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兒時,桃好像還沒有這樣那樣的品種或品相,但是記憶中還是有過吃桃的記憶的。
從媽媽手裏遞過來的桃,有著紅紅白白好看的色澤,捧在手裏,還未破皮,還沒入口,都能聞到壹股好聞的,香香的味道。像媽媽說的那樣,輕輕地把皮揭去,壹口咬下去,它是多汁的,果肉有著軟軟的口感和肥厚的質感。甜美的津液從嘴角開始壹路流淌,流過了手指頭,淌到胳膊肘上,再滴落到地板上。
媽媽說,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水蜜桃。
啃壹只多汁的桃,是有壹種微微狼狽的感覺的,類似於啃壹牙西瓜。妳得蹲著、坐著(小板凳上),被局限於壹隅。也不能像吃其它水果壹樣,可以躺著、走著,可以以較為優雅壹些的姿態。在壹只多汁的水果面前,妳不得不俯身、埋頭,甚至吮指、撮舌,讓自己暫時放棄矜持,選擇壹種低調的淪陷。
更年輕的時候,喜歡吃脆桃。也不去皮,只是粗略地搓洗掉表皮的細毛就開啃。像這樣既甜且脆的桃,並且采用這種既豪放又略顯粗獷的吃法,壹氣可以啃兩三只。
壹次去市場買桃,旁邊壹個老婆婆,壹邊看我們選桃,壹邊喃喃:妳們年輕,喜歡吃脆的,我們老年人是吃不了脆桃的……
壹邊聽壹邊感概:是的呢,好像我現在也漸漸地不那麽喜歡吃脆口的桃了,而漸漸回復到喜歡兒時吃過的那種大大、軟軟、多汁的口感了。也許人的口味也是隨著時間,隨著年齡,在悄悄地改變著。
介於軟和硬之間的皮球桃好像更符合現在的我的口味吧。皮球桃這個品種剛上市時好長壹段時間,我都以為它叫“啤酒桃”,並且納悶它怎麽叫這個名,是因為要用啤酒來澆灌嗎?後來知道了它的真名,又覺得這個名起得倒也形象。壹只只如同成人男性拳頭般大小,圓鼓鼓的,可不就是壹個個小皮球嗎?但壹只皮球桃現在我壹次是吃不下的,需要和豆兒分著吃。
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胃也在收縮,或者對水果的需求也在減小吧。是的呢,年輕的時候,覺得吃水果遠比吃飯更重要,壹天可以不吃飯,但不得不吃水果。現在呢,感覺壹兩天不吃水果也不會太想呢。
成都龍泉是非常出名的桃基地,儼然是成都人口口相傳的最可口的桃的產銷地。春天,壹樹壹樹的桃花綻放,遠遠望去,漫坡遍野的嫣紅,如浮雲霧靄壹般。龍泉的桃樹都是低矮的,到了桃的采摘時節,於桃枝間,似乎稍微仰頭擡手,都能邂逅壹只酡紅歡喜的桃。
上周,去到濟南學習。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齊魯大地熱情似火的驕陽以外,就是賓館小超市裏出售的油桃了。以前,只知道山東的大櫻桃出名(在四川本地的車厘子上市之前,市場上賣的多少來自山東煙臺的大櫻桃),卻不知道油桃也壹樣好吃,這次算是領教了。我們這裏的油桃空有好看的外表,普遍味道較淡,甚至有的還有微微的酸澀。山東的油桃可能和那邊豐富的日照有關吧,汁多味美,算是我今年吃到的最好吃的桃——之壹吧。
今年,是辦公室平臺上那兩株桃樹的小年,李樹亦是。除卻被鳥和螞蟻吃掉的,自然脫落的以外,只采摘了五六只,且個兒小味淡,這大概跟今年的雨水多有關吧。有這種說法——隔三差岔五的壹場場雨,會沖淡了果子的甜味。是真的嗎?或許也不竟然,畢竟,今年我還是吃到過好吃的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