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
軟體類烹飪原料。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原始腹足目鮑科。古稱鰒,又稱鏡面魚、明目魚、石決明肉、九孔螺、千光裏、俗稱耳片、趴鍋、海耳、九孔。常棲息於海藻叢生、多巖礁的海底。有壹堅厚的石灰質耳狀貝殼,貝殼邊緣有壹排突起和小孔,是呼吸和排泄的通道,體內的觸手也從這些小孔中伸出,約4—9個,無厴。此殼即為中藥材石決明。
壹、 品種
全國約有鮑魚100多種。中國北方沿海產有盤大鮑(又稱大鮑、黑鮑)、皺紋盤鮑等;南方沿海產有雜色鮑(又稱九孔鮑、常節)、耳鮑、半紋鮑、羊鮑等。每年7—8月水溫升高,鮑魚向淺海做繁殖性移動,俗稱鮑魚上床。此時其肉足豐厚,性腺發達,最為肥美,是最佳采捕時節,魚諺有“七月流霞鮑魚肥”之說。天然產的鮑魚數量不多,故價格昂貴。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工養殖成功,產量正在穩步增長。
國內市場供應的鮑魚有三大類:第壹類為鮮品、又分為時鮮品和速凍品兩種:時鮮品在產地始有供應,隨采隨用,最為鮮美,僅見於沿海產地;速凍品供於非產區。這兩種宜用於爆、炒、拌、熗等烹調法,菜品原汁原味,鮮美脆嫩,尤以時鮮品風味更為突出。第二類為罐頭制品,以鮮鮑魚經蒸煮後制成,可直接食用,也可以進壹步烹調加工。壹般用幹燒、燴、扒、溜等菜式,或作羹湯、冷盤,口感柔軟,鮮味稍次於鮮品。第三類為幹制品,系用鮮鮑魚煮熟後幹制而成,壹般15千克鮮鮑魚出幹品壹千克。有淡幹品和鹹幹品兩種,後者為使鮮鮑盡快脫水,所以加鹽制作。兩者以淡幹品質量為好。正品幹鮑魚幹燥,形狀完整,大小均勻,色澤淡黃,微有海味香氣,半透明,又稱明鮑;如色澤灰暗,不透明,表面有白霜,或有潮軟感者,又稱灰鮑,質量較次。市場銷售幹鮑魚,有按頭數(即個數)計數的習慣,每500克2個頭、3個頭、5個頭、10個頭、20個頭不等。頭數越少價格越貴,因此有“有錢難買兩個鮑”之諺。
二、 烹調應用
幹鮑魚堅硬如石,烹制前需漲發。漲發方法有蒸發、煮發、堿水法、膨沙發等數種。發制後的鮑魚稱乳白色,肥厚柔滑。
鮑魚烹調時,可與多種葷、素料配用,調制成多種味型,並適用於多種烹調方法,如:爆、炒、溜、烹、煎、炸、貼、蒸、燉、燒、煮、燴、氽、浸、糟、腌、拌、熗、烤、焗、乃至生吃等,菜品菜式十分豐富。經過名廚研制,創作出眾多地方名菜,成為筵席珍饈。如北京鍋塌鮑魚盒,遼寧鮮貝元鮑,陜西雪嬰鮑魚,甘肅燴鮑魚絲,山東油鮑鮑魚、扒原殼鮑魚,江蘇雞粥鮑魚,四川明珠酥鮑,廣東蠔油網鮑片,福建紅燜鮑魚、譚家菜蠔油鮑片和眉州東坡酒樓的大千鮑魚等。
三、 營養保健
鮑魚鮮品每100克約含蛋白質19克,並含有20余種氨基酸,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中醫認為,鮑魚味鹹性溫,有養血柔肝、行痹通絡的功效,常用於血枯閉經、乳汁不足及血虛肝硬化等癥。
四、鮑魚發制步驟:
1、 用涼火浸泡兩至三日。
2、 用溫水浸泡透發軟。
3、 用開水 、去腥、去異味。
4、 清洗鮑魚、去沙,清水沖水。
5、 用老雞、肉排、雞爪、赤肉、雞油、小火煲20小時,再用大火收汁4小時,加入蠔油、冰糖、雞粉、老抽、味素入味即成。
