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農小香雞是貴州特產珍禽,主產於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體型小,結構勻稱、緊湊、纖秀。公雞羽色以紅色為主,頸羽金紅或金黃色,尾羽黑色。母雞羽色為黃麻、褐麻及灰麻色,間有少量純黑色和白色。遺傳穩定,適應性和抗病力強,耐粗飼,外貌清秀,能飛善跑,其肉味香、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有較高的保健、經濟和食用價值。[17]
榕江香羊
榕江香羊為榕江縣特有的地方山羊品種,肉質細嫩,鮮香可口,為榕江縣特色美食羊癟的原料來源。
產於榕江縣塔石鄉、三江鄉、平陽鄉等偏遠鄉鎮。有小而香,易飼養。即個體矮小,膻味輕,肉質細嫩,鮮香可口,適應性強,耐粗飼,抗病力強的特點。[18]
美食
侗家燒魚
燒魚是榕江侗族人民最喜愛吃的美味佳肴之壹。具體做法是:先把火燒旺(用炭火最好),用壹根木棒削尖兩端,將壹端插進魚嘴裏,把另壹端挨近旺盛的火堆插入土中,置於火旁烘烤,並常翻轉,直至將魚皮燒到黃色或略帶焦色。當魚全部燒好後,就把魚肉剝下放在木盆或瓷盆中,取出魚的大刺,用筷子將魚肉插碎,把配料置於火上燒至七八成熟,切細,與生姜、大蒜、鹽、花椒面壹同和魚肉拌勻,便成了香甜鮮美、味道奇特的侗家燒魚。
侗家燒魚
侗家腌魚
侗家腌魚,色鮮味美,集微酸、微鹹、甜、辣香味於壹身,具有營養豐富、開胃可口、增進食欲等特點。具體制作方法是把200克以上的鮮活鯉魚從背面剖開,使魚成壹大整塊,並把魚洗凈,平擺在大木盆裏,撒上粗粒食鹽,每放層魚都要均勻地撒上壹層鹽,然後擱置兩三晚,讓鹽全浸到魚肉裏;再把蒸熟的糯米飯、辣椒粉、生姜、花椒粉等佐料相拌,撒上少量米酒,拌勻成魚糟,敷在魚肚內,放進木桶裏,用幹凈的新鮮棕葉蓋上三四層,再用木桶蓋蓋嚴,並用幾個大石頭壓緊,最後倒上已放涼的鹽開水,擱在竈旁或房裏,3個月後即可食用。
酸湯魚
酸湯魚,顧名思義,即用酸湯煮魚吃。酸湯煮魚,久煮不爛,其肉嫩,酸中微甜。積魚之精華營養的魚湯,酸味醇,辣甜可口,開胃。
酸湯魚
烹制酸湯魚以肥鯉魚最佳,佐以適量的蔬菜和得料。
侗家腌肉
侗家人常制作腌肉,壹是因為侗家人愛吃酸食,二是腌肉是久存豬肉的最好方法之壹。過去,過年殺豬時,吃不完的鮮肉只好制成臘肉和腌肉,用這樣的方法保存肉品,保質期可達十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