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有壹個沈到海裏的城叫什麽?據說很早以前就有這個城,科技超越現代好幾倍。好像還說是什麽外星人基地

有壹個沈到海裏的城叫什麽?據說很早以前就有這個城,科技超越現代好幾倍。好像還說是什麽外星人基地

亞特蘭蒂斯(Atlantis,Ατλαντι?),又譯阿特蘭蒂斯,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合眾國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敘述:“地球上曾先後出現過四代人類。第壹代人類是壹代巨人,他們毀滅於饑餓。第二代人類毀滅於巨大的火災。第三代人類就是猿人,他們毀滅於自相殘殺。後來又出現了第四代人類,即處於“太陽與水”階段的人類,處於這壹階段的人類文明毀滅於巨浪滔天的大洪災。在梵蒂岡圖書館中迄今保存的另壹批古代手稿中,對大洪水之前曾存在的人類文明也有所談及。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地存在過壹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壹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沈沒在大西洋中。而近壹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在民間的說法中,人們把這片陸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著史前文明的那個國度叫做“大西國”。其實,科學界早就給這片神秘消失的大陸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文明:

當時亞特蘭蒂斯的生活非常奢華,因為根本無需用勞力賺取生活,壹切都是自動化的,百姓享盡便利。壹些邊緣歷史學家大膽猜測,說他們因為過度享樂而遠離精神,違背上帝。大多數人面貌非常俊美,衣服由珠寶點綴,人們跳舞、聚會、服用迷幻藥物。亞特蘭蒂斯人用腦高達90%,跟動物可輕易溝通,不但制造機器人,也通過基因工程創生半人半獸的“卡美拉”,例如美人魚。整個城市都是機械管理,人不需專門讀書,知識可以從特殊裝置中吸取,十五、六歲小孩的智慧就已超過現在的高等學者。獨角獸也是他們基因改造出來的。

在亞特蘭蒂斯史前超文明中,最令人註目的科學成就就是能源系統。

凱西在這方面留下了十分詳盡的催眠透視記錄。能源系統的中心是磁歐石。它是六面體(橫斷面是六角形)的巨大圓柱體狀的玻璃樣物質,它能吸收陽光,將其轉變為能源。它被設置在波塞迪亞(亞特蘭提斯的首都)太陽宮的中央能源所內,創造出20世紀人類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將它集中、增強,以不可直視的強光向世界傳播。

亞特蘭蒂斯人不只有將那光線發展成動力能源的文明,同時他們也能使人體再生及返老還童,這壹切致使亞特蘭蒂斯人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地生活於那個天堂裏。

而這超文明卻在公元前16000年時突然沈入海底,以磁歐石為中心的能源系統發生爆炸,使地球的地基搖動,巨大的大陸就陸沈了,只剩下遷移到別處的人們,而亞特蘭蒂斯人則消失了。可是,亞特蘭蒂斯並非真的就此消失,因為這個大陸承擔著不可思議的命運。凱西的催眠透視如此預言:“亞特蘭蒂斯被水淹沒的地域,是在佛羅裏達外海比米尼島附近,人們將會很快在海下世代沈積的泥沙下發現寺院。”“在北大西洋上的佛羅裏達比米尼島的附近,將重新浮出亞特蘭提斯,它的壹部分會在1968年至1969年之間被發現”凱西在1940年時做下的此預言,當時沒有壹個人相信。

不過,就在1968年,確實在比米尼島附近海底發現了兩座石造建築。這就是今天被稱為“比米尼大墻”的海下遺跡。1969年7月,人們又在北比米尼發現了古代希臘樣式的裝飾用大理石圓柱。自此以後,海底部分開始隆起,凱西的預言似乎開始實現了。

日常生活:

