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登是三國時期孫吳建立者孫權的長子,他的生母地位卑微,幼時被徐夫人撫養。
黃初二年(220年),孫權向曹魏稱臣,被封為吳王,並且拜孫登為東中郎將,封萬戶侯,孫權以孫登年幼辭去爵位不受。同年,孫權立孫登為王太子,並為孫登選置師傅,選取優秀的士人作為他的賓友。孫權任命南郡太守諸葛瑾之子諸葛恪、綏遠將軍張昭之子張休、丞相顧雍之孫顧譚、偏將軍陳武之子陳表等進宮,為孫登侍講詩書,並隨從騎馬射獵。
黃武四年(225年),孫權為孫登娉娶周瑜之女為王太子妃,命程秉從吳郡迎接周妃至武昌,教誨孫登。又挑選芮玄的女兒聘為淑媛。太常顧雍迎接其母至武昌時,孫登曾為之慶賀。
禮賢下士孫權希望孫登熟讀《漢書》,以知曉漢代的歷史,他認為張昭對歷史的研究有師承名家的根基(張昭曾向白侯子安學習過《左氏春秋》),多次向他請托,後來下令其子張休先聽從張昭講授,再回宮轉授孫登。孫登接待他的屬官時,並沒有因為自己高貴而要求下屬奉行嚴格的尊卑禮節,而是以平民的姿態與他們相處,例如和諸葛恪、張休、顧譚等壹同坐車,或者睡在壹起。
吳王國太傅張溫認為中庶子壹職是太子的左右臂膀,有輔佐太子的職責,應該任用有傑出才能的人擔任,孫權聽後就任用陳表等四人為中庶子。後來又因為陳表擔任中庶子後,根據朝儀制度,必須時常穿戴官員的冠服入見太子,禮節過於繁縟。孫登於是讓他們去除冠服,如同日常頭戴裹巾入座即可。
鎮守武昌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孫登謙讓好學,任命諸葛恪為左輔都尉、張休為右弼都尉、顧譚為輔正都尉、陳表為翼正都尉,稱為“四友”。而謝景、範慎、刁玄、羊m等皆為賓客,因此東宮號稱名士盈門。
同年,孫權遷都建業,留孫登、諸皇子及尚書九官。並征上大將軍陸遜至武昌,統領留守武昌的宮府事宜,與尚書是儀壹起輔佐孫登。孫登處理事務謹慎得體,凡事都先咨詢是儀,然後方才施行。
孫登喜愛人才,樂聞善言。於是寫信給步騭,請求教誨。步騭於是把當時在荊州界內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即諸葛瑾、陸遜、朱然、程普、潘F、裴玄、夏侯承、衛旌、李肅、周條、石幹等十壹人列出,對他們的品行才能進行逐壹的介紹分析,且上疏希望孫登要信任和重用這些傑出人才。
管理後方嘉禾元年(232年),孫登的次弟孫慮逝世,孫權感到悲傷,因而減少膳食。孫登晝夜兼程,趕到賴鄉,親自通報,孫權當即召見他。孫登見孫權悲痛哭泣,便勸說:“孫慮壹病不起,此乃命定。如今北方未統壹,四海都在仰首盼望,上天授命陛下,陛下卻按照社會下流百姓的思路,減少朝臣的飲食,超出了禮制的要求,我私地憂慮不安。”孫權聽從了他的勸告,為此增加飲食。孫登住了十多天,孫權打算他西還武昌,孫登深切地為自己求情,認為長時間的離別使自己不能侍奉父母,於作兒子的道義有缺憾,又陳述陸遜忠誠勤勉,武昌那裏無什麽顧慮,孫權於是留他住下。
嘉禾三年(234年),孫權率軍進攻魏國的合肥新城,命孫登留守管理後方的事務。當時農作物收成不好,盜賊增多,孫登於是制定法令,用以對付盜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據《吳書》記載,孫登三弟孫和幼時子以母貴,受到孫權寵愛。孫登與孫和親近,像對待兄長壹般敬奉孫和,時常表現出讓位於孫和的想法。
孫權壹度十分信任校事呂壹,讓他負責監察百官、處理刑獄,呂壹趁機操弄權柄,擅作威福,施行刑法十分嚴苛,百官倍受其苦。孫登為此數次勸諫。
英年早逝赤烏四年(241年)五月,孫登逝世,時年三十三歲。孫權獲悉驚訝悲惋,悲痛不能抑制,說:“國家喪失了英明的太子,百姓有何福氣可言啊!”
