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活色生香的黎裏古鎮散文

活色生香的黎裏古鎮散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壹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妳知道怎麽才能寫好散文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活色生香的黎裏古鎮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最近我接到蘆墟文化站楊敬偉老師的民企征文約稿函,作為壹個文學愛好者,當然非常高興參與。記得第壹次參加民企征文是在2007年盛氏杯,獲小獎,很是鼓勵。想當年,好幾位作協姐妹就在那次頒獎時初識的,回憶甜蜜。

 時過境遷,壹恍已有6年。連續參加幾次,雖都未有結果,重在參與。民企題材說不大,也很大,涉及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說我家鄉黎裏吧,自去年開發保護啟動起,可以說是如火如荼,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黎裏古鎮成了大家的聚焦點和香餑餑,壹下子火起來了。老百姓見面不是招呼“妳吃了嗎?”,而是“妳家要拆遷嗎?、“妳家店搬哪裏啦?”。

 我在柳亞子紀念館工作,每星期都會輪到值班,在窗口迎接遊客。服務臺除日常的登記接待下,其中壹項就是接受咨詢。他們時不時會提問黎裏古鎮有什麽風味小吃,特產之類的?當然,我會回答,黎裏有鼎鼎大名的辣腳、套腸、多肉餛飩、油墩、老虎豆……不勝枚舉。保證妳空手而來,滿載而歸,帶走的是書香、花香和味香。

 對於黎裏辣腳,我是十分鐘愛的。三日兩朝會去光顧,啃啃好滋味,實在是吃不過癮、吃不厭。好得我的親戚也開了家熟食店,至今已有十七載春秋,和她的寶貝女兒同齡。花季少女初長成,亭亭玉立。

 親戚姓包,名育峰,店名“包記熟食店”,很簡單。店家就選在他自家門口,位置黎裏古鎮鎮東,東風橋堍下,古橋“梅蘭橋”對面,方位東臨黎川八景之壹“中立晚眺”(中立閣,俗稱“八角亭”)附近,壹個極好的風水寶地,天時地利人和,他如魚得水。

 十多年前,小包是壹名軸承廠車工,臟、累、差,工作環境十分惡劣。那時,他家剛添了壹個寶寶,當了爸爸,人也不年輕了,肩上的擔子卻不輕。為長遠考慮,平時喜歡燒菜露壹手的他,想不如當個廚師吧。那時黎裏剛流行辣腳,於是向人打聽認識了顧師傅,準備拜師學藝。

 至今,他師傅見我們常笑稱,那時見小包長得白凈,人又單薄,帶壹副眼睛看上去很斯文,懷疑他能行不?就對他不客氣說,妳試試看吧,妳們這些街上人,能吃得起苦,做得這種累活、粗活嗎?

 如他師傅所說,這活看上去很家常,卻也不簡單呵。每天得起早去菜場選食材。供貨商都是固定的幾個,大家互惠互利,彼此很關照。他挑十幾只鮮活壯實的山黃雞,他們幫助殺好清理好,他取來燒白斬雞,決不用冰凍雞燒制。雞腳則選腳桿子短的。有的商人為贏利,專選長的,這樣稱起來份量重。還有的經商者為討好顧客,吸引他們的眼球,把雞腳浸在壹種漂白水裏漂白。他說自己的雞腳沒他們的“漂亮”,但是實惠。除此之外,他還有幾個拿手菜,那就是牛肉和醬鴨和他獨家的秘制燒雞。

 牛肉,他選不註水的,燒制後,肉質緊致,有嚼頭,牛筋卻很酥。我壹直贊他刀工了得,切得每片均等且薄而不連刀塊,有賣相。再淋上自己秘制的醬汁,那個鮮美噴香,可以說是無法形容。剛才提到的燒雞,那是黎裏古鎮獨壹無二的。我全家因喜歡他燒的菜,時常會去買,因而見過他的燒制過程。

 首選將雞浸入配方過的醬油內入味,漓幹後,放入油鍋內炸,到外脆裏嫩後撈起。再在鍋內放鴨湯,投入配制好的含中草藥香料,連同鴨子壹起煮。沒多久,濃香四溢,肉質鮮嫩、營養十足的燒雞就新鮮出爐了,爭搶壹空。

 他這店家雖在風水寶地,但畢竟是偏鎮東,人流量不多,少有人知。做的都是附近的漁業大隊顧客和其他熟客。如我家,就是他的忠實粉絲,路最遠也會去捧場。

 蘇州作家吳鳳珍是我的朋友,形象地說他家住在冷落地段。但酒香不怕巷子深,他從幾塊錢的小生意做起。舉個例子,妳可以稱二只辣腳,人家不屑壹顧的細生意。他同樣熱情周到地服務好顧客,堅持不短斤缺兩,不新鮮不買等經營之道,穩步向前。

 吳老師有次品嘗我帶去的辣腳、醬鴨,連聲稱贊小包會經營,耐得住寂寞,守本分,在這樣的現實社會生存不容易。臨走前再三囑咐我帶話給小包,希望他把家鄉的特產推介到蘇州飲食界,上酒店、上賓館飯桌或更廣闊的天地。

