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煙花三月下揚州散文 散文[煙花三月下揚州](2)

煙花三月下揚州散文 散文[煙花三月下揚州](2)

煙花三月下揚州

王稻

西湖行

囿居在這個彈丸小城,光陰日復壹日地消磨在生活的瑣碎裏,難免會生出逼仄的情緒。又到草長鶯飛之季,同事在壹起思忖著利用周末時間到哪裏去放飛壹下心情,於是在商討中定了杭州,周五定奪下來,周六清晨便打起背包,來壹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杭州就是人間天堂。據載,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同時也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壹,有大量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遺址,還有著名高校浙江大學,它的美景美名早已享譽海外,所以在陽春三月帶著壹份憧憬去邂逅這樣壹座城市,是有著孟浩然“煙火三月下揚州”般的灑脫的。

到達杭州正是午飯時間,大夥壹起品嘗了杭州特色菜“西湖醋魚”,真的是鮮美異常,回味無窮呢。飯後去遊西湖,西湖做為杭州的標致性景點當屬首遊之選。車子從浙大豫園校區繞行,停到距西湖不遠的停車場內,大夥下車步行壹段去西湖,也就十多分鐘的路程,不過路況不好,到處是施工人員和材料。導遊告訴我們,現在西湖壹帶均在修路,是為了迎接九月份習主席率二十國集團首腦在此召開“G20峰會”做準備,到那個時侯,這個城市整個都是煥然壹新美不勝收的。中國做為主席國將又壹次聚焦全世界的目光,相信我們大國的風範及氣魄也會又壹次讓世人矚目,這個美麗的城市也壹定會引起國際性的關註和景仰。當然有許多重大的國際要事及決策都將在這美

麗的西子湖畔達成。想想所有這些即將發生的事情都讓人心情激動熱血沸騰呢。

微風徐徐,陽光分外明媚,坐在遊船上,目光所極處,壹湖碧波茫茫,船只往來,岸上柳絲垂綠,遊人如織。“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這首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在800多年前抒懷的是壹種憂國之思,只是今天,此詩後兩句被我調皮地發到微信上配上圖景來調侃此遊之樂了。這般的斷章取義是因我把杭州西湖與廬山西海相比,直把西湖比做家鄉邊的西海了。只是西湖邊遺跡太多,歷史太過於厚重,在我眼中這壹湖水也附帶了許多色彩,美當然是美的,倒自認為不如廬山西海的水碧透清亮。若用女子來形容,西海是壹個剛長成的清麗的小姑娘,西湖則是壹個有著豐富閱歷的女子。壹個用來賞,壹個用來讀的。心知這壹種認知及對文化的扭曲有悖歷史,不過也純屬於個人的觀點,如這水中的波光壹樣壹閃即過了。

西湖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壹,是杭州的壹顆明珠,從古至今都是壹個人文薈萃的地方,也是熱鬧非凡的。想起余秋雨先生寫過的《西湖夢》,說西湖“成名過早,遺跡過密,名位過重,遊覽可以,貼近去卻未免吃力”,此時此地我似乎有貼切的認同感。

我們在導遊的指引處看到湖岸的“樓外樓”,就是這壹棟普通又非凡的小樓這壹百多年來也記錄了許多的故事和變遷,接待了許多名人佳士,它佇立在西湖邊上,與西湖相互添彩。還有那在陽光下閃著金字的嶽王廟,透過這些似乎還能追溯那些遠去的歷史,自古以來,

