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的手掌接過花瓣的諾言,輕輕關上春天的門,濃情似火的夏季如期而至,大地的心扉敞開,所有的夢都在向上生長,似乎連思念也在拔節、抽穗。
雨是雲的使者,是夏天的符號。多情的雨水牽動著大地的魂魄,彈撥著山野郁郁蔥蔥的韻律。
“雨水到,菌子笑”。夏至節後,廣袤無邊的無量山和哀牢山上,蒼翠林木的指縫間,落葉履蓋的土層中,各種各樣的菌子,壹朵朵壹叢叢壹片片,如春筍般爭先恐後破土而出,等待著勤勞的人們親近它認識它采擷它。
幾場透雨下過之後,村民們開始忙碌起來,東方第壹縷晨曦剛剛照亮無量和哀牢大地,他們就已經披上蓑衣戴上鬥笠,背著背簍進山撿菌子去了。連綿的雨整整下了壹夜,淩晨雨過天晴,密密層層的林子裏濕氣氤氳,落葉發酵後的溫暖氣息和著濕漉漉的清新空氣撲面而來,漫山遍野充溢著茂密植被釋放出的特有味道。撿菌子是項依靠經驗的技術活,在鋪滿厚厚松針和其它樹木落葉的山林間,頭壹晚剛剛破土而出的野生菌,此時靜悄悄地潛伏在落葉下。有的微微拱出菌帽,在和煦的晨風中露出鮮艷的臉龐,更多的是緘默不語地藏在葉被下面,不顯山不露水,只有謹慎和有心之人,才能尋覓到它們的蹤跡,並愉快地將其收入囊中。
景東菌子極多,可以說是菌子生長的王國,這完全得益於無量山和哀牢山兩道綠色屏障的呵護與饋贈,得益於景東7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每年6—9月,在雨水不斷浸潤的無量和哀牢的千山萬壑,繁衍生長著不計其數的各種菌子,其品種之多令人驚嘆,單是那些為人們所熟知的菌子,信手壹拈就能列出壹大串:雞樅、香菇、牛肝菌、羊肝菌、刷把菌、幹巴菌、青頭菌、大紅菌、喇叭菌、雞油菌、黑木碗、奶漿菌、虎掌菌、黑木耳、白木耳、馬皮泡……。每種菌子都有不同的特性和味道,其食用方法也各不相同。
隨著時令的變化,各種野生菌萌出的時間也不盡相同,第壹撥菌子總是按捺不住寂寞,在第壹場雨下過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探出可愛的小腦袋,靠山吃山的村民應時而動,首先將它們“請”回家中烹飪而食之,因為它們是大自然原生態的無上美味。烹調諸如牛肝菌這類菌子時,智慧的景東人會加入大量蒜片,用鮮辣椒絲爆炒並加於悶燴,這樣能最大限度地逼透出菌子的鮮美味道,而且大蒜有檢驗和預防中毒的功效。
遇見 美食
山珍
味覺的傳奇之旅
村裏的老人們常說,把大蒜與菌子同炒,如果大蒜保持潔白不變黑,這鍋菌子就可以放心食用。其它品種的菌子做法也大同小異,都各有各的味道和魅力,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或炒或炸或煎或煮。當然,如果烹調不當或者混雜進有毒的野生菌,食用後很有中毒的風險。所以,食用野生菌最講究菌子不混雜,並且壹定要炒熟炒透,這與冒死吃河豚有異曲同工之妙,野生菌美妙無窮的誘惑力大概就在這裏吧。如此看來,烹調與品嘗野生菌應該是壹次真正意義上的視覺和味覺的傳奇之旅了。
雞樅
菌中之王
“菌中之王”雞樅是景東野生菌的佼佼者,其菌肉肥碩壯實,質地細膩且絲絨般糯白,十分脆嫩鮮甜,清香可口,其味道堪比無量山烏骨雞湯。它多生長於無量山和哀牢山野的白螞蟻窩上,而且每年萌出的位置相對固定,壹般農歷六月二十四之後露頭。雞樅剛出土時菌蓋呈圓錐形,顏色多為黑褐或微黃,菌摺和菌桿呈乳白色,老熟時菌蓋如撐開的雨傘,有叢生和獨朵生,也有成片聚在壹起的奇觀。景東雞樅以“黑頭”和“火把”最好,其次是白皮、花皮、黃皮,均深受境內外美味追隨者青睞。
由於雞樅屬於格外矜貴的菌子,人們對它的鮮美可謂趨之若鶩,在烹調時盡量保持雞樅鮮美的原味,幾乎不配多余的佐料,唯恐奪去雞樅的原汁原味,這點和烹調別的菌子完全不同。在景東,最傳統的做法就是把雞樅洗凈撕成絲煮湯,汆入新鮮肉末,外加適量豬油和食鹽,這樣簡單的烹飪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雞樅鮮美甜香。
為了壹年四季都能品嘗雞樅的極致美味,景東民間常用清香油把它炸成雞樅幹巴裝罐儲存,作為日常飲食中的重要美味輔料。精心制作的雞樅幹巴開蓋即噴香四溢,油而不膩,方便攜帶,是 旅遊 、饋贈親朋好友的山珍美味。菌季過後,早晚煮面挑壹筷子雞樅幹巴拌入其中,壹碗普普通通的面條立刻變得鮮美無比,神奇誘人,讓食者賞心悅目,食欲大增。
