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紅油豆腐乳的家常做法

紅油豆腐乳的家常做法

在漢陰,豆腐乳是不可缺少的壹道即可作為正菜,又可作為佐餐佳品的美食。但更重要的,它是漢陰人心目中壹種典型的“媽媽菜”的味道。

美食家蔡瀾先生在評價豆腐乳時曾經說過:“這種東西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就像是奶酪之於西方人,是不不可少的;但喜歡它的人愛之如命,討厭它的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確,作為發酵的豆腐制品,豆腐乳與生俱來帶有黴臭的味道,而豆腐乳的精髓,也就是在這這聞著臭、吃著香的矛盾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曾有食客將豆腐乳歸為臭豆腐的北派:因為南派臭豆腐是將豆腐黴制後油炸而成,其代表為湖南長沙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也有老饕將之清蒸號為絕品,但非是大家不敢輕易舉箸壹試;而北京人則將王致和所制的豆腐乳也稱之為臭豆腐,遂有壹名二派之分!但是在漢陰人眼中、心中,臭豆腐是臭豆腐,豆腐乳是豆腐乳,完全兩碼事。也正是這種堅守,造就了漢陰豆腐乳與眾不同的味道。

我私將漢陰的豆腐乳大致分為紅湯及紅油兩種,其實做法大致相同,只是在保存上略有出入。每年時令至“進九”時,漢陰的主婦們便開始購買最好是農家打的,少揭豆腐巾子的水豆腐,切成方塊,取幹凈無油花鍋開水焯過,晾水至溫度稍涼,整齊擺放於鋪有厚厚田間天然潔凈稻草的籃子中,放於溫暖內室等待其慢慢黴制,十數日後,開籃視之,遍長長毛、黴斑即成第壹道環節。夾起每壹小塊,蘸漢陰本地烤制的高度白酒,裹精鹽、幹花椒面、幹辣椒面裝瓶密封入味,再過十數日,成第二道環節,此時豆腐乳已有味道,愛食者可先壹嘗鹹淡,但新黴味兒尚未完全褪去,壹般人難以接受。此時便有我前面所說的紅湯和紅油之分,加入熬制而成的香料水少許密封保存,再過不久便成“紅湯腐乳”;加入燒滾晾涼的菜籽油密封保存,再過不久便成“紅油腐乳”。也有主婦,會加入幹生姜顆粒或姜粉,我以為可有可無,切姜粒久放變酸,便徹底損毀壹瓶好豆腐乳的味道了!

漢陰的豆腐乳,是考量某個主婦是否做得壹碗好茶飯的標準之壹。此物抹於炕炕饃、老竈鍋巴,絕配、每每在往炕炕饃、鍋巴上抹豆腐乳時,口水便已飛流直下了!漢陰的壹道經典名菜“豆腐乳蒸臘肉”,便是以腐乳解去了臘肉的油膩,臘肉融入了腐乳的奇香。數年前我家自制豆腐乳,用的是“潘家豆腐”,黴制開籃時,竟現五顏六色之黴斑,眾皆稱奇。那年的腐乳,也是奇香無比,讓周圍街坊都贊不絕口!

現在物質豐富,漢陰人對口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惟有好的豆腐乳,是漢陰人永不厭倦的味道。出門在外的人兒,也帶著密封好的豆腐乳,以便時時能夠品嘗到漢陰的本味。我想,豆腐乳之所以成為漢陰人必不可少的菜品,肯定是因為它裏面蘊含了媽媽的手藝,媽媽的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