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前期工作都是由婦女完成,那麽蒸煮的工作就是男人和小孩的事了,肇慶人煮裹蒸有個講究必須煮十二個小時,也許這不是講究,而是如果不煮這麽長時間,很難煮熟。幾十個裹蒸放進壹個碩大的鐵桶裏,鐵桶就跟大汽油桶壹般,加滿清水,架在壹個用石塊和磚做成的臨時的竈上,點上柴禾,柴禾通常選用木疙瘩,這樣可以慢慢燒上幾小時才需要填柴。燒煮十二個小時,看火的工作少不了。這就是肇慶人的獨特的過年享受,為什麽?看完妳就知道。裹蒸煮好香氣四逸,年三十晚上的團圓餐上的必備主食,自家做的、鄰居互送的,打開冬葉熱騰騰的蒸汽飄散,冬葉清香、糯米混著肉香充滿了張燈結彩屋裏,壹屋子的幸福歡快。肇慶人的淳樸、熱情、勤勞就如同這敦實飄香的裹蒸
上個世紀的50年代,到80年代中,壹到春節前,走在肇慶的街上,妳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每家每戶的屋前都搭建了臨時的磚竈,竈上煮著壹個碩大的鐵桶。圍著看火的壹家人,大人吸著香煙,偶爾添壹塊柴,弄弄火,小孩圍在身邊,冰冷的風被竈火和滾騰的蒸汽趕走,小孩胖胖的臉上映著火苗,都紅彤彤的,睜大明亮的眼睛,聆聽著大人講著秋月春花、仙女下凡、大鬧天宮的故事。這情景,現在在肇慶的城區已經絕跡,但是這獨特的回憶仍溫暖著多少肇慶人心靈。
那時候外地人都說肇慶人過節累、自找苦吃,可肇慶的男女老少卻都盼著過年,他們比任何人都希望重溫那份溫馨的家庭團聚,那跳動火焰,那充實的勞累。現在的回味令多少肇慶人由丹田襲來壹股暖意,酸了鼻翼、潮濕了雙眼、重置了心靈。埃?壹聲輕嘆,美好的、淳樸的民風,肇慶人心裏永遠的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