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沙縣小吃有哪些品種?

沙縣小吃有哪些品種?

糯米團,燒麥,炸胡蘿蔔,地瓜餅、炸春卷、炸麻球,鍋貼,芋泥餅,米凍皮,芋餃,豆腐湯,豆腐塊

沙縣小吃

閩南這地方,壹提起沙縣小吃,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如雨後春筍般撒遍閩南地區,甚至南到廣西、海南,北至江蘇、浙江,都有其足跡。

作為壹個正宗的沙縣人,不僅為家鄉的特色能走向全國而自豪,更為家鄉人民的勤苦樸實的創業精神所感染。

要說沙縣小吃,不如先談談這座縣城。從地圖上看,沙縣座落於福建省的中部地區。這裏依山傍水的,是沙溪河畔壹座秀美的縣城。橫穿縣城的這段河流有個霸氣的名字——虬江,因此沙縣也以“虬”簡稱。除了河流外,這裏還有較為發達的交通,國道205線貫穿而過,沙縣同時是作為橫貫福建的鐵路線的中間站。因此,這為沙縣人外出做小吃提供了壹個客觀條件。

我出生於沙縣邊陲的壹個小鎮,但有美好的三年高中生活是在縣城度過的。母校沙縣壹中就傍立於虬江邊上,校園不大,卻顯得格外古樸、雅致。校園邊上有個沒有和尚的寺叫“興國寺”,當年彭德懷將軍曾在此駐足,因此後來被開辟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裏環境優雅,適合晨讀,我常常喜歡抱上幾本書,外加壹個熱乎乎的糯米團,端坐於寺前的石椅上,壹邊享用美食,壹邊讓心靈感到充實。這糯米團其實做法很簡單,墊上壹張四方的幹凈塑料薄膜,再從木制的飯炊裏舀出幾勺溢滿清香、冒著白汽的糯米平鋪於塑料薄膜之上,隨後撒上些切碎的、並且與肉丁混炒的香脆的筍幹,再扯下半截油條壓上,最後順勢將它們裹於糯米之間,呈橢圓球狀。撕開薄薄的塑料膜,撲鼻的香味準讓人垂涎三尺。這種小吃軟中帶脆,既能充饑又不膩煩,口感特別好,最適合那些睡過頭、來不及吃早餐的學生了。這種小吃做法簡單,經濟實惠,不過只有沙縣勤快的農家人才又這份心思。因此,在大學校園裏是尋覓不到這種早點的,有的盡是那些批量生產的奶茶、肉包,令人生膩。

沙縣是個講究吃的縣城。大街小巷,只要妳走上三五步就能瞅見個擺弄小吃的攤點。這裏品種繁多,配料齊全,只要妳帶上三五來塊錢,找個攤點、找個矮凳坐下,就可以慢慢享妳的口福了,而不用管它嘲雜的各種車子的喇叭聲。說到沙縣小吃的配料,那也是堪稱壹絕的,或許閩南的朋友們會認為只有花生醬壹種。其實不然,正宗的配料也是很有考究的,先說辣椒醬,那可不是超市裏賣的那種,而是選取莊稼人自己種的小紅椒,放在石臼裏慢慢舂爛,然後放入蒜瓣搗在壹塊,直到均勻、細膩,冒出香辣的味兒為止。在壹小碟醬油裏放上些許這種辣醬,不管妳蘸什麽小吃都特有味兒。還有壹種配料大家或許更為陌生,據我所知只有沙縣才有這種類似於醬油的配料,但它並沒有醬油那麽黑、那麽鹹,它呈淺墨色,味道爽口適中,主要是拿它蘸著燒麥吃。沙縣的燒麥不同於黃皮、裏頭包著肉餡的那種,而是用半透明的陷皮,裏面包著細碎的粉絲和壹小塊肉丁,蘸上配料後爽滑可口,深受沙縣人民的喜愛。

在沙縣壹中上學的日子裏,也離不開這些美味的小吃。勤快的沙縣人只要推輛三輪自行車,在哪都能做上幾樣小吃,也不用吆喝,自然會有人光顧。學校的後門是這種三輪車最多的地方,但是上課的時候就把門給鎖上了,只留下壹道兩指寬的縫。我們可真會利用空間,正是利用這條縫,課間的時候嘴就閑不住了,幾個人湊上三五塊錢從縫裏遞給外面的阿婆,阿婆就會將夾餅壹個個地傳進來。這種夾餅,顧名思義,就是用烤好的小圓餅剝開,往裏頭夾些陷,有筍幹陷、肉片陷、炸胡蘿蔔陷等,再蘸些配料,辣與不辣,口味任選。所謂的炸胡蘿蔔是指將胡蘿蔔刮成絲,然後和上濕面粉,倒進圓勺放油鍋裏炸,又紅又酥,香脆可口。還有壹些煎炸小吃如地瓜餅、炸春卷、炸麻球等都是學生最好的零食了。

其實,沙縣小吃最集中體現在壹條老街上了。凡是來沙縣品嘗小吃的遊客都必來這條老街裏坐坐。這是虬江邊上的壹條巷子,穿過巷子就是橫穿縣城的繁忙的街道。在這裏,妳不必用耳朵去聽街道的煩雜,只顧用妳的眼睛來挑選各式各樣的小吃;用妳的鼻子來嗅美食散發出來的誘香;用妳的舌頭來細品各種小吃的個中滋味。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小吃之外,這裏的品種更是豐富,有油香的鍋貼,脆嫩的芋泥餅,爽滑的米凍皮,粘嫩的芋餃,清溜的豆腐湯,柔膩的豆腐塊等等。這裏沒有包廂雅座,只有方桌矮凳;這裏沒有名師大廚,只有心靈手巧的平民百姓下鍋。這裏對所有的顧客壹視同仁,不管妳是就地用餐還是打包回家,都會受到熱情招待。來這裏的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美味佳肴,更是壹種隨意自然的家的溫馨。

最近幾年,外出做小吃的沙縣人越來越多,縣政府對小吃行業越來越重視,逐漸地形成了壹種小吃文化,沙縣小吃也成為了同沙縣的涼席、板鴨齊名的壹個品牌。外出做小吃的沙縣人雖然沒有把這麽多的品種都帶出去,但是他們勤勤懇懇做小吃、老老實實賺錢的態度也體現了沙縣人民的那種敦厚與善良。

現在,每年的12月8日成為沙縣的小吃文化節,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到沙縣的老街走走,感受壹下那裏的小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