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各地的物候條件、風土人情和飲食習慣,成就了重慶豐富多彩的地方美食,人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面條,則是這些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在重慶各地的人們就地取材,將本土最為地道的食物與最為尋常的面條相結合,創造了地域風格明顯、口味獨特的好吃面。重慶人民對於面條的喜愛,從大街小巷遍地開花的特色面館便可窺見壹二。
在重慶眾多的面條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小面莫屬。重慶人對於小面的熱愛壹點都不亞於火鍋,甚至壹日三餐食之也不厭煩。小面雖價格親民,但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其面身須用堿水制成的新鮮堿面,配以蔥姜蒜醋等豐富的佐料,加之麻辣油湯,壹碗讓食客垂涎三尺的小面便新鮮出爐。小面重在味而不在量,因此重慶民間有“寬湯窄面”之說法。
不同於重慶小面的麻辣味濃,獨具水鄉特色的長壽湖魚面卻有著另壹番風味,面條由魚肉精制而成,湯汁鮮香,口感爽滑柔韌,美味中也透露出重慶人性格細致溫柔的壹面。而深居大巴山深處的城口,將各種口味的格格加入面中形成了樸實醇厚、生態天然的格格面。不僅如此,榮昌的鋪蓋面、萬州的炸醬面、墊江的豆花面、秀山的牛肉面……都是重慶美味面條的傑出代表,傳承了精彩紛呈的巴渝飲食文化。
本期每周壹圖,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推出《重慶好吃面地圖》,盤點了巴山渝水間各地最具代表的面條美食,在酸甜鹹麻辣、幹濕蒸煮燙的面條裏品味最地道重慶的味道和生活氣息。
1.榮昌鋪蓋面
榮昌鋪蓋面是聞名川渝的傳統美食,因其面皮寬大像鋪蓋得名。此面加工方式獨特:從面團上拽下巴掌大小的面片,拉扯均勻後下鍋煮熟,常常配以傳統的麻辣牛肉湯或者雞雜湯等,味道十分鮮美。好的榮昌鋪蓋面面片薄如紙、勻如玉、大如滿月,口感勁道堅韌、鹹鮮醬濃。
2.萬州炸醬面
不同於北京炸醬面的甜香,萬州炸醬面沿襲了川菜風味,口味帶著鹹鮮亦或麻辣。萬州炸醬面工藝復雜,炸醬的熬制十分精細,在熬制炸醬時對於火候的大小、配料和調味品的增減比例有著嚴格的要求。因其將炸醬的軟糯、面條的勁道和川渝的大味有機結合在壹起,口感潤滑、色香味俱全而深受重慶老百姓的喜愛。
3.水口鈕絲面
水口鈕絲面產自巫山大寧河畔的福田鎮水口村,曾是清朝上貢珍品,因其采用獨特工藝將面條做成空心細膩、細白如銀絲、回鍋不爛而得名,迄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該面使用小三峽沿線出產的小麥,沿用傳統做面工藝和工序制作,而且依據季節的不同在面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雞蛋清、香油等調料,因此面條煮熟後口感柔韌且筋道,麥香味濃。
4.北碚北泉面
北泉面是北溫泉手工面的簡稱,據說始創於北碚縉雲山麓的北溫泉古寺,為北碚最具代表的特產之壹。北泉面深受人們喜愛,取縉雲山清泉配小麥第壹、第二道特粉,經二十多小時天然發酵而制成,具有“雪白如銀、纖細如絲、中心空通”的特點,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黃炎培對它曾有過“香面條條韭葉抽”的贊譽。
5.長壽魚面
長壽魚面的產生源自長壽湖水電站的修建,由長壽湖中純天然的魚類經去骨取肉後,將魚肉打成魚糅,做成象普通面條般粗細的魚面條,經特殊烹制煮熟而成。食後頗感爽滑柔韌,鮮香嫩細,全無腥味,是周邊地區人們競相品嘗的知名特色面點,也是當地老百姓生辰賀壽必點的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