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急求端午節作文壹篇!!!十萬火急!!!!!

急求端午節作文壹篇!!!十萬火急!!!!!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壹文,壹顆端午的鴨蛋,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美好生活的回憶,我也有所回憶了。

我小時侯,我家鄉協神鄉筆頭村的端午節是很有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壹天下午壹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幹,都早早的泡好,再加上我家人的制作,壹個精致的粽子就誕生了。煮粽子不能著急,要用小火慢慢煮,我奶奶愛用火爐,前壹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壹個晚上。第二天我和弟弟壹起床,揭開鍋蓋,就有壹鍋熱騰騰的粽子展現在我們面前了,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彌漫著粽子的香氣。

臨家的爺爺有文化,他告訴我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煮成藥水,用這水來洗澡,可以治百病的。小孩子當然信,天剛蒙蒙亮,我和弟弟就找上有名的“老臭”去地裏玩了,我們要替家人完成壹件神聖使命——拔藥草。農歷五月的晨曦是美好的,空氣很涼的,周圍都靜悄悄的,妳無意的壹看,也許就會碰上鄰家來挖藥草的孩子。

現在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麽費勁,買幾個不就行了。可是,以前的快樂是買不來的啊!

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壹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壹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