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重陽節是幹什麽的日子

重陽節是幹什麽的日子

重陽節是幹什麽的日子

 重陽節是幹什麽的日子,重陽節最初來源於古人對天象的崇拜,隨後壹直流傳至今,成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之壹。我國還將這壹天作為我過的老人節,下面我就來帶大家看看重陽節是幹什麽的日子。

重陽節是幹什麽的日子1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壹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壹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的來歷與意義

 據現存史料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遠古時代。《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遠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重陽節”之名稱記載,見於三國時代;至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倍受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壹個古老民俗。

  重陽的民俗活動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誌》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重陽節是幹什麽的日子2

  九九重陽節的節日禁忌事項

  忌房事

 “重九”是陽數之巔峰,過後則轉為陰數,在這個時間點,要禁忌壹切冒失的行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男女交合必以時,才能達到陰陽調和。否則,陰陽不調,不利於後代的繁衍。

  忌煮飯

 過去傳說”重陽不蒸粑,老虎要咬媽“。重陽節是老人節,這天是過節,所以要讓老母親休息,不能因做飯而勞累。當時沒能把這個道理講清楚,就拿這個俗語來嚇唬人。

  忌送菊花

 因為菊花是祭花,送菊花不合適。

  忌說節日快樂

 重陽節是全家出去登高辟邪的日子,因此重陽節裏的祝福是“身體健康”或“全家平安”。

  重陽節送什麽花給媽媽合適

  木樨草

 花語:品德高尚、深山酢漿、慈母之愛

 母親的柔情與關愛我們從小就能感受到,我們感受的最濃烈的也是母愛了,那麽這種花就是很好的選擇了。

  康乃馨

 花語:母親我愛妳、溫馨的祝福、慈祥、不求代價的母愛、寬容、母親之花、濃郁的親情、親情思念

 送給媽媽是再好不過,通過花告訴家人妳愛他們的心,讓他們感受到妳的真心與情意。

  萬年青

 花語:永葆青春、快樂

 做子女的當然希望父母健康長壽,無病無災,就讓我們把心意寄托到花裏,祝福父母健康長壽。

重陽節是幹什麽的日子3

  重陽節到底有哪些美食呢?

  1、菊花酒

 菊花酒作為“九九重陽節”的吉祥酒,其酒諧音“久”,意味著人們的對長長久久的寓意,以往人們常常在頭年秋季采摘下初開的菊花和壹點青翠的枝葉,夾雜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之中,壹般會在頭壹年釀制好,放置來年重陽節飲用,聽老壹輩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還記得對菊花最深刻記憶的壹個電影,周傑倫演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裏就是圍繞重陽節的宮廷皇朝故事,裏面就有非常多的菊花,第壹次通過屏幕看到如此多的菊花,足足飽了壹次眼福,到了明清,在人們壹代又壹代的對美食的追求下,菊花酒又加入多種草藥,效果更佳,古代著作中稱“菊花酒”是大家十分喜愛的“健身材料”

  2、重陽糕

 重陽糕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尤其在北方盛行,花糕、菊花糕、栗子糕是重陽節最傳統的美食,據說從宋代開始就已經流傳了。花糕寓意是步步升高的意思,重陽節有登高的意義,所以這天基本會吃壹吃糕點

 南朝時期已有,主要原料用米粉(糯米粉、粘米粉)、果料等原料制作而成,可以用棗、果仁等裝飾,起源唐代至宋代,品種繁多,以往還會插上彩旗,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做法主要有蒸、烙為主,為什麽要吃重陽糕,糕諧音“高”,這天要登高,寓意步步高升

 重陽糕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因在重陽節食用而得名。南朝時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異,主要有烙、蒸兩種,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夾餡並印雙羊,取"重陽"的意思,現在仍流行。重陽糕蒸法和年糕相似,人們為了凸顯節日的氛圍,會將重陽糕制成五顏六色

  3、羊肉面

 重陽節正值深秋,秋天的羊肉性暖,是滋補的好食材,每到秋冬季節,外面的羊肉火鍋店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而羊諧音“陽”,羊肉面吃白面,因為百去壹,寓意為九十九,長壽健康之意

  4、吃螃蟹

 秋高蟹黃,鄭燮的《留秋》的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覺今朝又重九,毫無疑問,這天的螃蟹不單單是普通食物,還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如同中秋要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壹個道理。發展到後來,重陽節吃螃蟹已然成為壹種習慣,吃蟹壹定不能少了姜末食醋,螃蟹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