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湖州的名吃

湖州的名吃

湖 州 特 產

安吉筍幹

浙江省安吉縣是著名的竹鄉,這裏有萬頃竹海,屬生態環保竹林,生長的竹筍經山澗清泉滋潤,味道鮮美,用以作成的筍幹,更是美味。

安吉白茶

白茶是安吉縣的珍稀茶樹良種,國內外罕見,現全縣已發展白茶茶園面積15600畝。白茶形態特征:春茶幼嫩芽葉為白色,春茶成熟老葉由白漸轉為白綠相間的花白色,夏秋茶成綠色。品質特征:外形細秀,形如鳳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潤,內質香氣鮮爽馥郁,獨具甘草香,滋味鮮爽甘醇,湯色鵝黃,清澈明亮,葉底自然開張,葉張玉白,葉脈翠綠,氨基酸含量特高,為6.19-6.26%,高於普通茶壹倍,白茶集觀賞、營養、經濟三大價值於壹身,深受消費者青睞,供不應求,是極具有開發價值的壹類名茶。安吉白茶98年中國國際茶文化博覽會獲得推薦產品,曾獲中國茶博會名牌產品,國際茶博會金獎,2000年又獲國際名茶金獎等等.

長興銀杏

銀杏樹俗稱白果樹,是中國古老的珍貴樹之壹。此樹在古生代分布遍及全球,第四紀冰期後,只有中國保存下銀杏樹,故稱為“活化石”。銀杏樹生長緩慢,壹般可達千年,故又稱“公孫樹”,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長興盛產銀杏,主要分布在槐坎、煤山、太傅等鄉,尤以八都岕銀杏著名。白果為中國著名幹果之壹,味道鮮美,其仁營養豐富,除澱粉、蛋白質、脂肪糖類之類,還含有維生素C、核黃素、胡蘿蔔素、鈣、磷、鐵、鉀、鎂等微量元素以及銀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具有益肺氣、護血管、增加血流量等醫家用效果和食療作用。食用銀杏,延年益壽,在宋代就被列為皇家貢品。就食用方式主要有炒、烤、煮、配菜等。在烹調前或食前先將白果去殼、去膜、去心、以免中毒。若熟食,以每次20至30粒為宜。

菱湖白扁豆

《烏程縣誌》記載:扁豆又名羊眼豆,以其實形酷似湖羊之眼而命名。扁豆有黑白兩種:黑者為鳴豆,又名鵲豆;白者既名白扁豆。因白扁豆習慣於傍蕩岸而栽,纏楊樹而長,故又名楊岸豆。菱湖多魚塘,塘邊都種楊樹,正適宜白扁豆生長。白扁豆營養豐富,既可作滋補珍品,又可作盛暑清涼飲料,且能入藥治病。近幾年,菱湖白扁豆已作為出口商品,遠銷海外。

綾絹

在我國傳統的絲織品——綾、羅、綢、緞中,綾絹居於首位。湖州市雙林綾絹下生產的綾絹,素以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質地柔軟、色澤光亮著稱,被譽為“絲織工藝之花”。

1.雙瀆雪藕 湖州種藕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開始種植。主要產地在市郊道場、龍溪、弁南、白雀等鄉,尤以道場雙瀆最佳。湖藕皮呈玉色,脆嫩多汁,清香鮮甜,是藕中佳品,故又叫雪藕。

太湖百合

湖州太湖沿岸地區所產百合個大肉肥,清香微苦,回味無窮,聞名遐邇。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是價廉物美的傳統滋補品。

練市白菊花

栽培歷史已有400多年,是湖州傳統特產。練市白菊花花瓣潔白如玉,蕊黃如金,藥用價值高,有延年益壽功能。港澳同胞和南方地區尤喜把白菊花作解暑的清涼飲料,遠銷國內外。

長興青梅

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梅又居其首,所以青悔 既是果樹,又是觀賞樹。它體態蒼勁,歲寒開花,秀麗俊逸,清素淡雅,歷來被人們喻作堅貞高潔的象征。梅之果實,可供蜜錢、果醬、糖果和飲品作原料。如將青梅熏制或烘幹 加工後即成藥閑的烏梅,鹽漬青海稱為白梅。近年把青海用 於食品和制作清涼飲料,銷路更暢。梅果有很高的藥用價 值。烏悔有斂肺澀腸、土久渴、止瀉痢、消腫、殺蟲等功 效;青海能治個風癲驚、喉痹、痰厥僵仆霍亂吐瀉等癥 日本醫藥界公認用烏梅制成的酸梅濃流膏用途廣泛而有 顯效。 梅樹喜愛生長在山區,我市盛產青梅的地方安吉的梅 溪和長興的合溪,特別是長興合溪生產加工的烏梅稱為“合梅”,在歷史上素負盛名

