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肚在清乾隆年見就有記載了,多由回民經營,北京地方性小吃,下酒極佳。可是以獨酌、小飲為宜,所以大小飯館都不備此味,所以爆肚也有“窮人樂”之稱,只有小酒館、小吃攤,才有水爆肚出售,成為大眾佐酒小吃,吃爆肚,喝二兩白酒成為最佳搭配,流傳至今。
連梅蘭芳、馬連良等名人都喜愛吃爆肚,愛吃爆肚能喝酒的人總要喝上二兩,再配兩個燒餅,特別是農歷立秋之後,北京人講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說。可能白酒有驅寒、健胃的功效,成為搭配爆肚的最佳選擇。
作為天津土著,也是很喜歡吃水爆肚、羊湯等這些東西,北京的炒肝、鹵煮也很喜歡。白酒是必須的!只有白酒才能讓這些美味得到升華!而且,白酒雖然不好接受,但是卻很 健康 ,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含量低,不容易醉,而洋酒則有害物質含量很高,喝下去也不好受。不過白酒需要壹個接受的過程,喜歡上白酒,就真的不愛喝別的酒了。
最後補充壹點,我去過廣東之後,見過那裏的豬雜碎,那叫壹個好吃呀!跟北方兩種風格,能把這玩意做的這麽清新脫俗,比起北方的這些吃食,太文藝了!可惜的就是白酒不好找。
經營爆肚的大都是清真,而回民是不喝酒精類飲料的。如果尊重回民的生活習慣的話,最好在吃爆肚的時候還是別喝酒了。當然,有些清真的館子因為經營者比較開通,也提供壹些酒類。但是比較正統的回民是不喜歡人家在他們的館子裏面喝酒的。
其實爆肚很講究部位和火候的。壹喝上酒,吃的過程拉長,把爆肚放涼了,口感也就差了。還是趁熱吃比較好。
牛羊肉不只回民或是清真飯店才吃的。滿清入關以前遊牧民族,只有牛羊可以吃。漢族人不吃或是少吃牛羊的,對農耕民族來講,牛是主要的勞力了誰舍得吃啊?包括火鍋也是滿清帶來的。牛肚羊肚壹般只有窮人才吃得起,因為便宜。有錢的只吃肉的。回民飯店可以喝酒,只是不能有豬的。嚴重壹點的,妳用炒過豬肉的鍋炒菜都不吃的,非常敏感。
二鍋頭!喝的不是酒,而是那種情懷。見過很多老北京揣瓶牛欄山,自斟自飲,愜意無比!
吃東西圖的就是壹個樂,沒必要非得說什麽正不正宗。在我看來吃很平民很燙熱的食物喝啤酒最爽,吃精致的食物和紅酒比較應景。不喝酒的人吃什麽東西都喝可樂也挺爽。如果說爆肚是北京獨有的 美食 ,為了吃出京味兒來,那就就著二鍋頭好了,但是二鍋頭勁頭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喝的慣的。
看到爆肚,口水就直流!爆肚壹般指的是牛肚或羊肚,分水爆和油爆兩種,現在吃的大多是水爆的,把鮮牛肚(指牛百葉和肚領)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後,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
爆肚最適合配上綿柔型白酒,這樣更能讓人細品爆肚的美味!
吃老北京爆肚的感覺是:
爆肚又脆又鮮,不油不膩,吃爆肚的人如會喝酒,總要喝二兩,喝完酒,再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確是壹大快事。其實,吃爆肚喝點白酒的樂趣只有喝酒的人最了解和最有感受,要是吃爆肚不來點白酒,就感覺好像缺少點什麽,有些菜肴就是天生和白酒搭配。比如花生米也是很好的下酒菜。
白酒分地域的,北京那邊產二鍋頭,屬於清香型白酒,在中國酒類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是喝不管的,我們河南這邊壹般喝濃香型白酒比較多點,比如:宋河 張弓 仰韶 林河 杜康 皇溝禦酒等,在壹些宴席上我們也大多喝本地區的酒。像南方就喝米酒和黃酒比較多點,在北方就很少,這和所處地區人的口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