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袁枚的《隨園食單》
或者蘇軾的壹些,《閑情偶寄》裏的飲饌部也有壹些.
鄭板橋的家書等等.
《隨園食單》,古代漢族烹飪著作。***壹卷。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壹生著述頗豐。作為壹位美食家, 《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漢民族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壹部非常重要的漢族飲食名著
望采納謝謝
2. 文言文形容親手做飯的句子有哪些
1.誚將做飯吃。——《金蕉葉·行思坐憶》年代: 宋 作者: 袁去華
2.茶甘飯軟。——《沁園春·孤鶴歸飛》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3.日享三餐朋友飯。——《鷓鴣天·不貪名利樂優遊》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4.心寧守,依時飯熟,盛與主人嘗。——《滿庭芳·身是庵兒》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5.減飯除情。——《滿庭芳·減飯除情》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壹、原文
1.《金蕉葉·行思坐憶》
年代: 宋 作者: 袁去華
行思坐憶。知他是、怎生過日。
煩惱無、千萬億。誚將做飯吃。
舊日輕憐痛惜。卻如今、怨深恨極。
不覺長籲嘆息。便直恁下得。
2.《沁園春·孤鶴歸飛》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螻蟻,畢竟成塵。
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
流年改,嘆園腰帶剩,點鬢霜新。
交親。散落如雲。又豈料如今余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
躲盡危機,消殘壯誌,短艇湖中閑采蒓。
吾何恨,有漁翁***醉,溪友為鄰。
3.《鷓鴣天·不貪名利樂優遊》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不貪名利樂優遊。收轉心猿踢氣球。
日享三餐朋友飯,夜眠壹宿玉人縷。
真快活,度春秋。從他烏兔走無休。
或時戲耍名園裏,或把長竿湖上遊。
4.《滿庭芳·身是庵兒》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身是庵兒,性為庵主,耳目便是門窗。
壁中為舍,腹是廚房。心是當廚博士,運水火、煉就元陽。
心寧守,依時飯熟,盛與主人嘗。
休出庵外去,些兒迷路,難奔家鄉。端然庵內坐,修補中央。
運就金梁玉柱。透清風明月靈光。
安然坐,不搖不動,怕甚惡風霜。
5.《滿庭芳·減飯除情》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減飯除情,敵魔戰睡,聖賢學道根基。
進人退己,用事契心機。
遇境休生煙火,安閑處、性要無疑。
爭知道,洪波跳出,卻還入希夷。
罷貪酒色酒氣,制開利鎖,截斷嗔癡。
完全性命,物外何為。
悟徹元初色相,功成也、歸去來兮。
乘丹鳳,蓬萊宮裏,獨步訪鐘離。
二、與做飯有關的句子
1、琴棋書畫不會,洗衣做飯嫌累。
2、琴棋書畫不會,洗衣做飯嫌累。
3、如果愛情不落到:洗衣、做飯、數錢、帶孩子這些零散的小事上,是不容易長久的。 ——三毛
4、壹個女人可以不經常做飯,但是壹定要會,因為這是壹項基本技能!菜做得好會給生活加分,不會做就不會生活! ——孟非
3. 誇廚師的古文,和古文的意思是庖丁解牛嗎,
原文:
庖丁解牛
先秦:莊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誌,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譯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真是危險啊!已經有了危險,還要執著地去追求知識,那麽除了危險以外就什麽都已經沒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壞事不要受刑罰,以遵循虛無的自然之道為宗旨,便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新生之機,可以享盡天年。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妳解牛的)技術怎麽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本為虛詞,無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規律),已經超過壹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裏看到的是壹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見壹個虛線的牛,就是只看見怎麽樣去解)。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壹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壹樣);技術壹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壹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因為不知道怎麽砍,所以砍到骨頭的時候就容易壞)。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壹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麽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壹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裏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壹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壹聲,牛的骨和肉壹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壹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幹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