青梅是長興著名特產,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大,20世紀30年代產梅就達1.2萬擔。長興青梅酸強、肉厚、核小,酸而爽口,是加工系列梅制品和藥用烏梅幹的理想品種。

南潯香大頭菜

南潯香大頭菜,又稱五香大頭菜,是浙江省著名的傳統特產。

南潯香大頭菜,不但生產歷史悠久,銷路也廣。主產地湘州市南潯區北裏、三長、橫街等鄉,每年生產量有1萬余擔,銷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廣西等省(自治區)市,深受蘇南、杭滬壹帶群眾所歡迎。同時還有少量安排出口,遠銷港、澳地區。

產品特點:這種大頭菜,色、香、味俱佳。生產季節能在“菜廠”(大頭菜加工廠)的百米外,就可聞到香大頭菜特有的芳香。若能在“菜廠”內用手掰開扇子形的香大頭菜,眼前就會出現微黃,香氣四溢的佳品。如果親口嘗壹嘗,會感到味鮮好,用來炒了吃,更會覺得不放味精也滿鮮,頒有香甜、脆嫩、爽口之特色。

顧渚紫筍茶

顧渚紫筍:也稱湖州紫筍、長興紫筍,屬綠茶類,是浙江傳統名茶。產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水口鄉的顧渚山壹帶,早在壹千二百多年前已負盛名。由於其制茶工藝精湛,茶芽細嫩,色澤帶紫,其形如筍,故此得名為紫筍茶。是中國著名的上品貢茶,是上品貢茶中的“老前輩”,早在唐代便被茶聖陸羽論為“茶中第壹”。

新品紫筍茶或芽葉相抱,或芽挺葉稍展,形如蘭花。沖泡後,茶湯清澈明亮,色澤翠綠帶紫,味道甘鮮清爽,隱隱有蘭花香氣。

湖州是古老的茶葉產區和茶文化發源地,世界上第壹部茶葉專著陸羽《茶經》寫在湖州。長興顧渚山紫筍茶芽色帶紫,芽形如筍,葉底肥壯成朵,茶汁碧綠如茵,蘭香撲鼻,甘洌醇厚,被列為上貢珍品,紫筍茶曾失傳多年,於1979年恢復試制,1982年參加全國名茶品比,榮獲國家級名茶證書。

雷甸枇杷

德清雷甸鎮是浙江省著名特產“塘棲枇杷”的主產地之壹。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滲水性通氣性好,具有枇杷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尤以雷甸楊墩最為出名,稱之為“塘棲楊墩枇杷”。

雷甸枇杷起於隋而盛於唐,已有1400年的歷史。在唐武德年間就成為“貢品”。這是雷甸這個典型的江南水鄉獨特條件與產區果農雍餅肥、羊欄肥、河泥的結晶。現有草種、紅種、夾種、“紅毛丫頭”和“軟條白沙”等20余個品種。均在立夏後相繼成熟,持續壹個月左右。

雷甸枇杷果肉柔軟多汁,風味極美,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不僅是鮮食佳果,其葉、花、和核都能入藥,煎制果膏、果露,有滋補、止咳化痰、潤肺、健胃、清熱和利尿等益身藥用功能。

天目筍幹

安吉地處太湖流域的西苕溪上遊、西天目山的北麓,天日山兩條支脈環抱安吉全境。境內多崇山峻嶺,婉蜒起伏,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適宜竹類植物生長繁育,因此有“竹鄉”之稱。 安吉的天日筍幹,用石竹筍加工而成。它要經過拗筍、削筍、燒煮、焙烘、裝簍等十來道工序。它歷史悠久,遠在 宋代已負盛名。來贊寧所著《竹譜》中說:“天日山生筍其 色黃,個人以天日筍脯見饋,其色綠,少有黃者。”筍脯即 筍幹,其色綠,所以又稱“綠筍”,天目山筍幹為筍幹中的 名品,歷來人批生產供外銷為主品種有小挺、禿挺、肥 挺、筍尖、焙熄頭等等,它的優異之處是:肉質厚嫩,色美 形體,醇香味鮮、營養豐富,調味佐餐用之,開胃助消化、 防便閉,又可減肥長筋骨,可稱為“山珍”,能與海味開洋 相媲美。