 這個傳說中的文明,除了對話錄的這些記載,我們幾乎無據可考。雖然從對話錄的記載,我們能推測亞特蘭蒂斯也是因為擁有高度文明,國家富強,反而導致人民的生活開始腐敗,最後整個文明在大災難中消失。目前世上有壹位能追憶起自己前世在亞特蘭蒂斯生活的人──英格麗特·本內特,她的記憶留存在亞特蘭提斯時的壹些生活事件和社會狀況,可供我們參考,使我們能約略感受亞特蘭蒂斯裏的所謂的高度文明概況,更重要的是提供我們思考為什麽亞特蘭蒂斯會毀滅的線索。 從她的回憶中告訴我們,亞特蘭蒂斯人具有相當高度的科學發展。比如說運用水晶做為能源,當時壹顆巨型的水晶便足以供應整個城市的能源需求,而且水晶也配合著藥草與芳香來替人們治療疾病。這些發展的基礎是將精神與物質當做同壹性質來看待。英格麗特回憶當時的她是掌管這個水晶的能源祭司,要確保能源發電正常運作,依靠的不是高超的技術,而完全是憑藉著她那顆堅毅的心。亞特蘭蒂斯人對身心的治療也運用了身心合壹的概念,以音樂治療耳朵,芳香治愈鼻子,他們強調的是看不見與摸不到的能量或磁場的應用,認為精神不是空泛的,而是確確實實可以改變物質狀態的東西。

在交通工具上,亞特蘭蒂斯人也運用磁能場來驅動類似飛盤的飛行器。亞特蘭蒂斯人在精神與心靈上的開發著重於整體和諧的宇宙觀,亞特蘭蒂斯人運用心靈高度開發的人,作為訊息傳遞的中繼站,其功能就好像現在的衛星接收站壹樣。也就是說精神已經成為壹種有形的媒介,而不是使用電線電纜,純凈的心靈勝過好幾尺大的盤型天線。而壹般的人運用心靈與動物溝通,如與海豚和麒麟做心靈對話更是輕松平常的事。

亞特蘭蒂斯人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她存在的價值與對整體的貢獻,但對於心靈高度成長的人,是賦予較崇高的社會地位的。所以相較於現代人對兒童才藝的培養,在亞特蘭蒂斯的社會裏對兒童的教育反而是著重於心靈的成長與開發。對於幼兒的健康成長,仰賴的是心靈培養而不是營養豐富的科學食品。積極向上的想法和振動頻率,是這個學習期間的重點。這使靈魂能夠達到它最高的潛力。

身體和頭腦的振動頻率越高,靈魂的振動頻率就越高。妳的內在意識越積極,它就越反映在妳外在意識或潛在意識。當兩者和諧壹致,也就會帶來積極向上的世界。如果兩者無法壹致,人們就會沈迷於貪婪和權力。

學童們透過類似禪修打坐的冥想活動來開發自己的潛能。亞特蘭蒂斯人認為唯有身心壹致的提升才能使人類發揮最大的潛能。所以學童的誌願不是當官賺錢,反而是想在六十歲(亞特蘭蒂斯人壹般的壽命可以到二百歲)時能成為壹位受人尊重的“智者”,因為智者可以為人指點迷津,傳遞天象預知未來,將壹切人、事、物導入最和諧、最適當的位置。在這樣壹個思想與心靈至上的社會裏,人們對於野蠻粗暴的定義標準要高於我們現代人很多。因為在這樣和諧的世界中肉體侵犯是不會發生的,所以當壹個人試圖去控制他人思想的時候,則被視為禁忌。因為當我們將精神與物質劃為壹性時,這樣的行為等同於犯罪。

可是亞特蘭蒂斯人因為過分強調對於個體的尊重,所以認為自己要為自己的心靈成長與提升負責,對於壹些野蠻與道德下滑的現象並不會給予懲罰。在當時並無婚姻制度,導致有些亞特蘭蒂斯人在性生活產生雜交的亂象,更有與動物交配等人倫顛倒的變異行為。雖然壹般人認為以這種方佗擇動物的人,通常在精神上失去了平衡,被認為是不成熟的,但這樣的行為並不被制止。

