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上屬古蜀國,有“海棠香國”的美譽。樂山市是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國家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 旅遊 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城市之壹。樂山市是中國唯壹壹個擁有三處世界遺產的城市(樂山大佛景區、峨眉山景區、東風堰)。
樂山的 美食 有:
1,蹺腳牛肉
蹺腳牛肉湯是四川樂山市壹道源遠流長的漢族名菜。它的散寒止咳的藥膳功能,以臟補臟的中醫原理,大大提升了這道地方名食的品味和檔次。蹺腳牛肉幾經發展,湯味愈加講究。在傳統湯味的基礎上,新添了胡椒、味精、芽菜等現代佐料,滲入了幾十種中藥材熬制而成的“精湯”,更趨科學營養。已形成湯色碧清、香味綿長、牛雜脆嫩、吃法多樣的四大特色。
蹺腳牛肉是樂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樂山大街小巷中絕對少不了的壹道美味,蹺腳牛肉不但湯汁醇厚,味美鮮香,還有驅寒的功效。外地人在樂山吃過了蹺腳牛肉的,無不豎起大拇指。
相傳,在30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貧病交加。當時在四川樂山有位擅長中草藥,精通歧黃之術的羅老中醫,懷著濟世救人之心,在樂山蘇稽鎮河邊懸鍋烹藥,救濟過往行人。此湯不僅防病止渴,還能治壹般風寒感冒、胃病、牙痛等。其間,他看到壹些大戶人家把牛雜(諸如腸子、牛骨、牛肚、草肚之類)扔到河裏,覺得很可惜。於是,他把牛雜撿回洗凈後,放在有中草藥的湯鍋。結果發現熬出來的湯味甚是鮮香。因味特湯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來飲者絡繹不絕,堂堂爆滿。其間沒有席位者,有的站著,有的蹲著,有的就直接坐在門口的臺階上蹺著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們便形象的起了壹個“蹺腳”牛肉的別稱,且流傳至今。
2,牛肉豆腐腦
牛肉豆腐腦屬於樂山名小吃之壹,可演變為雞絲豆腐腦或牛肉雞絲豆腐腦。制作時先備好主料及幹海椒、姜、蔥、大頭菜、香菜等,鍋內下水豆粉,用鏟子輕輕勻上壹層薄薄的嫩豆腐放入煮至滾燙,盛入小碗內,同時將粉條用開水燙熟後放入,澆上牛肉臊,撒上花生仁即成。其特點是鹹鮮麻辣滾燙香辣,風味獨特。
3,樂山甜皮鴨
樂山甜皮鴨,是四川省樂山市的著名特產,具有色澤紅亮、入口鹹甜、皮酥略甜、肉質細嫩、回味悠長的特點,既可作筵席冷菜,又可入家常便餐或冷吃熟食,深受各地食客們的喜愛。
在樂山,人們把甜皮鴨稱為“鹵鴨子”。同時,甜皮鴨又稱“貢鴨”,它沿用的是清朝禦膳工藝,由民間發掘、改進研制而成。樂山甜皮鴨的鹵水別具特色,鹵出來的鴨子色澤紅亮、入口鹹甜、回味悠長、深受成都市民和縣內外市民的喜愛,樂山人自創的“鐘鴨子”、“潘鴨子”、“王福華甜皮鴨”等甜皮鴨聲名鵲起,鹵品供不應求。
樂山甜皮鴨的選料:
制作正宗的樂山甜皮鴨,必須選用農家餵養的土鴨子(麻鴨)為原料,亦可用仔鵝代替。並且是用滾油壹勺勺的淋熟,不是炸熟的,這壹點被外地人篡改至極。
4,西壩豆腐
西壩豆腐問世已有兩千多年 歷史 ,它同世間任何壹件有價值的商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壹樣,西壩豆腐制作工藝的不斷發展,西壩豆腐制品種類的逐步繁多,豆腐菜肴的日益豐富,豆腐品嘗的方法和感受,豆腐的精神和品質,林林總總,構成了獨特的“西壩豆腐文化”。她是 美食 文化中的壹朵瑰麗的奇葩,是以西壩豆腐為載體,以豆腐的獨特品味、豐富營養、風格品質、蘊含哲理、 歷史 淵源等為基礎,由飲食滲透到人類精神領域的壹種文化。
民間流傳著許多豐富多彩的西壩豆腐故事,通俗樸實的豆腐歌謠,富有哲理的豆腐諺語與幽默風趣的豆腐歇後語,這些勞動人民的口頭作品,是豆腐文化的源頭。宋、元、明、清詠豆腐題材的古體詩就有20余種,今人詠豆腐的舊體詩詞和新詩也在百首以上。這些詩詞追溯了豆腐的源頭,憑吊了西壩豆腐的發明人,描述了西壩豆腐的制作工藝,贊美了西壩豆腐的優美質地,解釋了西壩豆腐蘊含的哲理,內容極為豐富。
西壩人代代相傳,特別是宋陳摶老祖,不斷改進工藝。在選料浸泡、上磨、擠漿、燒煮、壓單等工序上都有特別的講究。用料:本地當年產小黃豆,加“涼水井”的水,上石磨磨制。“皮膚退盡見精華,旋轉磨上流漿液”,制成的豆腐白如玉、細若脂;通過燒、炸、炒、溜、蒸、拌,烹飪出360多種菜肴,薈萃成精炒的豆腐宴席,讓人驚嘆不已。與眾不同之處:壹是口感細膩綿滑、營養倍加豐富;二是細若凝脂,潔白如玉,清鮮柔嫩;三是托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擲於湯中久煮而不沈碎。其味在清淡中藏著鮮美,吃起來適口清爽生津,可葷可素, 歷史 上曾作為貢品。如今用西壩豆腐制作的“豆腐宴”已經成為樂山地區獨具壹格的上等豆腐宴席。有文人品過西壩豆腐贊道:“四川豆腐甲天下,西壩豆腐冠四川。”
5,牛華麻辣燙
簡介:
樂山五通橋區的牛華鎮,是號稱有著最佳麻辣燙和豆腐腦的“雙料食府天堂”。 牛華麻辣燙既能飽肚子更能解饞,做法並不復雜:其湯汁以雞湯加入桂皮、陳皮、幹辣椒段、胡椒、八角、三奈、漢源花椒、豆腐乳汁、醪糟汁等熬制而成,用砂鍋置於文火上,放在環形的桌內,使鍋沿略高於桌面。麻辣燙的主料五花八門,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到枝頭掛的、土裏生的,應有盡有:鴿肉、雞翅、腳皮、雞脯、雞腿、鴨舌、鴨掌、鵪鶉蛋、牛肉、牛肚、羊肉、對蝦、龍蝦、鯽魚、泥鰍、鱔魚、土豆、紅薯、側耳根、黃瓜、苦瓜、扁豆、蘑菇、香菇、金針菇、面筋、豆皮、粉片、粉絲、海帶、木耳、豆芽、豆腐幹、油豆腐、苦筍、高筍、萵苣葉、蓮藕……除粉片、粉絲和豬血旺是置於竹漏勺中煮熟,豆芽和側耳根是用細線捆在竹簽上外,其余主料或切成片、或剁成塊、或撕成絲,穿在細細的竹簽上,分門別類地放在小方簍裏。顧客可以根據口味自由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