主要產地在安吉縣章村、報福、冊河、上墅等地。天目筍幹歷史悠久,是壹種特有風味的“山珍”之品,聞名於上海、江蘇、杭嘉湖壹帶,稱為“扁尖”。天目筍幹肉厚嫩、色美形佳,醇香味鮮,是調味佐餐佳品。

安吉白片

安吉白片為安吉著名特產-綠茶。白片外形“條索挺直略扁平,形似蘭花,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沖泡後清香持久,滋味鮮甜;湯色清澈明亮,牙葉朵朵可辨。先後獲得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銅質獎和杭州國際茶文化優秀獎 。

安吉白片主產於安吉縣的山河鄉,茶園地處高山深谷,早晚雲霧彌漫,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肥沃,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再加上茶農精心的生產管理,使得安吉白片茶成為珍貴的茶葉珍品,連獲國際名茶評比金獎。

長興板栗

原產湖州市長興縣槐攀坎、泗安壹帶,有近500年種植歷史。

長興板栗屬山毛櫸科,落葉喬木。葉子寬厚,果殼球形,外生密刺,內有栗子2-3顆。成熟時栗殼咖啡色,肉黃白色,味香甜,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及澱粉。板栗是長興名產幹果,與青梅、白果並稱“長興三寶”。長興板栗品種多樣,以大油光、馬齒青、魁栗為上品,肥厚甘實,營養豐富,味美可口,生熟皆宜,為國際公認的營養品,是長興重要出口創匯產品。

莫幹黃芽

產於浙江省德清縣南路鄉,莫幹山北麓。海拔600米以上,境內百平方公裏無汙染,茶葉生長環境優越,早在晉代就有僧侶上莫幹山結庵種茶。莫幹黃芽外形緊細成條,細似蓮心,芽葉完整肥壯,凈度良好,多顯茸毫,色澤綠潤微黃,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濃醇,湯色黃綠清澈,葉底嫩黃成朵,形態十分優美,被視為茶中佳品。

太湖四寶:太湖銀魚、太湖白蝦、鱭魚、太湖白魚

南宋姜夔贊稱湖州為水晶宮,元書畫家趙孟頫自稱“水晶宮道人”。水晶宮中寶貝多,突出的是魚類。以城北瀕太湖水域來說,就有銀魚、鱭魚、白蝦、角魚“四寶”。

銀魚,古稱膾殘魚,俗稱面條魚,通身滾圓透明似雪,像壹根白玉琢成的簪子,只有眼睛是黑的。太湖裏的銀魚主要是大銀魚、雷氏銀魚。 《吳興誌》載: “銀魚雖細,惟州富有,出太湖。壹名膾殘,色白如銀,骨細而嫩。” 《湖州府誌載》載: “銀魚,又謂面條魚,壹名膾殘魚。相傳吳王食膾,棄其餘水中,遂成魚。”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終日歡宴,荒淫無度,把吃剩的膾(細切的魚肉)殘(骨)倒人太湖,變成了膾殘魚。越王勾踐經過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銳意滅吳雪恥。後乘吳王夫差北上爭霸之際,發兵襲吳,受阻於太湖,面臨斷糧絕境。忽發現船四周膾殘魚群集,捕食之,終於重振士,氣,壹舉滅吳。銀魚捕撈時間為每年的5月至6月間。銀魚出水即死,清洗、挑揀包裝後四八小時內就用飛機運到國外銷售。在當時曾有壹噸鮮銀魚可換二十噸小麥的說法。

銀魚營養豐富,是魚中珍品。銀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其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骨刺,無腥味。鮮銀魚同雞蛋合炒,鮮嫩味美;以銀魚作湯,滋味鮮美,聞之生津。制成銀魚幹,體呈扁形,肉肥骨軟,色白有光,色香味經久不變。

太湖銀魚適應力強,繁殖力高,生長期短,易形成種群。 1979年以來,在水產專家指導下,太湖銀魚已移殖南北,包括雲南、吉林、北京、山東、內蒙、河南、湖北、浙江等十三省市,可以說它已是“四海”為家了。