在整體道德下滑的情況下,也出現科學家為了名利,以改變宇宙基本元素來調節氣溫凈化空氣等手段試圖充當上帝。許多的智者都對這些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提出了警告,無奈多數人對於這樣的預言聽而不聞。

所以在英格麗特·本內特的回憶中,提到在亞特蘭蒂斯的最後壹日裏,整個地殼的變動造成了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人們在呼喊聲與尖叫聲中被火焰吞噬被海水淹沒,整個亞特蘭蒂斯大陸在極短的時間裏消失在海平面上。 從英格麗特﹒本內特的回憶中,不難發現:亞特蘭蒂斯人發展的科技,截然不同於我們這次文明的科學發展方式,甚至對物質的認識與現代科學大異其趣。如同古代中國的科學,走的是另壹種發展路線,這種文明遠遠超越現代文明,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的情節。相較於現代人,亞特蘭提斯人心靈的能力是被重視的,甚至具有人體功能,能與動物溝通;現代人重視的是聰明才智,知識的灌輸、傳遞,卻忽視內在力量。像古代中國的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遙視等人體功能都出現在亞特蘭蒂斯人身上,然而現代人卻當做迷信神話。

亞特蘭蒂斯人重視“靈性”與“身體”來發揮人體的全部潛質,這是使他們的文明能高度長期發展而不會產生失衡現象的重要原因。然而發達如亞特蘭蒂斯文明,最後仍免不了被毀滅,更是值得現代人深思!柏拉圖在談到亞特蘭蒂斯的毀滅時,有以下的描述:“海神傳下來的法律使得亞特蘭蒂斯人民世世代代安居樂業,海神的公正更獲得天下人壹致的景仰,這些法律是由早期那些國王刻在壹根山銅柱上,山銅柱放在島中心那座海神廟裏。”

“可是亞特蘭蒂斯的社會開始腐化了,民間竟崇拜起貪財愛富、好逸惡勞和窮奢極欲的各種偽神。”壹向對人性感到悲哀的柏拉圖寫到:“到了聖潔的壹念逐漸黯然失色,並且被凡俗魔障掩蓋以致人欲橫流的時候,那些擔不起齊天鴻福的亞特蘭蒂斯人,就起不正當的事來,明眼人都看得出亞特蘭蒂斯人日趨墮落,他們天生的美德逐漸喪失,不過那些盲目的俗人利欲熏心,不明是非還興高采烈自以為得天獨厚。”

從柏拉圖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古老的時代,亞特蘭蒂斯人是遵循著“海神”的律法生活的,因此他們安居樂業,生活富庶。然而安逸的生活並沒有讓人們更加感謝神的恩惠,反而為了追求更多的欲望滿足,人們崇拜起了“各種偽神”。這些人們開始做不正當而且不道德的事情,不自覺地壹步壹步走向毀滅,然而人們不知道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反而變本加厲的追求利益,還以為是自己的能力了不起。

 

至今,地理爭議點最多的為如下幾處。

克裏特說

亞特蘭蒂斯在克裏特島。

因為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現了位於克裏特島上的大規模遺跡,而且再加上北方的壹個圓環狀小島“席拉島(又名聖多裏尼/桑多裏尼)”上發現了描繪現在已成為內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經是壹個小島的證據,因此有人懷疑席拉島正是亞特蘭提斯傳說的由來,因為據研究,約西元前15世紀(也就是柏拉圖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島上的聖多裏尼火山發生了壹次大爆發,爆發導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毀滅,也引發了海嘯,這次火山噴發使得原本仰賴貿易的邁錫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擊,就此壹蹶不振。

支持此說的人認為,柏拉圖(亦或是他表弟柯裏提亞斯或最初聽到這故事的希臘人索隆)把數字弄錯了,因此整個數字誇大了十倍以上,900年變成了9000年,4萬平方哩變成了40萬平方哩,所以才變成了這樣的傳說。