6、 用保鮮紙封嚴,保鮮冰櫃保存。
§燕窩
畜禽制品類加工性烹飪原料。又稱燕窩菜、燕蔬、金絲、燕室、燕巢菜、燕根、燕盞等。為鳥綱雨燕科金絲燕及其同屬的壹些燕鳥,在海邊巖洞中用其吐出的膠體液築成的巢。巢中有時摻有未消化盡的海藻和小魚蝦殘渣及其羽毛等雜質。因其具有較高營養滋補功效,歷來被視為珍貴補藥,珍稀烹飪原料。古有“香有龍涎,菜有燕窩”之說,後並將其列入“八珍”,為歷代貢品。中國南海省萬寧縣大洲島所產大洲燕窩質量上乘,為東方珍品。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出產。
壹、 品種與質量
燕窩分為洞燕、厝燕、加工燕這三個大類。
壹洞燕 為采自巖洞的天然燕窩,又分為4種:
① 白燕。燕鳥第壹次築的窩,質地較純,雜誌較少,形態整齊勻稱,色牙白,光潔透亮,成半碗狀。長約6.5~10厘米,寬3~5厘米,壁厚0.3~0.5厘米,重12克左右,根小而薄,略有清香,漲發出料高,是最佳品。商品多經熏制增白和去毛。
② 毛燕。第壹次燕窩被采後所築的窩。因築時較匆忙,形體已不勻稱,雜質也多,色調灰暗,又稱灰燕,質量次於白燕。
③ 血燕。第二次窩被采後,產卵期近,趕築的第三個窩。窩形已不規則,毛、藻等雜質更多,且間有紫黑色血絲,質次於毛燕,價也低。
④ 紅燕。希燕窩築於巖壁時,為紅色滲出液浸潤染成,通體呈均勻的暗紅色。含礦物質較豐富,產量不多,營養、食療功效較好,醫家視為珍品,商品價高於白燕。又稱之為血燕。
二厝燕 指人工飼養的燕鳥在室內築的窩,較洞燕整齊光潔,但實際應用效果不及洞燕。日本稱之為食用穴燕。
三加工燕 有兩種:壹為燕餅,用毛燕浸發後,去除藻、毛等雜質,再用海藻膠粘稱餅狀。
質地近於白燕;而為燕餅,又稱燕條,為燕窩剩下的破碎體,諸檔次混雜壹起,比例不壹,質量須視具體情況而定。
此外,還有兩種燕窩須加以區別:壹為人造燕窩,用海藻制成,色或白而無光澤,質
粗糙而過於堅硬,並具明顯的海藻味,易於識別;壹為假燕窩,用澱粉等制成,無邊無毛,或微有毛,色潔白乃至如銀絲,幾可亂真,感官難以識別,須特別註意。
鑒別燕窩,首先區別真假。確定是真燕窩後,再分品類、定檔次。壹般要求外形完整
、勻稱、無缺損,身分幹燥而微有清香。兩只相碰有聲。如已發軟,質量即受影響。
二、 烹調應用
燕窩烹制前須經漲發,有堿發、蒸發、泡發等方法。
壹堿法
燕窩放入湯缽中加溫水泡,至回軟後用鑷子摘去燕毛等雜質,再用凈水漂洗2~3次(註意保持形態整齊),然後泡入涼水中;用前倒去水,用堿面拌和燕窩,壹般50克燕窩用堿面1.5克(燕窩如較老,堿面可用2.5克),加開水提壹下;至燕窩漲起,倒去壹半堿水,再用開水提3~4次,至體積膨大至原品的3倍,手撚柔軟而發澀,壹掐便斷即成;然後用清水漂洗去堿份,泡涼水中待用。入烹前用幹布搌去水分即可烹制。
二蒸發
先將燕窩放入50℃水中浸泡,至水涼後,換入70℃水中浸泡,至膨發後取出,用鑷子揀去羽毛、雜質,保護好不要弄碎,換水漂洗兩次,放入80℃水中燙壹下,洗凈裝入碗中,小火蒸至莙散軟糯時取出即可供用。
三泡發
燕窩用冷水浸泡兩小時,撈出放入白色碟中,用鑷子揀去羽毛、雜質,然後放入沸水鍋中,加蓋燜浸約半小時,入尚未達到所需柔軟度,可換沸水在燜浸半小時,至適用時撈出,泡入涼水待用。用前下入沸水鍋氽2分鐘左右再烹。此法宜用於湯羹菜式,因在烹調過程中,燕窩還有煨煮過程,故泡發時不可發足,以防煨煮過頭,使燕窩靡爛,失去條形和柔軟口感。
