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放橋
解放橋位於天津火車站(東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壹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梁,建於1927年。橋長97.64米,橋面總寬19.5米。它不僅是天津的標誌性建築物之壹,也是連接河北、河東、和平三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解放橋附近原有壹座老龍頭橋,是法租界當局要求清政府於1902年修建的。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於1923年籌建新橋,1927年正式建成後,於1928年將老橋拆除。解放橋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等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叫做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解放橋上曾留下過許多故事和傳說,不僅有解放軍用壹個連的兵力、僅用20多分鐘時間攻克大橋的佳話,也上演過壹些人縱身橋下尋短見的人間悲劇,還先後拍過《馬永貞》、《雷雨》、《大決戰之平津戰役》、《被風吹過的夏天》等影視劇。
地址:天津市河北區三經路世紀鐘廣場
2意大利風情街
天津意式風情街位於天津市河北區,原意大利租界,由河北區五經路、河北區博愛道、河北區勝利路、河北區建國道這四條河北區的道路合圍起來的四方形地區統稱為意大利風情區,目前保存完整的歐洲建築近200余棟,是意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意式風格建築群。 天津意式風情街以體現濃郁的意大利風情為宗旨,將風情區建設成為集旅遊、商貿、休閑、娛樂和文博為壹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區。 景區緊挨著海河,有大量意大利風情建築。逢春夏秋三季,天津的意大利老租界的新意街變成了不夜城。這裏的意大利風格的小洋樓成群,和解放路的銀行大廈截然不同,讓妳感覺仿佛置身於馬可·波羅故鄉的古老小鎮,溫馨又隨和。 其實,街區中心噴水柱的圓形廣場的名字,就叫馬可·波羅。在意大利老租界裏,還有梁啟超的飲冰室、曹禺故居、李叔同故居、袁世凱及馮國璋的府邸等。白天遊人不多,很適合參觀拍照。
地址:天津河北區意式風情街
公交:5路、8路、27路、634路、635路、638路、638路區間、639路、645路、645路區間、663路、676路、802路、806路、832路、836路、905路、961路到意式風情街站下車;公交14路、640路、841路、870路、901路到進步道站下車。
地鐵:地鐵2號線建國道站下車。
3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壹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是天津老字號店、民間手工藝品店的集中地,有地道美食: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餅果子,老翟藥糖,天津麻花等。有天後宮等旅遊景點。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東北角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壹座,上書“津門故裏”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系商業步行街。作為津門十景之壹,天津古文化街壹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漫步古文化街,進出店鋪時,您會看到許多店鋪門面檐下、枋間有壹幅幅極具江南造園藝術風格的蘇畫。構圖生動有典,形態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絢麗無比,風采迷人。在門面建築裝飾中除彩繪故事畫外,另樹壹幟的是磚、木雕刻裝飾。其內容廣泛,多數帶有濃郁的民俗氣息和吉祥喜慶寓意。
地址:天津南開區東北角東門外海河西岸
公交:乘坐52路公交車在黃河道站下車;856路公交車在東馬路站下車。
4西開教堂
西開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羅馬式建築,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區的主教座堂(西開教堂是主教府,但沒有主教)。西開教堂始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8月,西開教堂的建築風格屬於羅曼式,有三個並列的綠色穹頂,高達45米,每座穹頂上有壹個青銅十字架。由於主教拒絕在穹頂安裝避雷針,20世紀50年代壹個十字架被雷劈下,以後補裝了避雷針。不過20世紀80年代以後,周圍高樓疊起,教堂已經不是最高建築,避雷針就沒有必要了。西開教堂建築主體是用紅黃色花磚砌造的,教堂內有許多壁畫和大管風琴,前面院中有聖水壇,有左右兩道大門,信徒分男女從不同的門入內。西開教堂的結構是帶廂堂長殿式,教堂橫殿和長方形教堂相交構成十字連拱廊。大門采用拱門形式,通常用石頭做材料,在石門上鑿出壹個拱卷,壹個套壹個拱卷由表入裏,壹個比壹個小,最裏層式木制大門。正廳從正門兩側到底部的祭臺,有兩排(每排7根)***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中殿以疊式復合方柱廊,支撐大小半圓券頂。室內八角形的穹窿頂及側窗均以彩色玻璃嵌作畫。內墻彩繪壁畫,裝飾華麗,充滿宗教神秘氣息。西開教堂教堂入口左右築有塔樓。