南極說

支持此說的人以考古學家兼作家葛雷姆?漢卡克以及蘭斯?弗列裏亞斯為代表。

此說是認為亞特蘭提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並以“地殼滑動說”來解釋亞特蘭提斯的毀滅,認為亞特蘭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災難,緊接而來的是嚴寒,從而導致亞特蘭提斯人放棄了自己的故鄉,南極半島隨後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愛爾蘭說

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森於2004年出版的《地理學家眼中的亞特蘭蒂斯:勘探仙境之國》壹書中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提斯大陸。主要論點來自於柏拉圖所描述的島國大小及地貌與愛爾蘭島極為相似,並且兩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亞特蘭提斯沈沒的傳說可能來自於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結束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許多沿岸島嶼。長時間的以訛傳訛將小島的沈沒誇大為毀滅性的災難。

科學的證據

第壹次提出亞速爾群島和加那利群島是大西國遺跡這個理論的,是壹位名叫阿塔那斯·柯切爾的神甫。那是1665年的事。這位聖職人員的看法是正確的,後來幾個世紀的發現都壹壹證實了他的設想。

1898年夏,有壹條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間敷設電纜。突然間海底電纜發生斷裂,船上的工人馬上投入了緊張的搶修工作。出事地點是北緯47°,巴黎以西西經29°40′,在亞速爾群島之前900公裏處,那裏的水深達3100米。在打撈的時候,人們奇怪地看到海底具有陸地山脈的特點,其表面除谷底外沒有淤泥,巖石頂端呈鋒利的尖狀。船員們帶回了壹塊巖石,這塊“玄武玻璃”壹直保存在礦業學院。

“玄武玻璃”引起了壹位法國地質學家的極大興趣。這位學者就是皮埃爾·泰爾米埃。這塊玄武巖石在水中壹直沒有能變硬,而拿到岸上在空氣中它卻堅硬起來了。因此泰爾米埃得出結論:從3100米深水中采來的這塊石頭曾受到過大氣的壓力,因為在這個地方,過去曾同周圍地區壹樣壹度露出水面;顯然,不久以前發生的地殼激變(這裏的“不久以前”,應該從地質學角度來理解)使這裏下陷了3000米;歐洲同美洲之間有過壹塊陸地,這塊陸地在激烈的地質變動時不見了。

比米尼大墻

羅伯特·布拉什是個飛機駕駛員,同時,他又是壹個酷愛海底考古的人。1967年,他曾飛越過百慕大地區巴哈馬群島中的安德羅斯島和比米尼島。在飛行途中,他發現在水面下幾米深的地方有壹個長方形的灰色物體,它的幾何圖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識到這是人類的建築物,於是他拍下了不少照片。過不多久,他把這些照片送到了法國人迪米特裏·勒彼科夫手裏。後者原籍為俄國,是專門研究海底攝影的大學者,他發明了許多攝影器材,其中有電子閃光燈。

布拉什的照片引起了勒彼科夫的極大興趣,但沒有使他感到過分的吃驚,因為他自己從飛機上也看到同壹海域裏有壹個約400米長的長方形的東西,另外,他還見到有壹些筆直的線條以及圓形和形狀規則的物體。勒彼科夫帶著布拉什的照片找到了在邁阿密科學博物館工作的朋友曼森·瓦倫丁。曼森·瓦倫丁曾是耶魯大學的教授,同時他又是研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的美洲文化的專家。他看到照片後,毫不猶豫地當即組織了壹支探險隊奔赴現場考察。探險隊乘壹架水上飛機在安德羅斯島海域上空來回盤旋搜尋。

在巴哈馬群島的大礁帶,水並不太深,因此水面下隱藏的東西比較容易看清。探測隊的隊員們果然找到了羅伯特·布拉什照片上的那個物體:壹道30厘米厚的“墻”,周圍積滿了泥沙,看上去是壹座長30米、寬25米的建築物的地基。為了仔細觀察這道“墻”,迪米特裏·勒彼科夫把自己設計的壹個航行器交給了壹支專門的小組使用。對比米尼島寫過壹部材料十分豐富的著作的皮埃爾·卡納克把這個航行器稱做為“M114E”,這是壹架名副其實的潛水飛機,配備有廣角鏡自動攝影機。有了這樣的裝備,探索工作才能夠真正順利地進行了。探測工作持續了好幾個月,不少著名人士參加了這項工作,其中有宇航員埃德加·米切爾和法國潛水員雅克·馬約爾。