白蝦,亦稱脊尾蝦, 甲殼綱,長臂蝦科。它的外表與淡水蝦大同小異,色白殼薄,通體透明。我國沿海各地均產,但盛產於太湖水草茂密近岸泥沙的地方。 《太湖備考》載曰: “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白蝦以色分也。” 《湖州府誌》載曰:“白蝦,出太湖,色白殼軟,而味鮮,梅雨後有子更美。” ;白蝦每年五、六月份為產卵期,第壹次產卵後約二十五天又會產卵壹次,它的卵有粘膜絲連著母體,孵化成幼蝦後才獨立生活,但壽命僅壹年半左右。白蝦的營養價值很高,壹百.克白蝦中蛋白質占16.4克,還有鈣、磷、鐵和,維生素A等。中國著名中醫學家葉桔泉著的《食物中藥與便方》壹書中說,蝦性味甘溫,托痘瘡,下乳汁,壯陽道,是壹種強壯補精藥!內服有托裏解毒之功效。白蝦可制成蝦幹,民間鮮食喜用燒酒熗蝦,別有滋味。剝制蝦仁後的下腳可制蝦子醬。

鱭魚,湖州漁民稱它為梅鱭魚、刀鱭。鱭魚只生活在東西苕溪人太湖口,即太湖南岸和西岸,兩溪浮遊小生物特多,利於鱭魚棲息繁殖。

鱭魚春季產卵,人秋才見仔魚,長二寸左右起捕。隔年的可長到壹尺左右,其形狀如閃亮短刀。它的肉質細嫩,富有營養價值,含有磷、鈣、鎂、無機鹽等多種元素,其骨和卵所含鈣質為銀魚的三倍。食用鱭魚清蒸、紅炒皆宜。近年還加工成罐頭或制成魚糜遠銷各地。

2009-4-9 12:22 回復

ranshaonw

0位粉絲

4樓

角魚,又名針口魚,太湖角魚主要生長在距湖州不遠的太湖東山淺水之中。它玲瓏嬌小,壹般長十二公分左右,體呈圓柱形,嘴上有壹長針似的角,故名角魚。它壹般在二、三月份產卵。八、九月份捕撈。當地漁民大多將它曬幹後,再放在鍋裏“擱壹擱’’ (即烘壹下)。所以方言稱為“擱魚”。角魚肉質鮮美,烹制以炸、炒為主,制餡亦佳。湖州餐飲館中有椒鹽角魚絲、雪菜角魚、糖水角魚、油炸角魚,還有角魚餛飩、角魚魚圓等,為湖州的佳肴之壹。

諸老大粽子

產品簡介:諸老大粽子最出名的是洗沙甜粽和鮮肉鹹粽。甜粽中特制的玫瑰洗沙,烏黑油亮,味甜而糯;鹹粽精選腿肉切成條狀分布全粽,首尾均有餡心,味鮮而香。這種粽子伏天存放壹周不餿,冬季半月不變質。諸老大粽子膾炙人口,主要賴其制作精細:壹是選料特別認真。選用的糯米要"通變",經粒粒相似,顆顆飽滿壯實。做洗沙用的赤豆,必用"大紅袍",豬油用上好的肥豬板油。裹、鹹粽選用上的腿肉,精肥分檔切割。裹箬清香撲鼻的徽州伏箬。二是操作技術過硬。裹粽用力不松不緊,粽子四角密縫,外形挺括修長,打結美觀,煮粽時火候恰到好處,猛火、平火揀洗淘凈,外形燜火間隔使用。三是色、香、味俱全。色:甜粽米白糯軟,裏嵌烏黑發亮油晶晶的洗沙;鹹粽呈醬黃色,肉質鮮嫩,油光閃亮。香:除原料本身混合香外,還夾有壹種玫瑰香,主要是洗沙中滲入自制的玫瑰露。味:餡心和糯米都有科學配方,吃起來美味可口。四是講究清潔衛生,采用多道消毒措施。如處理粽子做到三要三不,用具經常日光殺菌等。五是適合時令,品種多樣化。

產品歷史:諸老大粽子,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創造人諸光潮,人稱"老大",精通茶食,於1910年在湖州府廟前,開設壹家以賣粽為主兼營茶食的"諸老大"店鋪。經過兩代人的苦心經營,對粽子進行了壹系列改進,使原來極普通的壹頂民間食品,變成壹種精細的茶食和饋贈禮品,成為湖州地方特色的傳統食品。1927年在杭州召開的全國西湖博覽會土產館中,"諸老大粽子"作為湖州的名產陳列展出,獲優質土產獎,從此名聲大振。近壹個世紀來,東南沿海,特別是江浙壹帶廣大地區幾乎是盡人皆知。諸老大粽子1984年參加浙江省在上海的展銷會,受到各界的好評,銷售量逐年增長,供不應求。

