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淘客:利用自媒體平臺的流量來做產品推廣的淘客,通常是在文中插入商品鏈接,以精美的內容做引導促成用戶下單。
目前做淘客使用得最廣泛的自媒體平臺就是頭條號,只需滿足條件開通“商品”後,即可在文章內加入商品鏈接(頭條支持多個平臺的產品鏈接),所以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自媒體淘客都是如何操作的,本文就針對頭條號“商品”功能的使用進行講解。
上壹年的11月份,為了寫幾篇淘客類型的文章,我專程拉了壹個150人左右的微信群(在實踐中獲得參考數據),連續1周做測試,推送到群的商品都是我自己認真挑選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蘋果數據線了,單價是15元,單件傭金7元,推送到群後,1小時內賣了32根,其余的產品均無這樣的記錄,然後我又推安卓的,又賣了幾十根,接著就是手機套子,手機膜等低客單價產品,出單量都很不錯,所以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憑著之前“手機配件出單快”的感覺,我就到頭條上搜索了相關的手機品牌。
果不其然,發現了壹些做淘客玩得很好的頭條號(如下圖)。
從使用體驗的角度,去描述該手機的壹些問題,在文中或文末插入商品鏈接。
再搜了幾篇文章,發現也都是這樣的產品推廣方式(內容對應產品)。
為什麽有的自媒體淘客出單量不高?
其實很多朋友最初使用“商品”功能的時候,出單量都並不是很理想,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沒有作分析,總以為別人都是這樣操作的,隨便放壹個同壹類型的產品就可以出單,在內容的質量上,更是沒有在意。
“如果這樣都能大量出單的話,跟天上下錢有什麽區別?”
通過跟壹些自媒體淘客大咖的交流,我們發現,其實有2個因素是影響出單量的:
內容質量:出單量與所獲得的流量是成正比的,而頭條的流量大多都來自於系統的推薦,內容質量越好,推薦量才會更多,文章閱讀量上去了,產品鏈接才能得到更多的曝光。
選擇產品:有了流量之後,選品就成為重中之重了,如果妳足夠的細心妳會發現,頭條上的很多爆文都是有爆點的,不同的標題,不同的爆點會吸引到不同的人群,所以選品的時候,壹定要考慮到內容所對應的壹些用戶大致上都有什麽樣的需求。
在內容方面,值得註意的是(獲得更多的推薦):
頭條號是“機器制”評定內容的質量:第壹看標題、第二看配圖、第三看內容。
① 我們要學會在標題上篩選流量,就拿上圖中的“OPPO手機耗電太快了”來說,會看這類內容的用戶,要麽就是時常關註手機領域的用戶,要麽就是由於OPPO手機耗電太快了,搜索需求答案的用戶,所以摸準用戶屬性,對我們應該插入什麽類型的產品鏈接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② 在配圖方面需要註意的是:與文章內容協調、圖片高清。
③ 壹篇“牛頭不對馬嘴”的內容,只會換來用戶無盡的吐糟,更別說還會有人為文中推薦的產品買單了,反之,如果是壹篇能給用戶帶來實質性作用的文章,換來的是好評如潮,妳還擔心出不了單嗎?
什麽樣的產品購買率最高:
根據以上的內容,相信大家都知道針對不同的內容插入適當的產品鏈接,所以在選品方面還需要註意的就是產品的價格問題,這個其實是壹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有的人覺得應該插入高客單價的產品,而我建議大家從低客單價的產品著手,因為“低”意味著購買的門檻比較低,更加適合大眾消費者。
盡量選擇傭金比例較高的(比如30%-40%),在考慮價位的同時,也要把握好傭金比例,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收益。
自媒體淘客對其他類型的淘客:
除了自媒體淘客以外,還有我們熟知的微信群淘客、QQ群淘客、微博淘客等,因為很多淘客的微博其實都經營的並不是很好,所以流量比較低,這也是大家雖然知道有微博淘客但很少看到這類淘客的原因。
微信群淘客和QQ群淘客就是我們最常見的了,這兩類淘客每天都要經歷選品的過程,也需要時刻留意群的情況,用到的軟件也不少,對比這些之前淘客的形式,自媒體淘客就變得更加輕松了,選擇好那麽幾款產品插入文章之後,文章壹旦獲得推薦,就會有人源源不斷的看到這款產品,不需要什麽軟件,通過頭條給的自然流量,可以做到長期穩定的賺錢。
以上就是運用頭條號“商品”功能做自媒體淘客的操作方法和註意事項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微信沒封淘客之前,並沒有多少人去留意自媒體淘客的運營,而今,在不依靠微信流量的情況下,我們在自媒體平臺上依然能做好淘客,批量出單,所以同樣的賺錢方式可以有多樣化的玩法,只要稍微細心壹點,總會有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