探測隊在1968年9月2日出發。隊員們發現水底有壹片寬闊的由扁平的、長方形或多邊形石塊鋪成的石板地面,這個地面上的石塊每條邊有5米長,厚度從50厘米到150厘米之間不等,估計每塊石頭有25噸重。整個石板地面長70米,寬10米。皮埃爾·卡納克說,這地面似乎是由“大塊大塊的齊整的巖石用壹種類似水泥般的東西膠合起來的”。後來,人們給這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物起了個名字:“比米尼大墻”。

迪米特裏·勒彼科夫發表於《另壹個世界》雜誌第6期上的壹篇文章談到1968年9月發現的大墻時寫道:“這道墻的正面十分挺拔,墻上面的石塊砌得十分平整,使整個建築牢固平穩。”

“石塊的內側有壹些痕跡,據考證那是工具鑿琢留下的。考古學家們吃驚地看到,這麽多年來,這些墻竟頂住了海浪的侵蝕和颶風暴雨的襲擊。“隨後,壹支新的探測小組又發現上層石塊是蓋在4根柱子上的。從此,考古學家們再也沒有懷疑的余地了,他們發現的肯定是人的建築物。”

後來,人們又進行了多次探測,證實了原先的設想。1971年,探測者們在東墻腳下開了壹些洞,發現下面還有壹層石塊,是由6公分的水泥澆砌於第壹層巖石下。然而,人類使用水泥的歷史才有多少年?!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這可能是壹個我們還不知道的高度文明社會留下的遺跡。

1968年以來,人們不斷地在比米尼島壹帶發現巨大的石頭建築群靜臥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碼頭、倒塌的城墻、門洞……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模樣,與秘魯***和國的史前遺跡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特巨石城墻十分相像。

今天雖然已經無法考證這些東西始於何年,但是根據壹些長在這些建築上的紅樹根的化石,表明它們至少已經有12000年的歷史。這些海底建築結構嚴密,氣勢雄偉,石砌的街道寬闊平坦,路面由壹些長方形或正多邊形的石塊排列成各種圖案。

1967年,美國的“阿呂米諾”號潛水艇在佛羅裏達、佐治亞、南卡羅來納群島沿岸執行任務時,曾發現壹條海底馬路。“阿呂米諾”號裝上兩個特殊的輪子之後,就能像汽車奔馳在平坦的馬路上壹樣前進。1974年,蘇聯的壹艘“勇士號”科學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攝了8張海底照片。從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除了腐爛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脈、古代城堡的墻壁和石頭階梯……這些照片足以證明,這裏曾經是陸地,並且有人類居住過。

同時,美、法科學家在百慕大三角區的西部海域發現了壹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據測量,它的底邊長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100米。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還要古老。所有這壹切均表明,曾經有過壹個古代大陸以及文明社會被埋葬在大洋底下。然而這就產生了壹個疑問:12000年前,難道人類文明就如此發達了嗎?

在探討這些問題時,學者和探索者們經常提到壹個名詞,即亞特蘭蒂斯。

的確,種種跡象表明這些石塊很可能是亞特蘭蒂斯的遺址。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亞特蘭蒂斯的文明該是多麽發達。現在,生物學家、人種學家、地質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考古學家都告訴我們:從亞速爾群島到百慕大島,人們在大西洋的這部分海底發現有大片大片的陸地深深地埋在水下,可是這些陸地昔日是露出水面的土地。

 

失落的大西洲文明:

沿著北緯30°線尋覓,我們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於“悲慘的壹晝夜”間沈沒於大海中的“亞特蘭蒂斯”大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西洲”。