丁蓮芳千張包子

湖州丁蓮芳千張包子店是壹家具有百年歷史的名店,所產千張包子以制作精細、用料名貴、味道鮮美而聞名遐邇。香港《大公報》、《中國烹飪》曾作過專題報道。

創始人丁蓮芳是湖州城裏壹個挑蔥賣菜的小本生意人,後改弦易轍,在湖州五花八門的小吃行中獨樹壹幟,經營千張包子絲粉頭,每晚挑擔叫賣。因是新品種,又味道鮮美,生意日漸興隆,自此,丁蓮芳又在駱駝橋堍設攤,日銷200多客。後來他又改進包子式樣,把原來長的改制成方形,餡中再放進了開洋,提高了鮮味,細長絲粉定制成粗的綠豆絲粉,從裏到外擺脫了家常式樣,形成了湖州城裏別具特色的壹種點心。

1882年,丁蓮芳以本人的名字為招牌,在黃沙路開了包子鋪。生意昌漸興旺。丁蓮芳病逝後,其子丁焦生繼承父業。他不惜工本,質量上精益求精,在競爭中取勝。這種包子的特點是:"千張薄而韌,可包得緊密不透氣。餡心用純精腿肉、朝鮮開洋、日本幹貝、孝豐蝴蝶片筍衣、炒熟芝麻制成,香濃汁鮮。絲粉白而粗,久煮不糊,柔軟入味。解放後,丁蓮芳千張包子盡管在群眾中影響甚深,但由於多方面原因,發展緩慢。公私合營後有了轉機,至1978年,日產達1400客。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生產又有突破,目前已增至日產6000多客。

湖籍著名書法家費新我先生品嘗了丁蓮芳千張包子後,曾親筆寫子壹個橫額贊道:"鮮而精、名乃揚。"丁蓮芳千張包子已成為湖州的傳統名點,飲譽四海

震遠同”茶食三珍

玫瑰酥糖、椒鹽桃片和牛皮糖是三種美味茶食。在江南,幾乎所有的小鎮都能生產。然而惟獨震遠同食品廠的產品在眾多的生產廠家中脫穎而出,被譽為“茶食三珍”,蜚聲遐邇。震遠同“茶食三珍”為歷史傳統食品。

2009-4-9 12:22 回復

ranshaonw

0位粉絲

5樓

酥糖品種較多,有玫瑰酥糖、芝麻酥糖、椒鹽酥糖、葷油酥糖等。玫瑰酥糖制作精細,由酥屑、餡心、飴糖三部分組成,屑用面粉、糖、熟芝麻、玫瑰醬、食色合制,餡心由綿白糖、飴糖用糯米或麥芽釀制。經過十八道工序精制,香氣撲鼻,人口細膩,甜而不厭,松而不酥,故名噪江南,並出口日本及港澳地區。

椒桃片,素以薄松、脆、清香爽口馳名於世。椒鹽桃片是由上等芝麻,元炒米粉、食油、精鹽、砂糖等多種原料精制而成。椒鹽桃片由於具有獨特的風味,而深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來還遠銷日本等國。

震遠同的牛皮糖與眾不同,它是由砂糖、澱粉,並輔以桂花、橙皮、芝麻熬煮而成。初嚼之時,覺得此糖軟而富有彈性,但不粘牙,絲絲甜味人口,非常舒心。繼嚼時,頓覺芝麻芳香四溢,香甜沁人心脾;再嚼之,更覺松子、橙皮醇香。

目前,牛皮糖已從原來的單壹品種發展到今天具有不同口味、不同花色的數十個品種了。

雙林姑嫂餅

雙林姑嫂餅是雙林傳統名點。相傳,清道光年間,雙林鎮閔家巷有個馬大娘,身體欠佳,兒媳知婆母愛甜食,遂動手做甜餅孝敬。做餅時,姑娘調皮,乘嫂不備,在甜餅中放壹撮鹽。馬大娘壹嘗,鹹甜可口,其味獨特,食欲大增。從此,雙林人就將這種制作方法廣為引用。雙林姑嫂餅已有百余年歷史,風味獨特,至今暢銷不衰。

雙林姑嫂餅,扁圓形,厚薄均勻,表面印模清晰,底面光潔,粉質細膩、油潤,呈淺灰色,有麻油香味,酥松爽口,由於體積小面精,壹口壹塊,口即酥溶。

雙林姑嫂餅用料講究,先用上白面粉用文火成嫩黃色,再將炒熟脫殼的黑芝麻磨成麻屑,加糖粉;然後放上熬好的豬板油、少量精食鹽,放,進適量的水,拌和成酥性面團用印模壓制而成。這壹系列過程,稱之為“冷粉酥性操作工藝”。近年來,雙林食品廠在傳統配料、技藝基礎上又進行改進,如加進適量麻油,使之更增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