英雄身上的民族氣節與凜然大義是聳立千年不倒的。

坐在船上壹邊觀賞美景,壹邊聽導遊講斷橋殘雪景的典故、長橋梁祝情的傳說,還有蘇小小與阮郎,許仙與白娘子。這裏是那些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的發源地,其中的蘇小小墓,雷峰塔,總是遊客滿滿,多少人在這西湖邊上拋詩灑淚,壹顆心早被融進西湖中百轉千回了。壹個青樓女子在壹代又壹代人的心裏活著,還有著不算輕的份量,究其原因是另壹種價值或是精神的份量使然吧,同時也是中國歷史文化裏的壹種存在現象。而白娘子這個亦仙亦妖的女人倒受到了無數人的厚愛,直走進了人們的精神,也成了中華文化中另壹抹不同的色彩。所有這些都給西湖增加了那麽多的神秘和亮色,如此怎能叫人不愛它?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孤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西湖風景六條橋,壹株楊柳壹株桃”…….壹時間腦海中跳出了許多有關描寫西湖的詩句。而面對西湖邊那些高樓聳立,群塔入雲的現代化建築,我在想象著白居易與蘇東坡當年在此為官、生活的場景。這兩位文學大師在此地留下了許多千古佳作,用現在的話說應該是為西湖的美名傳揚作了宣傳呢,那些佳作也都是中華詩庫中的瑰寶。難得的是兩位大師不光是可以泛舟湖上,飲酒作詩的,在那時為官時也是萬民景仰的好官。他們為這壹方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大事實事,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了這個地方的經濟、民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與繁榮,應該成為現在所有官員學習的榜樣,成為中國官員的楷模。

也許是描寫這個人間天堂的文章太多,詩作太盛,我想在腹中醞

釀壹些字句算做遊記觀感,卻語乏詞窮。也許是西湖太美了,而底蘊又太沈了,我又太膚淺,只覺得無從下筆落墨。望著遠山近水,吹著悠悠清風,讓古今的故事和場景在腦海中錯亂交織。因為時間的倉促,我們不能去到每個景點,心中不免是有遺憾的,不過想想這樣也好,越是美好的東西越要存放在心裏不要輕易去達到,反倒留有壹番意味在心頭。我在想今晚會不會做壹個有關西湖的夢呢?夢到與寄情山水的文人雅士同行,在這塊靈秀之地上留下壹篇斷章或幾行散句?如此也算此行圓滿,甚好不過了……

西塘印象

西塘,壹個有著詩意名字的地方,是我們此行的又壹站。坐了幾百分鐘的車程去看它,也足夠生出幾百種想象了。不過,因暈車,我思緒空白,只是沈沈地閉著眼,企盼西塘的風能吹走我行程的疲倦。

導遊說西塘不過是中間壹座橋,兩邊兩條街,非常簡單。也許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人是這種看法,在外地遊客眼裏壹定是另外的風景。我想大凡有點名氣的地方總會是有點特色的,當然也不乏有“起哄”的成份在內,因為現在太多人愛追捧了。

走進西塘,壹排排的古建築映入眼簾,白墻黛瓦,飛檐翹角。壹幢幢錯落有致卻整齊統壹,屋檐廊畔掛滿了紅燈籠,顯得古樸又喜慶。

這些明清時期的古村落建築群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確實是不易的,難怪會被聯合國授予“歷史文化保護傑出成就獎”呢。盡管大多房屋都做了臨街的店面或是家庭旅館,但房屋的外觀和整體的結構都沒有改變,木板門,格子窗,深淺不壹的弄堂與河上的石拱橋相互連接,從哪個地方走都能走到小鎮的另壹個地方。這些歷經滄桑的房屋老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壹塊建築史上的紀念碑,處處無不彰顯著前人工匠的超群智慧。

壹條不算太寬的小河蜿蜒在其中,河水的顏色竟是汙濁的黃綠色,呈現出受汙染嚴重的病態之色,這不免讓我心生憂慮與失望。河裏縱橫泊著的烏篷船有著壹種古舊的美,河裏有咿呀的櫓聲,讓人想起這是否就是魯迅筆下的故鄉,是先生小時候去看社戲坐的船?時間仿佛壹下子把人帶入到了經年前。行走在這樣古老的江南水鄉,壹種雅致的韻味驀然散開,這裏的青石板路,石拱小橋,每條弄堂巷陌,還有那些扯著竹竿晾曬衣服的家庭主婦,都有著閑適的況味。我們與許多遊客壹起行走在這壹幅水墨江南圖中,來來往往的腳步,也都隨著時光慢了下來,變得安詳又從容,隨意的行走換來精神上的放松。這裏雖然各色小店應有盡有,繁華又熱鬧,但沒有那種重金屬元素的商業氣息,沒有叫賣和嘈雜,呈現的是壹幅興盛又祥和的市井圖。