發制燕窩時,水溫與發制時間,視季節和燕窩的老嫩度適當調節,應經常檢查,加以調節,以防發不透留有硬芯,或發過而導致溶爛。發好的燕窩泡發在涼水中待用,但不宜久存,盡快使用。漲發燕窩的水與工具要清潔,不可沾有油汙,否則影響發制質量。
烹制燕窩多用湯羹菜式,甜鹹均可,間也可制燴、拌菜。作鹹品菜時須註意宜清不宜濃,宜純不宜雜。因其自身少味,應用上湯調制,或配以具鮮味的配料,配用葷料盡量用清葷料,不可濃膩。還須註意:燕窩口感柔軟或嫩糯,配料口感應多順配少逆配。燕窩菜品各菜系均有,品種較多,通常均用作筵席主菜。
三、 營養保健
幹燕窩含蛋白質49.9%,碳水化合物30.6%,脂肪很少,並含有鈣、磷、鉀、硫、氨基乙糖和類似粘蛋白等物質。中醫認為,燕窩味甘性平,入肺、胃、腎經,又養陰潤燥、宜氣補中的功效。
四、 貯藏
燕窩價格昂貴,在國際市場上售價接近黃金。因此,除選購時註意防止誤購贗品外,已購得的燕窩必須註意貯藏好,因其受潮極易發黴。壹般可裝入潔凈木箱或鋁皮箱,內襯防潮保護層和吸濕劑,密封並放於幹燥處。黴季要及時檢查。冷藏效果較好,包裝嚴密,防止潮氣浸入,溫度在5℃左右時,可保存較長時間,家庭小量貯藏,可於包裹後裝入塑料袋,封口,放入墊有石灰的容器內,可不致變質。
五、燕窩發制:
1、 用涼水浸2—3日,每日換兩三次水。
2、 用溫水泡兩日,壹天換兩三次水。發制期間,杜絕油類汙染,每日換水須沖幹凈。
3、 將發軟的燕條挑去朵毛、雜質。
4、 用熱水再焗30分鐘,冷水沖涼。
5、 分包包裝,每包30克重,冷凍保存。
§雪蛤——雪蛤膏
雪蛤膏又名蛤士蟆油、田雞油、蛤蟆油,是畜禽類烹飪原料,為雌性中國林蛙或黑龍江林蛙的卵巢與輸卵管外所附的脂肪。其多為幹品,雖不規則塊狀,約長1~1.8厘米,寬1厘米,厚0.5厘米左右。黃白色,有脂肪樣光澤,偶有灰色或白色薄膜狀皮,手感滑膩,以塊大、肥厚,不帶血、膜及雜質者為佳品。主產東北壹帶,以吉林產者最為著名。
幹蛤士蟆油用前須先經泡發,泡發後體積可增大10—15倍。烹制時可宜用水氽、煨、燴、蒸、燉等方法,火力不宜太強。調味可甜可鹹。甜品菜如冰糖甜雞油等,可配蓮子、百合、銀耳、西米(用產於印尼的西谷柳樹所提取的澱粉用開水沖熟,攪拌均勻後,軋成圓形小顆粒焙幹而成)調以玫瑰、桂花等芳香料。鹹品菜如雞茸蛤士蟆油,清湯蛤士蟆油,因其自身無顯味,須用上湯、或配以上等鮮味原料。
蛤士蟆油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含蛋白質,脂肪等,並含有磷、硫,維生素A、B、C及種激素,具有較好的滋補作用。中醫認為其味甘鹹性平,具有補腎益精、潤肺養陰等作用,對產後、病後虛弱,身體消瘦及神經衰弱有康復功效。
因其易吸潮,小量貯存須密封置於幹燥處,最好襯以濕劑,以防返潮變質。
雪蛤發制步驟:
1、 用涼水浸泡發漲發軟。
2、 用溫水浸透成透明狀。
3、 去黑膜及雜質。
4、 用熱水 半小時啤水。
5、 再用元入加紹酒姜汁煨5分鐘去腥,再浸泡即成。
6、 置於水中保鮮冰櫃保存。
§魚翅
