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就是冬至節,冬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壹,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這壹天的白晝時間最短,此後日漸長,它告訴人們:冬至到,春將臨。節前家長督促孩子理發,婦女用糯米、梗米粉做湯圓粉果。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湯圓的地位也隨之被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品取代了,孩子們對湯圓這種美食的認識和了解也越來越少。為使我園孩子們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和制作湯圓的過程,感受節日的氣氛,在冬至節到來之際,我園將開展 “湯圓粉果齊齊做,團團圓圓過冬至”的應節活動。
安排:12月22日(周壹)早8:30,大班、中班家長到三樓多功能廳集中,小班和托班定於小班教室。
送走了冬至,新的壹年就快到來,我們將要迎來元旦“珍欣幼兒園迎新年第壹屆親子運動會”,地點:樟塘村戲臺前大操場。
祝福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家庭團團圓圓!
活動壹 我是小姚明
家長和幼兒面臨面站在章程位置。遊戲開始後,幼兒將籃子中的5只沙包分別向家長手中的簍子投去。家長互助接沙包。最後比壹比誰投中簍子的沙包最多為告捷者。
活動二 揪尾巴
準備:紙尾巴若幹條。
遊戲:壹家三口組成壹條牛。爸爸為牛頭,媽媽的手搭在爸爸的肩上為牛身,孩子緊貼媽媽身後做牛尾,孩子褲腰上別上牛尾巴。在壹定範圍場地內,幾個家庭展開揪尾巴比賽。最後看哪個牛頭揪到的尾巴多,哪個家庭就獲勝
活動三 接力跑
親子兩人遊戲。2聽口令,幼兒手執接力棒起跑,抵達已站立在中線處的家長那處,將棒交給家長,家長再執棒跑向終點。速率最快的壹組為告捷者
活動四 專心協力吃果果
方針:要求幼兒能用知道的語言指揮家長,正確判別出傾向。
準備:聖女果,小碟子四只,遮眼布四條。
參賽人數:***12個家庭,每個家庭由三人組成,四個家庭為壹組,***分3組舉行初賽,每組勝出者加入決賽。
玩法:媽媽手持聖女果,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背著小孩,原地轉三圈,在小孩的語言提示下,去尋覓媽媽手中的果實,並用嘴吃掉果實,最先吃完者為勝。
遊戲規定:爸爸媽媽不許發出任何聲音,任何人不許用手碰果實
幼兒園冬至親子活動方案
壹、活動目的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壹個傳統節日。
冬至是我們這裏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壹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壹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壹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壹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八十壹天,冬天就過去了。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壹天比壹天長,陽氣回升,是壹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壹個吉日,應該慶賀。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唐宋時期,皇帝在這壹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壹天要拜祭祖先。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壹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可是如今,人們對大自然已經沒有了這種敬畏,對大自然也不再敏感。冬至這壹天除了吃水餃,已經沒有什麽慶祝活動了。中國傳統的冬至文化中包含著感恩、祈福、新的開始、平安、喜樂。“冬至陽生春又來”,在壹年之中黑夜最長的壹天,讓我們帶領孩子們穿越千年,感受傳統文化的滋養和先人們用智慧傳遞的生機與希望,感受因季節變化而帶來的心靈悸動,讓我們的生命在這時間的流逝裏日漸充實。
二、活動方案
活動1、運彩球
4歲~6歲
小組 集體
目標
1. 鍛煉幼兒手、腿部肌肉的耐力,2. 提高眼手協調以及控制物體的平衡能力。
3. 發展幼兒競爭意識和集體意識。
準備
廢舊報紙、光球板(羽毛球拍或用硬紙板自制的替代物)、細繩、線、彩紙條、令哨。
過程
1. 師生***制“彩球”,2. 即將半張廢舊報紙搓成壹個紙球,3. 用細繩或線纏緊,4. 再用彩紙條裝飾壹下。
5. 幼兒分幾組,6. 每組站成壹路縱隊,7. 每個幼兒拿壹個“彩球”。每隊排頭用球板托著“彩球”做好準備,8. 聽到令哨聲後迅速行動,9. 盡快把“彩球”運送到規定地點,10. 然後迅速跑回,11. 將球板傳給所在隊下壹個幼兒。接球板的幼兒以相同12. 方式運球,13. 這樣依次進行。先運送完球的隊獲勝。若組別不14. 只兩個,15. 可以區分出名16. 次。要求:只能用球板托著“彩球”,17. 不18. 得用另壹只手扶著;若“彩球”中途掉落,19. 必須撿起,20. 從球落處重新運送。
21. 將“彩球”放在地上,22. 用球板把它推到規定地點(推“彩球”的距離根據具體情況定)。可以逐漸增加難度,23. 如每次同24. 時推送兩個“彩球”。
建議
小班幼兒也可玩此活動,適當降低難度即可。 ...... 活動1、快樂高爾夫(雙親和孩子)
活動目的:
培養幼兒手眼及動作的協調能力。
材料準備:
高爾夫球桿:將舊掛歷紙卷成長紙棍,然後在紙棍壹端10厘米處折角並固定。
高爾夫球: 將廢報紙揉成紙球,外面用膠帶固定。
球洞:找壹個紙盒貼在墻角處,使盒口朝外。
遊戲玩法:
爸爸媽媽和孩子每人各拿壹根球桿,壹個球,先將球擊入洞中者獲勝。
活動2、傳紙杯(雙親和孩子)
活動目的:
提高幼兒的自信,增進孩子與家長***同學習進步的樂趣。
材料準備:
紙杯和吸管
遊戲玩法 :
父母口含吸管分別站在場地的兩端,寶寶聽口令從起點出發將紙杯送給媽媽,媽媽將紙杯套在吸管上送給對面的爸爸,爸爸用吸管將媽媽吸管上的紙杯移過來再送給對面的寶寶。先到終點者為勝。
遊戲規則:
遊戲中爸爸媽媽只能用吸管傳杯子,不得用手拿杯子。
活動3、運球走(每個家庭壹大壹小)
活動目的:提高幼兒動作的穩定性,培養幼兒細心、沈穩的性格。
材料準備:乒乓球、乒乓球板和瓶蓋
遊戲玩法:寶寶和家長分別站在場地的兩端。遊戲開始,家長手持乒乓球拍,托球跑到寶寶處將乒乓球放在寶寶的瓶蓋上,寶寶手托瓶蓋將球運送到終點。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遊戲規則:家長和寶寶不得用手扶乒乓球
活動4、運“西瓜”遊戲(每個家庭壹大壹小)
活動目的: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提高幼兒與家長緊密配合的能力。
材料準備:
“西瓜”(球),焰火棒或紙棒。
遊戲玩法:
幼兒和家長同時握住兩根棒的兩端,用棒夾住“西瓜”,從起點出發,繞過指定物返回後再運下壹個“西瓜”(“西瓜”落地後可重新夾好,繼續前進),在規定時間內搬運“西瓜”最多的家庭為勝。
活動5、全家總動員(雙親和孩子)
活動目的: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增添家庭的歡樂氣氛。
遊戲玩法:
爸爸雙腳夾沙包在起點作準備,聽到口令,立即夾著沙包跳過6個圈,然後來到孩子所在位子,孩子趕快拿著沙包跑向對面的媽媽,跑到規定的線上把沙包投到媽媽的小籃子裏,媽媽拿著小籃子去接孩子投來的沙包,先接到者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