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整合營銷傳播經典案例簡單分析

整合營銷傳播經典案例簡單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麽下面是我整理的整合營銷傳播經典案例,就隨我壹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整合營銷傳播經典案例壹

萬商購:與物流獨立而統壹的B端電商

如同C端電商的發展壹樣,B端電商的演進也需要壹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山東省煙臺市的流通電商平臺——萬商購,可謂牢牢抓住了當下新興的電商機遇,為新壹輪的經銷商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範本與平臺。

從物流到平臺,二者相輔相成

萬商購是壹個以經銷商和零售店為主體的B2B流通電商平臺,目前輻射山東省煙臺市區的5個區。簡單來說,零售店在萬商購的平臺上選擇各大經銷商的貨物下訂單,而各大經銷商的貨物由萬商購統壹倉儲、統壹裝車、統壹配送。

但是,萬商購何來?

1992年,經歷了國有企業改制私營企業的益商物流是萬商購掌舵人劉忠民的第壹個項目,改制後的益商物流有兩大優勢:壹是財務優勢,二是倉管優勢。

因為國有 企業管理 體制完善的財務賬本流水,劉忠民得到了銀行1000萬元的支持。從1992年到2002年,益商物流的營收增加了5億元左右。於是在2002年以後,劉忠民買下了100畝土地,建立了壹個10萬平方米的倉儲基地(由於是立體貨架,相當於普通倉庫的35萬平方米),這也是整個煙臺市最大的壹個。

有了這個基礎,劉忠民就與浪潮軟件合作,建立了如今的萬商購這壹線上平臺,定位做專業的集中倉儲、***同配送。

由此可見,萬商購有著以下兩大價值點:壹是電商平臺,在強大的ERP企業管理軟件之下,零售店可以在手機上用APP或者掃碼下單,方便快捷;二是倉儲物流,零售店在萬商購的線上平臺購貨,通過益商物流強大的倉儲和配送能力給他們配送,壹天兩次,上午下午各配送壹次。

扁平化模式搶占客戶市場

目前,入駐萬商購的經銷商有300家左右,占煙臺市整個商貿市場的15%-20%。通過扁平化的系統模式,萬商購在逐步搶占更大的客戶市場。

煙臺市***有9000多家商店,如果經銷商要分別送貨到這些商店,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於是經銷商便會通過各個小區形成二批商,而二批商要進行重復的裝車、重復的倉儲和重復的配送,所以這樣壹來費用成本就會相當高。

而通過萬商購的平臺,貨物通過後臺的物流體系直接就送到商店裏了,這樣就給經銷商省去了換乘環節10%的費用,而這10%的費用是非常巨大的。

除此以外,因為萬商購實行集中倉儲和集中配送,所以這樣壹來還可為經銷商節省70%的物流費用。按照劉忠民的說法,物流費用占經銷商總成本約70%,集中倉儲配送能夠節省70%的費用,那經銷商的總費用便可以節省約壹半。

而萬商購的贏利模式也很簡單,除了收取3%的平臺管理費用之外,在扁平化的管理與集約式的配送模式下,萬商購後臺的倉儲配送費用也比市場上便宜壹半左右。

除了目前既有的300多家經銷商夥伴,劉忠民說道:“其實這些年經銷商都做得很苦,掙錢也很難,投融資賠錢賠得連社會信譽也都搞沒了,所以他們小心謹慎,不會輕易轉型這也是壹種現象。”

在劉忠民看來,這也更體現了社會分流的二八法則——20%的人向前走,80%的被淘汰。對萬商購而言,是要做那1%去引領20%的人向前走。誰都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壹定會淘汰壹大批人,否則就不會進步。

對於經銷商而言,萬商購就是壹個平臺,壹個管理者的平臺軟件,而這個模式的重點是益商物流。如果經銷商選擇萬商購這壹模式,那麽就目前而言,可能在全國都不算陌生。也許在某壹個城市裏就會有幾千家在做,但現在很多幾乎都要倒閉了。

為什麽?因為這壹模式表面只是冰山上凸起的壹角,而冰山下真正的根基是物流配送體系。

對於目前B端電商的異軍突起,尤其是京東、淘寶的半路截殺,這都說明了B端電商的模式是非常正確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而那些還在愁容中觀望的經銷商,也是時候 反思 和改變了。

整合營銷傳播經典案例二

L小姐的咖啡館之死:躲過各種坑,最後竟栽到

傍晚的斜陽灑在飄窗上,空氣中飄著咖啡香和慵懶的爵士樂。

這是L小姐的咖啡館。

壹年前,音樂系 畢業 的L小姐從壹個咖啡 愛好 者成為這家咖啡館老板。

開店壹年,撐過養店期,跨過“團購坑”,她的文藝氣質的小咖啡館有了起色,走上正軌。

萬萬沒想到,前些日子問起,L小姐的小咖啡館竟然關門了。

1.前期準備:她選擇了壹個四線城市學咖啡

L小姐大學學的音樂,喜歡喝咖啡,壹個標準的文藝女青年。

既然喜歡,幹脆自己做壹家咖啡館吧,趁年輕。

說幹就幹。

喜歡喝咖啡但不會做咖啡,也不懂咖啡館的運營,第壹步當然是要去學習、取經。

L小姐是個有想法的姑娘,她沒去北上廣深這些所謂的咖啡發達地區學習,而是跑到了壹個四線城市許昌的壹家咖啡館學習。

“大點的咖啡培訓都是在教妳怎麽沖咖啡,價格特貴,但是沒人教怎麽運營咖啡館的。”