 吳老師是蘇州知名作家和美食家,如陸文夫壹樣,她的《蘇州的燜肉面》、《蘇州的蟹肉黃》等作品,我是回味再三的。對市井的風土人情刻畫得是入木三分的,這是她的風格。吳老師笑稱,真想為小包寫篇文章,不過她笑言壹寫便成廣告了,那我當然是不願意見到的`。

 小包聽了吳老師對他的鼓勵,信心滿滿。不過前個階段,他住的風水寶地,給政府相中去。為統壹規劃,需拆遷搬走。他雖有百般的不舍,已經營十幾年的生意,站穩了腳根,而讓他搬走。不過,配合古鎮開發是大事,也是關系到他們長遠的生計,老百姓肯定要全力支持的。

 小包坦然地放下擔子,重新找尋到了他另壹副擔子挑起,挑戰自我,應聘公司做壹名電腦工程師。今年壹個夏天下來,他黑瘦了,黎裏到北厙擠公車,早出晚歸的來回跑。這就是壹個老百姓的故事,壹個民企人的平凡事,每天都得演繹他真實的自己。

 美食始終是小包心中的情結。他和我們說,盼望古鎮早點開發建設好。他不要拆遷分配的新房子,只想回到原來的家,在家門口沿街買賣他的美食,我想他離理想不會遠的。

 “八角風鈴水碧天,吳山極目綠桑田。重陽登閣憑欄處,歷歷先賢到小船。”我的壹位詩友對“中立晚眺”遺跡的描述。到那時,敞開著的古鎮東大門會迎來壹批又壹批遊客魚貫而入在每壹個角落。他的生意也壹定會紅紅火火,亦如整個的黎裏古鎮活色生香壹樣沸騰。

 去年,我寫《睡蓮》文曾提到,黎裏是壹個風水極好的地方,相傳當年博通經史、精象緯學的劉伯溫,他曾建議皇上朱元璋在鎮西的龍頭建壹座禊湖道院,鎮東的龍尾建壹座八角亭(即“中立閣”),這樣方能鎮住古鎮的龍頭和龍尾,以正朝綱。

 在黎裏古鎮西南邊,“接渡聞鶯瑪瑙庵,鶯湖平水禊湖灘。遊人身染春草露,舟載書生扇墨翰。”是詩友對另壹黎川八景之壹“瑪瑙春遊”的感賦。那邊,有這樣壹位青年,也喜舞文弄墨,吟誦不絕。

 他就是剛剛當選為分湖詩社理事的俞正超,壹個有為青年。他在活色生香黎裏古鎮裏,同樣做得是風生水起。

 2007年,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小俞從南京正德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到他父親經營的紡織公司實習半年後,即赴“日出萬綢”的盛澤門市部工作2年。積累到了壹定工作的經驗,學會在商場裏周旋應對。父親看他是壹棵子承父業的好苗子,為擴大業務範圍,也給他鍛煉的機會,父親和朋友合夥在北厙選壹塊地,全權交兒子管理,做老本行紡織壹塊,真正是學以致用。

 這幾年小俞在商場摸打滾爬奮鬥,卻始終未忘記編織他的文學夢。學生時代他喜歡《三國演義》《說唐》《說嶽》等歷史書籍,且特別鐘愛古詩詞。唐宋大詩人杜甫、李商隱、蘇軾都是他膜拜的人物。前幾天,他和我閑聊,說2003年讀大學的時候他學會了填詞,兩年後開始進行詩的創作。小俞的作品是驚人的,已積幾百首之多,讓人驚嘆這位文藝青年的勤奮。

 生活不可能只是風花雪月,父子兩代人因年齡的差距,思想觀念還是有些不同。父親做20多年的紡織業了,感覺這是他的主業。兒子可不這麽想,想嘗試著涉及別的行業。他父親說別的小投資利潤不夠大,與其分散,不如集中放在壹個點上投資收成。

 我就問他對別的行業有什麽想法?他坦誠地說最關註餐飲業。感覺黎裏還是有市場的,特別是自去年古鎮開發保護起。因工作繁忙,有時他都找不到壹個中式快餐。贊平望統統美食的老板會做生意,量足味美價格便宜。看來小俞骨子裏還是喜歡美食。他曾計劃接受培訓,加盟連鎖店自創事業。小俞畢竟是壹個年輕人,正處憧憬未來,寄托夢想的好年華。喜歡挑戰自我,來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可喜的是,小俞生活在壹個充滿活力和靈氣的地方“瑪瑙春遊”風景區,在壹個春日他吟出:牛鬥湖中瑪瑙庵,舟車要道鎮西南。嬌鶯啼曉開嵐靄,曲徑迷芳隱竹楠。春過渡頭描勝景,人疑天上覽瑤壇。章亭香閣清幽處,小憩行途作美談。如此勝地,黎裏古鎮隨處可見。如此美景,同樣給人以靈感和創造力。活色生香的黎裏古鎮可不是徒有虛名啊!我相信妳已經聞到了壹陣陣地沁香,正從黎裏古鎮飄來,讓人為之而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