大紅菌
品質高貴
在景東的菌子大家族中,味鮮質優的品種不在少數,大紅菌作為後起之秀,以顏色紅艷,品質高貴,口感甜潤,富含數十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備受省內外消費者的追捧,早已步入高檔菌類的行列,遠銷沿海壹線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成為炙手可熱的奢侈品。
有的菌子獨特的味道不但讓人饞涎欲滴,而且還有動人的故事傳說。“窮秀才食用美味奶漿菌”就是其中壹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據說很久以前,景東鄉間有個沒落秀才,家貧如洗,潛心苦讀數十載,卻總是科舉落第,屢試屢敗。時運不濟的他面對命運的無情打擊,萬念俱焚,想到了輕生,可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他壹時竟不知如何尋死。壹天,他聽村鄰說後山上有壹種橙黃鮮艷的毒菌能夠奪人性命,成全看破紅塵者。第二天壹大早他便上山找尋,終於在壹處山林裏遇見壹片黃橙橙的菌子,用手輕輕壹撥弄菌皮便流出乳白色的漿汁。秀才想起村鄰所說顏色鮮艷者必是毒菌,便欣然采回家中炒而食之,以便壹死了斷。食用菌子過程中秀才發現此物味美無比,感嘆若中此毒物死去亦十分知足,到陰朝地府坐地獄也無遺憾。吃了菌子的秀才早早躺下等死,卻壹覺睡到天明,醒來之後倍感神清氣爽。沒有被毒死的秀才喜極而泣,大呼“幸甚至哉,天不亡我”。不禁想起昨日所嘗之美味,急忙上山復尋采菌,得而歸來繼續烹食之,又喚鄰裏鄉親同食***享,眾人皆伸出大拇指連連稱贊其味鮮美,此事壹傳十十傳百,從此人們紛紛采而食之。因為此菌有白色漿汁,酷似乳液,故取名“奶漿菌”。
奶漿菌
奶漿菌色澤鮮艷,陣雨過後出得很多,壹朵朵壹叢叢的橙黃格外引人註目。因為此菌無毒,民間吃法靈活多樣,可配上韭菜爆炒,可選小骨朵用沸水焯過,瀝幹水之後加入食鹽、辣椒、花椒、茴香子、草果面等,輕輕拌均勻後裝入壇罐中壓實進行腌制,半個多月後取出蒸、煎炸、燒湯或直接食用,別具壹番風味。
無獨有偶,景東民間還有壹個 “玉帝下凡品嘗幹巴菌” 的傳說:牛魔王因為與妻子鐵扇公主對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做了缺德之事,被玉帝打掉上牙,然後貶到凡間為牛,歲歲年年給勞苦大眾耕田犁地,以此贖罪。壹天,牛魔王在山林裏意外發現壹種褐黑中帶白色紋理,狀如牛牙齒般的菌子,其貌不揚卻氣味獨特,於是他采回烹食之,發現味道異常鮮美。牛魔王心想此物非比尋常,就是山珍海味嘗遍的玉帝也未必品嘗過,他決定邀請玉帝下凡品嘗,以便自己早日官復原職。果然不出牛魔王所料,受邀到凡間壹遊的玉帝食用此菌後,品嘗到其鮮香無比的味道,大加贊賞,認為天宮裏的美味佳肴不過如此,這東西簡直就是人間第壹美味。壹問此物的名字,牛魔王卻支支吾吾不知所雲,玉帝哈哈大笑,此物和牛魔王當初被打掉的牙齒頗為相似,於是玉帝就此取名曰“牛牙菌”。為了每年都能如期品嘗這道山珍美味,玉帝命牛魔王繼續駐守人間,待到七八月雨季牛牙菌萌出時,由牛魔王負責采集新鮮菌子進貢玉帝和王母娘娘。
1
傳說中的“牛牙菌”即為幹巴菌,是壹種珍稀野生食用菌,又叫繡球菌、對花菌、馬牙菌。它相貌平平,完全沒有其它菌子的肥美形狀,卻鮮香馥郁,有壹股獨特的幹巴香,是野生菌的上佳之品。幹巴菌葷素皆宜,炒、炸、幹煸、腌制均可,深受人們喜愛。素炒時,將此菌撕為細絲洗凈,加入青椒,大蒜和姜絲,炒熟即可,素炒的幹巴菌香味濃郁,沁人心脾,入口幹甜清香,纏綿柔嫩。葷炒幹巴菌,先將洗凈的菌絲裹上土雞蛋汁,在油鍋中煎炒,然後配上火腿絲、辣椒絲,大蒜等佐料煸炒即成。這樣烹調出來的幹巴菌,火腿的馥郁之香和菌子的鮮美之味自然融合,其香氣更加濃郁醇厚,味道妙不可言,令人食欲大開,回味無窮,久久難忘。 雨潤山青菌飄香。品嘗過景東野生菌的朋友,壹定會為無量山和哀牢山的神奇靈秀而駐足,為這方大美之土的綠色生態而流連忘返。
大自然的饋贈
作者|孫國章
圖片|趙賢坤 部分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