水產制品類加工性烹飪原料。多種鯊魚、鰩魚、銀鮫魚等軟骨類鰭的幹制品,又稱鮫鯊翅、沙魚翅、金絲菜。包括背鰭、胸鰭、臀鰭、尾鰭。主要以鰭中軟骨(又稱翅筋、翅針)供食。中國各菜系均有應用,是珍貴烹飪原料,為“八珍”之壹,常用作筵席頭菜。廣東有“無翅不成席”之說。
壹、 分類
魚翅種類甚多,南北名稱很不壹致,尚無壹個統壹的分類。常用魚鰭的部位或按加工與否及加工品的外形來分,也可按魚的種類來分。此外,還有按魚翅的外觀顏色的分類。如“黃翅類、白翅類、青翅類”等。由於鰭的部位、采收加工方法及魚種的不同,產品名目繁多,分類方法也多,但常見的分類方法為按魚鰭的部位、加工與否或加工品的形狀及魚的種類等三種方法。
壹 按魚鰭的部位分類
①背翅。又稱刀翅、脊翅、頂鯊等。呈正三角形,肉少,翅長而多,質量最好。
②胸翅。又稱肚翅、青翅、劃水翅、翼翅等。呈長三角形,左右兩只壹副,外向面鼓起,青色,向內面凹入,灰白色或灰黃色。肉多翅筋少,筋粗而口感軟糯,質量中等。
③腹翅、臀翅。又稱上青翅、荷包翅。呈鈍三角形。質量同胸翅。
④尾翅。又稱尾勾翅、勾尾、三圍等。呈魚尾形,肉多骨多,翅筋短而少,質量最次。
二 按加工與否或加工品的形狀分類
魚翅均為幹制品。幹制過程中分為加工翅和不加工翅兩種:
不加工翅稱原翅,即魚鰭割下後,不去皮不退沙(沙為魚皮上附著的沙鱗,又稱盾磷)直接幹制而成,以翅根白凈為佳品。按漂洗用水的不同,又分為鹹水翅和淡水翅兩種。用海水漂洗者為鹹水翅,又稱鹹水貨,帶鹹味,成品率高,但是不耐貯藏;用淡水漂洗者為淡水翅,又稱淡水貨,色潔白,質量好,乃貯藏,但是成品率低。原翅大都成套供應,故又稱套翅,分為以下六種:玉吉翅、沙翅、沙婆翅、上色翅、中色翅、小雜翅等。
加工翅,壹般選用含翅筋較多、骨頭較少的魚鰭加工而成,除去魚鰭基部附著的肉,經過浸洗、加溫、退沙、去骨、挑翅、除膠、漂白、幹燥等工序制成。根據加工方法和成品形狀的不同,分為下列幾種:明翅、大翅、長翅、青翅、翅絨、凈翅等。
三 按魚的種類分類
① 黃肉翅、黃肉尾翅。以尖齒鋸鰩的鰭制成。
② 群翅、群尾翅。以許氏犁頭鰩的鰭制成。
③ 批刀翅、青翅、勾尾翅、勾尖翅。用日本翅鯊、黑印真鯊、沙拉真鯊、闊口真鯊、烏翅真鯊和大青鯊的鰭制成。
④ 象耳白翅、象耳白刀翅、象耳白尾翅。以三鋒錐齒鯊的鰭制成。
⑤ 象耳翅、象耳刀翅、象耳尾翅。以平頭哈那鯊的鰭制成。
⑥ 猛鯊翅、猛鯊青翅、猛鯊尾翅。以姥鯊的鰭制成。
⑦ 花鹿翅。以皺唇鯊與豹鯊的胸鰭制成。
⑧ 脊批刀翅、反白青翅、脊勾尾翅。以雙髻鯊的鰭制成。
⑨ 飛虎翅、飛虎尾翅。以圓犁頭鰩的鰭制成。
⑩ 白翅。以白綠鯊、騾鯊的鰭制成。
二、 質量鑒別與貯藏
魚翅以背鰭最好,壹般均含有壹層肥膘似的肉質體,翅筋層層排列在內,膠質豐富;胸鰭較次,皮薄,翅筋短細,質地柔嫩;腹、臀鰭制者形體更小,質量更次,尾鰭最差。
未加工的原翅,以體形碩大,翅板厚實,身分幹燥,表面潔凈略帶光潤,邊緣無卷曲,翅根短凈,無蛀口及怪異氣味者為上品。
加工過的(經退沙、去骨等處理)凈翅,以外觀疵點少,翅筋粗長,色光明亮者為上品。
魚翅的貯藏須防潮、防蛀。鹹水翅更易吸濕返潮,尤須註意。收藏前應充分曬幹,包裝使用防潮紙或用塑料袋,壓緊密封,置於陰涼高爽處。黴季或夏季,最好低溫冷藏。貯藏中應定期檢查,發現受潮或蟲蛀要及時處理。受潮者曬幹;蟲蛀者要在爆曬中敲拍翅身,倒盡蛀蟲,然後再包裝收藏。壹般發現蟲蛀後,要及時食用為好,以防備繼續被蟲蛀增大損失。
