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規劃中的鄭成功文化公園,位於與清源山風景區毗鄰的大坪山區域內,計劃投資5000萬元,將建成為集景觀、休閑、娛樂、鍛煉於壹體的重要場所,是2004年泉州市政府年度城建重點項目。最高點海拔132米,公園核心主雕朝南,面向泉州灣出海口,與清源山、大坪山、桃花山走向基本壹致。
公園將以紀念性、教育性為目的,以生態優先、地方性、主題性、簡約設計為原則,以生態休閑為主要功能,建成城市生態型休閑文化景觀主題公園。整個公園以鄭成功騎馬雕像為核心景觀,加上西側的市區入口景觀區、南面的入口景觀區、北側的後山生態景觀區構成主題公園的主要部分。
目前,公園規劃建設方案的設計單位,將根據專家們所提建議,作進壹步修改,之後,再交由施工單位建設。
據介紹,此前由廈門大學1997年開始設計,1999年度列為泉州市重點建設項目之壹----鄭成功大型塑像的工程已於2004年5月1日竣工。該塑像屹立於泉州大坪山巔,由泉州市投資1200萬元、社會各界集資640萬元興建的世界最大的鍛銅騎馬塑像。
公園主要建設內容:
市區入口景觀區
主要由入口碑坊、廣場、假山及停車場組合而成。碑坊以明式碑坊為基礎,結合泉州的傳統民間圖案精雕細刻而成。刻有“鄭成功公園”字樣的碑坊正門位於大坪山北面。
主入口景觀
主入口廣場由半圓形硬質廣場、大型主題浮雕、假山石、瀑布、休閑綠地、停車場等組合而成。步入廣場映入眼簾的便是“揮師東進”鄭成功收復臺灣大型浮雕墻,充分體現自古以來中國人民收復臺灣、實現祖國統壹的宏偉目標與美好願望。
後山生態景觀區
結合生態湖,利用濕地植物,營造富有鄉野氣息的濕地環境。在大草坪的景觀營造中,選擇樹形優美、變化豐富的喬灌木,營造大草坪的開闊景觀。同時,結合局部植物造景,向遊人提供多樣化的休閑空間。
主雕景觀區該區主要以“鄭成功主雕”為中心,保持原有森林景觀、林木結構,適當補充色彩型及季相型植物,加強主雕區景觀的標誌性景物。在人造水景區域,配合自然石,點綴花灌木、地被及多年生草花,營造自然清新的溪澗景觀。
大坪山
●地理位置:位於豐澤區東海鎮
●開發狀況:近年來逐漸得到開發。鄭成功塑像建起後,正以此為主景規劃壹個鄭成功公園。
●交通信息:可從坪山路或者豐澤街拐進去。
●主要特色:近兩年,大坪山開始成為泉州人夏夜乘涼觀光的好去處,主要是因為路程近,山不高,登臨山頂,西向可俯瞰整個泉州城區。
大坪山海拔130.8米,但是卻有不少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大坪山自然景觀豐富,最主要的有生態森林公園。在大坪山南麓有成片茂盛的天然亞熱帶森林。山上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針葉林、混交林及灌木叢。在獅山寺往西,山上有多棵參天古榕,郁郁蒼蒼,蔚為壯觀。
巍然峙立的大坪山巔,近年新豎立了壹座鄭成功青銅塑像,此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鄭成功雕像。以此為主景,鄭成功公園於去年6月動工開建,已經初見雛形。主雕區設置有青磚砌成的仿古城墻,城墻外觀完全仿照古代城墻,設有垛口、觀察窗等軍事設施,附近還有疊水瀑布、觀景平臺、人行道等,旅遊設施齊全,便於遊客遊玩。
大坪山的人文景觀也是不可或缺的風景線。
大坪山摩崖石刻遺存已不多,現僅見“雲谷”雕刻及佛教摩崖雕像兩處。據說赤土水庫下也有崖刻,但已淹沒。
幾年前,大坪山西麓還發現了壹批湮沒已久的佛教摩崖雕像。在這處峭壁懸崖,上面雕刻壹尊觀音及十八羅漢群像。觀音作立姿,面朝西方,頂有壹圈佛光四射;觀音雕像左側浮雕十八羅漢,經長期風雨剝蝕,有的不易辨認,然其整體形象尚栩栩如生。除摩崖雕像外,周圍還發現刻有精致花紋的石香案及數方寺廟建築構件散落四處。該處疑為古“雲谷寺”遺址。摩崖雕刻年代應系明、清時期,現大坪山佛教摩崖群雕已被批準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