走馬觀花地看了幾處私宅,西園、醉園、種福堂等,都是曾經的大戶人家的住宅,裏面的結構精致、布局合理,在當時應該算是豪華的了。其中的西園據說是壹個富商的花園,面積不是太大,但花草樹木,亭臺樓閣俱全,還有假山側的壹棵高大松樹,風來有聲,遂謂側

旁的茶室為“聽濤軒”。據載柳亞子先生曾於1920年來此園小住,與友在此吟詩並攝影留念,西園便從此聲名鵲起。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九十年代仿建的明清風格的西園了,老園在五十年代被毀,現在的西園也只能是恢復柳亞子先生曾經會友雅聚的壹個場所了,我在心裏頗覺遺憾,竟生出偏執來,認為雖然費了心思,但意義已不同了。

還有壹個長長的煙雨長廊是這個古鎮又壹個特別的地方。長廊很長,有數百米左右,它的壹側是主街,另壹側則臨河,是西塘又壹道獨特的風景。長廊就是在所有的房屋中修起了廊棚,連成壹片,即可遮陽避雨,還以它獨特的面貌吸引著四方遊客。這壹帶廊棚的外圍壹樣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在鏡頭裏壹切是那樣的詩意悠悠,其實它們承載的是成百上千年來無言的變遷與滄桑,因而此刻留在我心頭的是壹種有著穿過時光之後的莫名的淡淡感傷。那些如棋子樣排列的店家同樣排列在長廊的每個屋檐下,大多是客棧或是小食店,有芡實糕、粉蒸肉、茴香豆等等諸多吃食,珍、薇薇和我都受到了這些美食的誘惑,在壹家小店坐下享受特色美食和老板娘熱情的招呼。

我以為這個季節不會有太多遊客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個古舊的江南水鄉小鎮角角落落都填滿了遊人,站在小橋上想照個相取個景都有點困難,那些寫生的攝影的人也到處在找地方選角度。天氣有點陰沈,象要落雨,若在雨中,那煙雨長廊倒真有十足的韻味了。我想《雨巷》中那個丁香壹樣的姑娘壹定是從西塘哪條弄堂裏款款地走到了戴望舒的筆下,那淡雅寧靜的憂傷直抵人心房,成了壹種斑駁的情緒揮之不去。這個古樸的小鎮裏有著寧靜的淡泊的質樸的滄桑的氣

質,幽然閑適得讓人只想在此守住光陰,安度晨夕。無由地想起“倚樓聽風雨,淡看江湖路”這樣的句子,此地此景讓心產生的就是這樣的向往。

西塘是古樸雅致的,卻也是時尚繁華的,奇怪的是這兩種風格壹點也不沖突,相反在這裏還得到了最好的結合。自不言喻,那些有著小資情調的特色小店也比比皆是,流露著濃濃文藝風的服飾最能吸引我的眼球,無奈眾人同行,由不得我壹人駐足流連。

不是每壹個地方都能讓心靈安然安放的,而西塘可以。它就這樣讓人在不經意的行走中喜歡上了。來過以後,這壹幅江南水墨畫就會壹直嵌在心裏夢裏,總會在不經意間翻動記憶,槳櫓聲厚,吳儂腔柔,還有那壹聲聲的越劇唱調,這些歷史的聲音有著穿透光陰的力量,和這個古舊的小鎮壹樣帶有壹種洗盡鉛華的味道,千年的風塵蘊藏在西塘的壹瓦壹檐裏,成了壹卷詩壹軸畫,歷經千年,意不改,色不變…….

作者簡介:王稻 江西德安人 九江市作協會員 作品有散文、詩歌、小小說等,散見於省市級雜誌報刊

通訊地址:江西德安縣第壹中學羅平華轉王淑芬收

聯系方式:電話[1**********] 郵箱2843745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