孫登臨終前上疏說:“臣沒有功德,身纏重病,自知昏聵,恐怕將要殞命。我並非是在愛惜自己,只是想到將要離開父母,身埋黃土,永不能再奉望宮省,朝見帝後。生前於國家無益,死後還留給陛下深深的悲戚,故此不禁悲淒郁結心頭哽塞咽口。如今天下大事未定,各地賊寇未被討清,天下人民翹首以待,將命運寄托於陛下,處境危險者希望安定,處境動亂者盼望治理。希望陛下徹底忘記我,割舍平民的恩愛情感,修煉黃老之術,用心保養精神,增加美食佳饌,廣開神明思想,以利奠基萬古無窮功業,於是則天下百姓有幸得到依賴,我就死而無憾了。我聽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子囊臨終,留下遺言對時政提出告誡,君子以此為忠誠之舉。更何況是我,又怎能閉口不言呢?希望陛下聽取采納我的話,這樣即使我死去,也猶同活著壹般。”
孫登又推薦陸遜、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張承、孫怡等多位優秀的臣子,希望孫權能多加親近任用他們以令吳國昌盛。
奏疏在他氣絕之後才被呈報上去,孫權因此更加悲傷,談到他都不禁傷心流涕。謚孫登為宣太子。
孫登從前屬官謝景當時為豫章太守,聽聞太子亡故後不勝哀情,棄官奔喪。之後上表彈劾自己擅離職守。孫權安慰他道:“君與太子從事,異於他吏。”且派使者前往慰勞,允許他恢復本職,發遣還郡。
孫登最初葬於句容,設置園邑依法奉守,三年後改葬蔣陵。
歷史評價陳壽:①孫登居心所存,足為茂美之德。②愛人好善。
葉適:孫登德兼於能,知人則哲,深達治要,臨歿壹疏,不論三代以前、三代以後,世子藩王之賢,少有及者。
許嵩:性謙讓好學。
李班:觀周景王太子晉、魏太子丕、吳太子登。文章鑒識,超然卓絕,未嘗不有慚色。何古賢之高朗,後人之莫逮也。
軼事典故 孫登比丸 孫登在武昌時有壹次乘馬外出,有壹顆彈丸從身邊飛過,他身邊侍衛便去尋找射彈丸之人。正有壹人手握彈弓身帶彈丸,大家都認為就是這個人射的彈丸,但其人否認不服,侍從們便想揍他,孫登不允許,派人尋找飛過他身邊的那粒彈丸,同此人身上攜帶的壹比較,兩者並不壹樣,於是放走了那人。又有壹次丟失了盛水金馬盂,查出偷竊者,原來是自己手下人幹的,孫登不忍心重罰他,只叫他來責備了壹通,遣他永遠回家,並令身邊的人不要張揚。人之遭受冤枉,大多起因於案情是非難辨。斷案的官吏不能細查慎處,便躁怒地濫施威刑,結果導致無辜蒙冤。 不忘養母當初,孫登的生母地位低賤,徐夫人對他從小就有母養之恩。後來徐夫人因為妒嫉被黜廢置吳郡,而步夫人最為得寵。步氏有所賞賜,孫登不敢推辭,只是拜受而已。徐氏派人前來賜給孫登的衣服,孫登必定沐浴後才穿上。孫登將被冊立為太子,他推辭說:“根本得到確立,道義才能產生,要立太子,應先立皇後。”孫權說:“妳的母親在哪?”孫登回答說:“在吳郡。”孫權沈默無語。
個人作品《全三國文》載有《臨終上疏》及《與步騭書》等言論。
家庭成員 長輩祖父:孫堅
祖母:武烈皇後
父親:孫權
養母:徐夫人
妻妾周妃,周瑜之女。
芮妃,芮玄之女。
兄弟姐妹孫慮
孫和
孫霸
孫奮
孫休
孫亮
孫魯班
孫氏,嫁劉纂。
孫魯育
孫氏,嫁滕胤。
子女孫[
孫英
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