即使到現在,她依舊認為當時的選擇沒錯。

當然,大型的咖啡培訓學院畢竟還是更加專業,更加系統。

但對於像L小姐這樣的小咖經營者,在壹家運營成熟、接市場地氣兒的小店學習,效果其實反倒更好。

他們需要的是快速學習到有例可循的經營技巧、營銷方式,甚至具體到實操過程中的每壹步選擇:如何選址,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圈定回頭客……

“這些可不是培訓壹下就會的。”

2.開店實操:壹定要有口味出眾的甜點

學成歸來,躊躇滿誌的L小姐開始了她的咖啡館實操之旅。

選址:鄭州二七萬達寫字樓。大型商業中心的寫字樓,附近有高校。不在市中心,房租相對便宜。周邊既有上班逛街的人流,也有壹部分高校的學生。

房租:60平方米的小房間,房租3000元壹月,半年壹交。

裝修:本著經營思考,L小姐較為克制。前期店內的裝修和設備購買花了近10萬元。

為了節約成本,L小姐前期並沒有請服務員,而是用“自雇用”的方式,和自己的姐姐壹起輪流看店。

營運不久後L小姐發現,單純靠賣咖啡,基本掙不了幾個錢,甚至連成本都賺不上。

以壹杯30元的摩卡咖啡來算,壹天至少要賣20杯以上才能保證收支平衡。

咖啡不夠,甜點來湊。

還好,L小姐做得壹手美味甜點,而甜點這塊兒,也成了其咖啡館最大的贏利點。

也許是受了這點啟發,如今不幹咖啡館的L小姐索性直接開了家甜品店,預訂,做好之後送貨上門,省去了店面的費用,生意源源不斷。

對於小咖啡館來說,翻臺率低,單純靠咖啡售賣,客單價也不高。有幾款風味出眾的甜點絕對是盈利撒手鐧。

甜點價格比咖啡高,成本卻比之低很多,同時還能解決翻臺率的問題。畢竟,買壹杯咖啡就走的人少,帶壹份甜點走的可就大有人在了。

3.“團購是個坑?別跳!”

L小姐的店雖然在商業區,但深藏在寫字樓中,客流量是個大問題。

那就上團購吧。

來的人倒是不少,但本就稀薄的利潤進壹步被壓縮了。

對於團購而來的顧客,有的只是在附近逛街順道而來,有的就是圖個優惠便宜,成為回頭客的概率並不高。

壹旦下架團購,店裏馬上又出現門可羅雀的景象。

在L小姐看來,咖啡館利潤本就微乎其微,上團購只是個形象展示,千萬別抱著薄利多銷的心理讓渡過多的利潤,否則會死得很慘。

規模小的咖啡館,本來平均利潤就低,翻臺率也不高,如果采用團購,將承擔巨大壓力。

本就沒幾個座位的小店,坐滿了團購而來的顧客,壹坐壹下午,看似熱鬧的背後,老板的內心其實壹萬匹草泥馬掠過。

小咖啡館大量上團購的結果——累得苦不堪言,最後賺不到錢。

4.殺死咖啡館的,竟然是……

靠著L小姐個人的親和力,好吃的甜點,和半年多來積攢的顧客口碑,咖啡館開始漸漸走上正軌。

眼看著生意有所起色,L小姐打起小算盤:照這勢頭,過了養店期,之前投入的成本很快就可以收回來了。

萬萬沒想到,壹個人的出現攪碎了L小姐的夢想。

到了第二年,房租壹下漲了百分之十。更令L小姐難以忍受的是,當初跟“包租婆”租房合同是半年壹簽,這意味著以後每半年房租都要上漲10%。

租,還是不租?

跟“包租婆”溝通未果,深思熟慮之後,L小姐最終還是選擇了閉店:否則,跟給“包租婆”打工有什麽區別?

於是,壹家不錯的小咖啡館,就此關門。

壹位業內人士告訴我,如果開咖啡館,跟物業簽的合同最好要在5年以上,時間越長越有利,否則就虧本了。

咖啡館的裝修是壹次性投入的成本,然後分攤到各個經營年份中,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是年頭越多越有利。因此,開咖啡館最大的成本並不是材料本身,而是裝修分攤、餐位流動帶來的機會成本,以及消費者消費習慣帶來的能源消耗。

所以,“包租婆”往往成為壹些咖啡館的“終結者”,尤其當她看妳經營得還不錯的時候。

當我問到L小姐今後有機會還會不會再開咖啡館,出乎意料,L小姐堅定地回答:“會!”

為什麽?因為她家裏有套自己的房馬上就收回來了,“再開咖啡館,不用交房租”。

好吧,這個想法,還真的不錯。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整合營銷傳播經典案例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