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王朔對郭德綱的評價雖然只代表他自己的看法想法,但是王朔壹向說話很直接,在被問到郭德綱相聲的時候,王朔坦言:老活新說,比新活新說要好,有玩意兒在裏邊。
“玩意兒”大概所指的是相聲演員的必備手藝如“說學逗唱”有傳統的方式柔在了壹眼見不到底的相聲活計中,加入現代的生活模式的語言貫穿,可以作為認同郭德綱對相聲老藝術家們的詮釋及當下流行的時尚元素相融合。不然他倆並不相識,怎會這麽說?
王朔是個作家,對人對事兒看得很清透,能對郭先生的相聲說出有“玩意兒”的,是真的懂相聲的人。據說“玩意兒”是相聲中的諧、趣的統稱,也就是郭德綱的相聲有諧趣之謎的精神,讓觀眾可以得到享受過程中的快樂感,使大多觀眾有興趣去聽去看。
這種諧趣也有廣泛的凝聚感和精神的力量從表面上看王朔說的郭先生的相聲“有玩意兒”,就是郭先生的相聲比較讓人喜歡和上癮,所以很多人會去看郭先生專場而不在乎票價,更有部分觀眾聽郭先生的相聲入眠。
多年前就有王朔的朋友問過是怎麽看郭德綱相聲的,王朔說:我沒見過郭德綱本人,但我知道他說的相聲是有玩意兒的。我覺得他倆的性格有些相似,都是有什麽就說什麽的人,也可以這麽認為:王朔對郭先生的評價很贊、很肯定!相聲界獨缺郭德綱這類的好相聲藝人,所以才會曝出王朔對郭先生的評說!
有玩意兒在裏面王朔說的玩意,大概其壹就是俗的市井文化,其二應該是郭德綱自身的文化修養,在郭德綱的相聲裏經常出現傳統文化,包括戲曲,歷史典故,總之包羅萬象,好像沒有郭德綱不知道的,說明文化不見的就得學堂文化,郭德綱總說:藝人到最後拼的就是文化!什麽是藝術,藝是妳學到的東西,術是如何把妳學到的藝賣出去。
相同的文化土壤、交集諸多的性情,王朔對於“三俗”的德雲社相聲的認同,應該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吧。如同是王朔在繁華的京師中,無意間的留足卻喝到了兒時記憶中的北京豆汁、還有“焦圈”,那種體驗遠非昂貴的食材所烹飪出來的美食可以比擬的。
相聲以及傳統曲藝的精髓在於“味道”王朔眼中的“玩意兒”,而絕非兩個肥頭大耳、西裝革履的演員,站在舞臺上背詞的款式。藝術必須在於老百姓眼前的舞臺,而不是在於廟堂。寺供奉佛、廟供奉先輩,藝術“供奉”於廟堂之上,能好得了嘛!
最後用郭德綱常說的壹句話結束: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