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海鮮市場就異常活躍,各種形形色色的海產品成了餐桌上的常見 美食 。不僅種類多、做法多、味道好,而且大多數營養價值都很高,像含有的 蛋白質、碘元素、鋅元素、氨基酸 等對身體 健康 起著促進作用。
不過,每年都有人因不當吃海鮮出現腹瀉、嘔吐等情況,讓不少人懷疑是不是吃得不對,尤其是很多海鮮水產中會存在黑色物質,到底該不該去掉?
1
蝦
黑線是消化道
蝦營養極為豐富,含有的 蛋白質是魚、蛋、奶的幾倍到幾十倍 ;還有豐富的 鉀、碘、鎂、磷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氨茶堿 等營養,很適合老年人及身體虛弱的人食用。
而吃蝦的時候,很多人都疑惑, 背上的蝦線到底要不要去?
理論上來說,這是蝦的消化道,充滿消化物,的確不幹凈,建議處理掉;
不過若是懶,只要 完全煮熟 , 高溫會殺掉裏面的細菌,吃下去也並無大礙 ,只是口感略有影響。
至於 蝦頭,也會有部分黑色物質 ,有人擔心與重金屬超標有關。其實蝦頭變黑,可能是 蝦多吃了深色藻類或者褐色飼料 等(胃在蝦頭處);也可能是其中的 酪氨酸酶產生了壹些黑色素 。只要是正規市場購買的蝦,通常都是安全的,可以食用。
去蝦線小竅門
①從頭部去蝦線:先剪去蝦的頭部,然後扯出蝦腦就能壹並帶出蝦線。
②從背部去蝦線:從蝦頭和蝦身的連接處向下數的第3個關節處,用牙簽插入,穿過蝦身。壹手拿著蝦身,壹手將牙簽輕輕地向外將蝦線挑出來。
③將蝦煮至半熟,剝去甲殼,此時蝦的背肌很容易翻起,就可以很容易把蝦線挑掉。
2
花甲
黑色部分是腸腺和海泥
花甲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而且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在花甲中有壹種叫 蛤素 的物質, 有抑制腫瘤生長的抗癌效應 ;
另外含壹種具有 降低血清膽固醇 作用的 特殊膽固醇 。因此像三高、肥胖人群很適合吃。
花甲的身體結構比較簡單, 除了外殼不能吃,內臟的沙子不能吃,其它的其實都可以吃 。
花甲裏面的黑色部分是 腸腺和海泥 ,腸腺裏雖然有花甲食用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也有壹些代謝廢物,但花甲多生活在淺海海底, 吃的浮遊藻類和少量浮遊生物,飲食比較幹凈,所以吃了壹般也沒什麽關系。
不嫌麻煩的可以剔除,但剔除了這個部分,妳會發現能吃的所剩無幾~但花甲在吃之前壹定要將沙吐幹凈,口感才會更好。
吐沙小技巧
①接壹盆清水,裏面加些鹽攪拌均勻;
②放入花甲,浸泡2-3小時,再換清水洗幾遍即可。
3
扇貝
黑色部位是消化腺和鰓結構
扇貝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族及多種微量元素,可有效 促進腦細胞的生長,提高記憶力 。
扇貝中的可食部分是白色的閉殼肌、片狀呈紅色或白色的生殖腺,而 裙邊藏垢較多,盡量不要生吃;黑色的消化腺和鰓結構是不能食用的 。
扇貝的消化腺中可能有 排泄的廢物、重金屬或泥沙 , 最好在烹煮前去掉 ,以免汙染其他可食部分。
4
生蠔
黑綠色部分是腸腺團
生蠔有“海底牛奶”的美稱, 蛋白質含量高達50% 左右,經常食用,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又含有能夠 促進腦力發育的牛磺酸和DHA ,可以起到健腦的作用。
生蠔除了外殼不能吃,裏面的肉其實全都可以吃,而 黑綠色的那部分主要是生蠔的內臟和腸腺 ,也就是生蠔還沒有消化掉的食物。
消化物,那不是很臟?其實壹般來說,蠔是“素食主義者”,所攝入的是壹些 藻類及浮遊植物 , 這些物質營養很豐富,對人體是有益的 。像目前國外較流行的小球藻營養片,其中的小球藻,就是牡蠣胃囊裏綠色物質的主要成分。
因此,生蠔中黑綠色部分也能吃,不想吃也可以去掉。
另外,我還要提醒大家,生蠔能不能生吃,關鍵看其生長環境和檢測結果,比如: 生長在特別幹凈海域的生蠔 ,蠔的外殼是翡翠色的,俗稱翡翠蠔, 可以生吃。 但安全起見,最近 生蠔則最好煮熟後食用 。
5
海虹
黑色絮狀物是足絲
海虹也叫貽貝、青口、淡菜,被稱為是“ 海中的雞蛋 ”。富含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 8種氨基酸 ,還含有 多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錳、鋅、硒、碘等眾多微量元素 ,營養價值高卻還很便宜。適合體虛、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的人作為日常膳食。
而海虹裏也有壹些黑色的絮狀物,也被叫做“足絲”(貽貝靠足絲可以錨固在其它生物表面,即使遭遇超強風浪也不會脫落)。
足絲是壹種纖維物質, 在腸胃裏很不容易消化 ;而且這個部分又直接和外界接觸, 容易有寄生蟲或滋生細菌 ,因此 吃之前建議摘掉 。
6
海螺,三處不能吃
海螺也是 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 的 健康 海鮮 美食 ,但它不能吃的地方卻比較多:
①尾部 :主要是 海螺的腸子 ,排泄器官,裏面的臟東西較多,膽固醇也高,吃多了易造成腹瀉。
②背部綠色區域 : 海螺的苦膽 ,口感發苦,有些腸胃敏感的吃了可能會不舒服;
③頭部 : 海螺的腦 ,形狀像是兩個小圓球壹樣,而且壹般都是藏在海螺肉裏面的,其 會分泌麻痹性的貝類毒素 ,這種毒素耐熱、耐酸,不易破壞。吃時最好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