三、 烹調應用
烹制魚翅即已雖較復雜,步驟上大致有兩種類型:壹種是漲發、賦味、烹制成菜。壹種是漲發後直接烹制成菜。
壹魚翅漲發步驟
1、 用涼水浸泡三日,吃透水分,之間要更換清水。
2、 魚翅泡軟後,用熱水煮壹分鐘左右,編入竹筐裏,上鍋蒸6—8小時。
3、 出鍋用涼水浸、去肉除沙,取出純翅針,用涼水泡壹晚,換水,再蒸1小時,涼水激過後,保鮮冰櫃保存,每日換清水2次(早、晚各壹次)。
二賦味
魚翅自身無味,賦味很重要。有些烹制法在烹制中賦味;有些烹制法須先賦味後烹制。先賦味法為:發制好的魚翅,按750~1000克壹份分好,每份用竹箅夾住,或用紗布包好;取雞、鴨、幹貝、豬肘等作湯料,加蔥、姜、料酒、鹽,加水燉成鮮湯;將魚翅下入此湯燜5~7小時,除去湯料,原湯養翅待用。湯料可視不同風味需要而更換,如有火腿、蟹肉等。
三烹制
魚翅烹制以燒、扒為多,也可用燴、蒸、煨及作湯;調味適應面廣,可出多種味型。各地的魚翅菜品有:北京的砂鍋通天魚翅、譚家菜的黃燜魚翅、山西的三絲魚翅、廣東的紅燒大群翅、湖南的組庵魚翅、福建的荷包魚翅、臺灣的火把魚翅、川菜的紅燜魚翅、紅花汁魚翅、木瓜蒸魚翅等。此外,還有蟹黃魚翅、雞茸魚翅等。
四、 營養保健
魚翅供食部分主要為軟骨魚類鰭中的軟骨,由軟骨細胞、纖維和基質構成。有機成分主要
由多種蛋白質如軟骨粘蛋白、膠原和軟骨硬蛋白等。魚翅軟骨含膠原較多,形似筋質,遇熱後可膨脹軟化,直至成動物膠。因此發制時須掌握好溫度與時間,使之達到軟硬適度即可,防止糊化。
魚翅幹品每100克約含蛋白質達83.5克,但因缺少色氨酸,屬不完全蛋白質。烹調時須註意配以色氨酸含量較多的配料,如肉類及雞、鴨、蝦、蟹、幹貝等,達到營養互補作用。此外,每100克幹魚翅約含鈣146毫克、磷194毫克、鐵15.2毫克。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及抗凝作用,適當食用對冠心病疾患有壹定療效。中醫認為,魚翅味甘鹹,性平,具有益氣、開胃、補虛的功效。
§刺參
刺參又稱遼參.、海鼠、灰參,味香而帶爽。為參類中最好品種之壹。體近圓柱形,兩端鈍圓,長20~40厘米,腹面較平坦,背上有4~6行肉刺,體色有黃褐、黑褐、綠褐、赤褐等。
刺參在中國山東沿海、遼東半島沿海、韓國和日本都有出產,選購好的刺參。質量要求:體肥壯、肉厚、肉刺挺拔、體表無殘跡、缺刻刀扣處肉緊後外翻.。以純幹、肉肥、味淡、刺多而挺、淡水貨為佳。
刺參發制:
1、 先將刺參洗凈,沖水。
2、 用涼水浸泡2—3天,要經常換水,保持幹凈、杜絕汙染。
3、 用溫水再浸泡1—2天,泡到發軟飽和,不發軟繼續用涼水再浸泡。
4、 用熱水焗至發脹,剖腹去腸去沙,涼水浸泡壹晚。
5、 再用熱水焗2小時,沖涼後保鮮冰櫃保存。
註意:每次取用海參須換原水,保持幹凈,每天保存時要早晚換水,密封保存。
烹調方法
海參入饌,烹制時,以扒、燒、燜、蒸為多,也可煮煨和做湯等。適應多種調味,如鹹鮮、醬汁、酸辣、麻辣、酸甜、蠔油、沙茶、怪味、魚香等均可。除整用外,也可加工成段、條、塊、片、丁、絲以及剁末。除了做主料單用外,也可與其他料相配,制作多種菜肴。
什麽東西熟悉了才可以談到流程.好好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