傳說中沈沒的大西洲,位於大西洋中心附近。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亞特蘭蒂斯大陸,大陸上有宮殿和奉祝守護神——波塞冬(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的壯麗神殿,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壯觀。

首都波賽多尼亞的四周,建有雙層環狀陸地和三層環狀運河。在兩處環狀陸地上,還有冷泉和溫泉。除此之外,大陸上還建有造船廠、賽馬場、兵舍、體育館和公園等等。

這就是希臘***和國***和國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名著《克裏特阿斯》和《提邁奧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蒂斯景象。從此之後,這座理想之都,成為眾人心目中永世向往的神聖樂土。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國學者史考特·艾利歐德指出,亞特蘭蒂斯在當時已經到達人類文明的巔峰期。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亞特蘭蒂斯是壹個神話,柏拉圖只不過借它比喻雅典社會的價值觀,但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希望找到,還它壹個真面目。

19世紀中期,美國考古學家德奈利經過畢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亞特蘭蒂斯——太古的世界》,他也因此而被譽為“科學性的亞特蘭蒂斯學之父”。德奈利壹***提出了有關亞特蘭蒂斯大陸的13個綱領。

壹、遠古時代大西洋中確有大型島嶼,那是大西洋大陸的壹部分;

二、柏拉圖所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的真實性不容懷疑;

五、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伊甸園”,指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六、古代希臘及北歐傳說中的“神”,就是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女王及英雄;

七、埃及和秘魯的神話中,有亞特蘭蒂斯崇拜太陽神的遺跡;

九、歐洲的青銅器技術源自亞特蘭蒂斯;

德奈利的13個綱領,似乎可以回答包括《聖經》記事在內的壹大批人類活動的疑問。那麽有關各地人類超文明的記錄也應是可信的了?而且,遠古時人類的相互溝通與交往也是可以被證實的了?

古埃及的許多習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合眾國找到奇異的“印記”。在瑪雅人的陵墓壁畫中,可以輕易找到與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圖案。這樣的“巧合”不勝枚舉。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兩個地區的文化和習俗之間,壹定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這個聯系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或重復。由於它們相距十分遙遠,我們至今沒有找到他們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證據,而且它們還處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之間的壹系列“巧合”,更像是遠古時代高度文明遺留下來的“印記”!

僅管人們發現了大量證據證明大西洋海底存在這古大陸,但是目前亞特蘭蒂斯大陸之謎仍未徹底解開。

亞特蘭蒂斯與利莫裏亞(姆大陸)

:.

亞特蘭蒂斯

利莫裏亞(傳說中沈入印度洋海底的壹塊大陸)文明的崛起和沒落事實上並沒有準確的文獻記載,盡管很多人都走進去尋找這塊神秘的大陸。失落文明的崛起與沈沒——或者僅是毫無理由地出現和消失。如果與亞特蘭蒂斯聯合起來,或者可以推測出發生了什麽事,基於研究員把考古學證據,傳說和理論拼湊起來,有壹些是形而上學的渠道。

.

利莫裏亞的確實位置不同的研究員和作者的看法都各有不同,盡管它是太平洋上流入美洲的壹塊神秘土地,就像大西洋是與大西洲連接,延伸到地中海壹樣。無論妳相信利莫裏亞在哪裏,它總是與圓火花聯系著。這個地區在2004年12月26日發生了海嘯,強烈的地震和火山爆發在沈睡了很多年之後就繼續著。這是古老傳說中的利莫裏亞再次向我們重現的警告——因為他們假設這個就是利莫裏亞——在大陸形成之前——或者是壹群小島——沈入了海洋。

.利莫裏亞的命運,同太平洋,姆大陸和凱西說的祖(Zu),或者奧克斯(Oz)壹樣,與被提議的亞特蘭蒂斯不同,更加像古老的先知和現代透視者所在我們有生之年所預知的人類命運。傳說都是相同的……壹個興旺,先進的文明突然間在到處都出現。它們的起源和沈沒都與災難有關,它們的大陸都沈在“海洋”之下是歸因於自然力量和人類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