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妳不懂得禮儀,其危害性也是巨大的。不但令人恥笑,而且會使公司形象大打折扣。著名學者鐵歌川先生曾經舉過兩個例子。
其壹是在某次盛大的宴會上,壹位使節按照在國內進餐習慣,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這種做法是極不禮貌的,仿佛是責備刀叉不幹凈。主人壹見,立即命令侍者將全體客人的餐具壹律重新換過,使那位外國使節窘迫難堪。
其二是李鴻章出使德國時出的洋相。李鴻章應俾斯麥之邀前往赴宴,由於不懂西餐禮儀,他把壹碗吃水果後洗手用的水端起來喝了。當時俾斯麥為不使李鴻章丟醜,他也將洗手水壹飲而盡,見此情形,其他文武百官只得忍笑奉陪。
這是兩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也說明了不懂禮儀的危害。
餐桌上的禮儀要從壹點壹滴做起,壹絲不茍,既顯大方知禮,又不顯庸俗。
在餐桌上應保持良好的坐姿。妳坐在餐桌上的時候,身體保持挺直,兩腳齊放在地板上,儀態看起來很不錯。
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必須像軍校的學生壹般,坐得像槍桿壹樣筆直,不過也不可能像布娃娃壹樣,彎腰駝背地癱在座位上。
暫停用餐時,雙手如何擺放可以有多種選擇。妳可能喜歡把雙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邊緣;或者妳可能喜歡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蓋上。雙手保持靜止不動,不管怎樣,可能比用手去撥弄盤中的食物,或玩弄頭發要好得多了。
吃東西時手肘不要壓在桌面上。在上菜空檔,把壹只手或兩只手的手肘撐在桌面上,並無傷大雅,因為這是正在熱烈與人交談的人自然而然會擺出來的姿勢。不過,吃東西時,手肘最好還是要離開桌面。
最得體的入坐方式是從左側入坐。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時,就可以坐下來了。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壹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喝湯應以45角度送入口,喝湯也不能吸著喝。要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身體的上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擡高。如果湯裝在有握環的碗裏,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在餐廳,通常是在點完菜後才將餐巾打開。在決定餐點之前,只點了開胃酒,由於沒有必要擔心會淌到衣服上,所以壹開始就將餐巾打開是違反餐桌禮儀的。
將餐巾打開後對折,並將開口朝處置於膝上。對折的目的在於防止錯拉到餐巾,而開口朝外則是方便拿起來擦拭嘴巴。
但是對於經常會將胸前衣服弄臟的人,也可以將壹整條餐巾張開夾在衣服上。主要以不弄臟衣服為第壹考慮因素。
餐巾除了用來擦拭嘴巴、手、手指以外,也可以在吐出骨頭或水果核時,利用餐巾擦拭嘴唇,所以說餐巾的使用範圍可說是相當廣泛。
擦拭嘴巴時,拿起餐巾的末端順著嘴唇輕輕壓壹下,弄臟的部分為了不讓人看見,可往內側卷起。將魚骨頭或水果核吐出時,可利用餐巾遮住嘴後,用手指拿出來或吐在叉子上後再放在餐盤上。也可以直接吐在餐巾內,再將餐巾向內側折起。服務生會註意到並換上壹條新的餐巾。
餐巾是可以弄臟的,如不想將餐巾弄臟而取出自己的手帕或面紙使用,是違反用餐禮儀的。用餐時切記餐巾是可以弄臟的。
不過,用來擦汗或是擦鼻涕,或是將口紅整個印在餐巾上,都是不對的。塗了口紅的人應在用餐前以面紙輕壓,而不是將口紅印在餐巾上。
暫時要離開座位時,輕輕地將餐巾折好,很自然地放在餐桌上或是椅子上。千萬不要把餐巾掛在椅背或是揉成壹團放在桌子上。吃完甜點後,就可以將餐巾拿掉了。輕輕地折好放在桌子上就可以離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