地址:天津和平區濱江道獨山路
公交:乘35、50、606、631、632、641、643等路公交車在濱江道(國際商場)站下車。
5瓷房子
瓷房子是壹幢舉世無雙的建築,它的前身是歷經百年的法式老洋樓,它的今生是極盡奢華的“瓷美樓奇”。該建築被人們稱為:壹座價值連城的“中國古瓷博物館”。這座“瓷房子”是天津市赤峰道壹座用多件古董裝修而成的法式洋樓,由瓷房主人張連誌親自設計。瓷房子使用了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漢白玉石雕、四十多噸水晶石與瑪瑙,7億多片古瓷片、13000多個古瓷盤和古瓷碗、300多個瓷貓枕、300多個漢白玉唐宋石獅子、300多尊歷代石雕造像、20多噸水晶石與瑪瑙。把壹座法式洋樓裝飾成壹座價值連城的瓷房子。瓷房子上鑲嵌的7億多塊瓷片涵蓋了各個歷史時期,有晉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鈞瓷、龍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紛彩等,幾乎官窯、民窯的所有門類都可以在墻上找到,而且都用水泥內部澆註,並用大理石膠粘連固定成為建築的壹部分。守在瓷房子地道入口的是壹對非常獨特的石頭門墩,它要比常見的門墩高出很多,最上面有壹對小獅子,墩的四面石壁上也都雕刻著各不相同的圖案,有人物、樹木,有花草、山水,分別組成壹個個的場景。截至2002年,瓷房子先後用去7億多片古瓷片、13000多個古瓷瓶和4000多個古瓷盤碗,對壹座法式小樓進行裝飾改造,這裏可以見到中國各朝各代窯址中的瓷片。突出中國文化,感受中國瓷器的魅力。
門票:35元
開放時間:9:00-18:00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2號
公交:1路、1路區間、4路、20路、35路、35路區間、50路、97路、650路、808路、845路、860路、901路、902路、951路“渤海大樓”站下,沿赤峰道往南步行250米到達;地鐵3號線“和平路”站下,E出口出,沿赤峰道往南步行250米到達。
6靜園
靜園初名乾園,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居住於此,更名“靜園”,寓意“靜以養吾浩然之氣”。園內建有折中主義磚木結構樓房壹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風格於壹體,草木蔥郁,靜謐宜人,是天津租界時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溥儀搬出後,靜園幾番易主,歷經變遷,先後作為辦公用房和住宅使用,院內、樓內搭建違章建築600平方米,到整理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雜院。2007年7月20日,整理修復後的靜園作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對外開放,先後獲得“中國旅遊品牌魅力景區”、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年文明號等稱號。靜園為三環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後院和西側跨院。前庭院建有西班牙式二層(局部三層)磚木結構主樓壹座,西半部為通天木柱的外走廊,東半部為封閉式。壹樓恢復大餐廳、小餐廳、會議室、會客室、文繡臥室等;二樓恢復祠堂,溥儀和婉容的書房、寢室等。樓內裝修非常講究,主要房間均配置護墻板、壁櫥、博古架、書架等,裝飾風格均為依照溥儀研究專家的考證精心挑選,使遊客身臨其境,真實的體會到上世紀的那段歲月。復原陳列展品依據當初擺設,以清末民初的老家具、飾品為主,具有當時的時代特征。輔助陳列主要收錄與溥儀及靜園有關的器物,以及相關文字、照片資料等,以展示溥儀在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動全過程。靜園主體建築屬於折衷主義風格,帶有日本木構建築特點和西班牙建築的樣式。門的結構和材料選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樸素自然而簡約,然而它的緩坡屋頂、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內細部裝飾則有明顯的西班牙中世紀建築的風格。
門票:全價票20元;半價票10元
開館時間:8:30—16:30(星期壹閉館)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70號天津津城靜園
公交:3、50、600、606、631、632、643、657、673、840、850、865、867、870、906、K50等鞍山道站;962路萬全道站下車;851路鞍山道站下車;8路甘肅路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