日三餐皆可不離
可以不誇張地說,福建全省,數泉州的牛肉小吃店最多。牛肉之所以在泉州這麽火,追溯起來也是“海絲”印記之壹。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湯裏,還有湯裏細細的姜絲,兩種香味壹混合,香而不膩,口感倍佳。
面線糊,當之無愧的代表性美食
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是泉州人身邊最常見的傳統小吃。不少泉州人的早餐日常就是端著面線糊找個地兒坐下,把油條剪成塊狀浸到湯裏泡軟然後稀裏呼嚕地喝起來。恰到好處的稠度滾過喉頭,這個時候外頭晨起的風有點涼,可是打心眼裏暖起來了。
廣州的美景和美食
在美食之都感受嶺南文化的獨特風韻
對廣州的第壹印象,可以是西關大屋的舊時光,也是東山洋樓的小清新,還有天河區CBD的摩登與繁華。而且以吃聞名的這座城市,無論是大酒店大茶樓、高檔餐館,或是深藏在犄角旮旯的老字號,都會發現不同的驚喜。而這裏更將嶺南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在這裏,妳可以領略南風古竈的歷史風韻,感悟黃埔古港的悠遠故事。
白雲山靜候日落與夜景
自古以來就是“羊城八景”之壹的白雲山,是當地人登高遠望的的不二之選,三百多米的高度就能將整個城市盡收眼底。再如獵德大橋則是不少攝影發燒友愛的取景地,小蠻腰的全貌壹覽無余,可算完美。從花城廣場散步走上獵德大橋,無敵江景就在妳眼前,等待夕陽西下,等待華燈初上,璀璨燈光下的廣州城,散發著無限魅力。
省立中山圖書館,廣州的百年文化底蘊
廣州總給人快餐文化的印象,而處於廣州老城區的中山圖書館卻在向大家展示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103歲的年齡決定了它的“老貌”,前身是明代羊城勝跡“南園”,後為清代廣雅書局藏書樓。古色古香是它的形容詞,古樹綠草環繞,民國風格的磚瓦覆蓋。館內藏書達六百多萬冊,書香四溢。看壹場展覽,聽壹場演講,看壹部電影,妳會對圖書館、對廣州有壹個新的認識。
黃埔古港,見證海絲的繁榮還藏著超多美食
說起黃埔古港,很多人都以為在黃埔區,其實它藏在海珠區的黃埔村裏。過去的黃埔古港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承載了廣州千年商都的輝煌,至今仍保留著濃郁的嶺南水鄉風情和中外交流韻味。雖說黃埔古港是古色古香、文化底蘊十足的地方,然而吸引人的更是它的美食小吃,古港奶婆姜撞奶、石基姑爺、貓記艇仔粥、古港人家讓吃貨迫不及待地前往。
海陵島,《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的十大最美海島之壹
除了廣州市內,周邊也有著很多好去處,比如距廣州三百余公裏的海陵島,有著十裏銀灘的美景,可以乘船出海,與笑容滿面的漁民壹起收獲壹份極鮮的食材;可以架起烤爐,看那炭火和夕陽壹起慢慢的將海蝦映照成淡紅的鮮味;又或只是紮起帳篷,依靠在寬大的車廂之中,靜靜的等待風月與星辰,想象在更晚的壹些時候,躺在帳篷中與星光為伴的愜意。
尋味在地的美食:早茶,“嘆”茶的哲學
廣州人的壹天,是從“嘆“早茶開始。壹個”嘆“字,真是說不盡的味道。在粵語裏,嘆是享受的意思。在廣州嘆茶,白天鵝賓館是個不能不來的地方,雖然人均消費並不算低,卻會大呼物有所值,傳統美味與精致的藝術造型就在這珠江觀景的餐廳中相遇,壹道簡單的皮蛋瘦肉粥,米粥綿滑軟稠,肉絲精細輕柔,入口即化。
雲吞面,壹碗面也要有講究
廣州的面有講究,必須是竹升打的銀絲面,再是雲吞必須肥瘦適度,還要蛋黃漿住肉味,再是湯底得是熬制的濃湯,如此才是壹碗上乘的面。真是老廣為了吃,煞費了苦心,也難得能有這雅興。
腸粉,老廣的美食情結
廣州人都有壹種腸粉情結,凡吃飯必點。腸粉店大多簡單樸素,因為功夫全花在了手藝上,並不在意吃的環境是否高檔。路邊的小店最有說服力,薄薄壹層面皮,餡料香滑可口,蘸上醬咬上壹口實在滿足。
這三座城市不同的風俗風情也好,存留的歷史遺跡也好,還有大街小巷的味道與行駛在路上的驚喜,都給了我們挖掘城市之美的動力,這樣的精神也與福特探險者不謀而合:只有不斷探索,才能享受生活的樂趣;只有不斷出發,才能喚醒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