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周末飛實戰攻略:吃鹵煮羊頭,賞七彩丹霞,看世界最大油菜花田

周末飛實戰攻略:吃鹵煮羊頭,賞七彩丹霞,看世界最大油菜花田

行程亮點:國內最大油菜花田、張掖七彩丹霞、最大室內千年臥佛、藏傳佛教古剎馬蹄寺、綠皮夜火車體驗。

特色 美食 :蘭州正寧路夜市、鹵煮羊頭、牛肉面、手抓羊。

本次行程選擇蘭州作為起點。蘭州有到張掖的夜火車,可以在周六清晨到達張掖。西北的夏天日照時間長,太陽較遲下山,可以充分利用周六全天的時間。

周五飛蘭州,到達蘭州機場的時間是下午6點鐘。在蘭州機場到達廳有通往市區的城軌,在鐵路網站可以預先購票。請記住車站名稱是中川機場。用其他名字是搜索不到的。

蘭州到張掖的火車是晚上10點開,意味著我有壹個完整的晚餐時間。到達蘭州站後,我打車直奔正寧路夜市。

到正寧路夜市逛吃是到蘭州的保留節目。這是蘭州 歷史 最悠久的夜市,鹵煮羊頭,羊雜湯,烤肉串,聞著就香。

鹵煮羊頭匯集了壹頭羊的所有精華,以及吃壹頭羊的各種口感:嫩的、綿的、軟的、滑的、脆的、多汁的,都能吃到。

吃羊頭有規矩:第壹步是先吃爆汁的羊眼睛。羊眼睛是羊頭最好吃的部位。把羊眼睛輕輕摳出,直接放入口中,嫩滑的羊眼肌肉和著眼球裏的羊湯在口中迸發,口感豐富,非常美味。第二步是用手掰開羊頭骨,粉嫩綿軟的羊腦花出現在眼前。把腦花蘸上紅亮的小料,送入口中,享受腦花在口腔裏微微顫抖的感覺。羊頭可吃之處還有羊臉。羊臉皮厚,有豐富的骨膠原,羊臉肉細嫩,軟滑。最後是吃羊耳和羊天梯,特脆口。可惜由於民俗關系,有些小攤不賣啤酒。

吃好後回蘭州站,正好趕上蘭州-張掖的K9661次普通快車。在所有旅行交通方式中,我覺得西部的綠皮夜火車最帶感。記得在以往,壹趟駛向西部的火車是可以坐上壹個星期的,很有旅行的感覺。

在夜市我打包了兩只烤肥羊腰,五串超大塊的烤羊肉。在車站的小超市帶上兩罐黃河啤酒,在火車哐當哐當的聲音裏,足以慰壹夜的風塵。

火車在清晨4點45分到達張掖。我提前預訂了壹輛小車,請司機送到火車站。從張掖火車站開車壹路向南,在日出時分來到扁都口。油菜花開了。

過了扁都口,就從甘肅進入青海境內。眼前是延綿的祁連山。祁連山峰海拔4000—6000米,東西綿延近千公裏。祁連風景的垂直落差異之大讓人目不暇接。從冰雪無暇的雪峰到綠油油的盆地河谷,壹幕壹幕,風景和氣候隨著海拔的起伏,壹天之內可以有四季。

祁連草原入選中國六大最美草原。七月的祁連草原上花開了,山花爛漫,是壹年中最好的時光。舉目四望,天蒼蒼,野茫茫,牛羊漫山遍野。這裏的牧民喜歡在羊的身上噴上不同的顏色作為區分。不同顏色的羊在綠油油的草原上吃草,如同是壹幅印象派的作品。

上午十點來到門源。門源背靠祁連山,在連綿的雪山下面,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油菜田。七月中旬是門源油菜花開的時候,在遼闊的大地上,是壹片片黃綠相間、黃色的油菜花和綠色的燕麥田。面朝花海,笑逐顏開。

在花季,當地人會圍出若幹區域作為景區收取門票,價格較高。而自駕與 旅遊 大巴相比的優勢是,自駕車輛本身就是移動的觀景臺,無拘無束,自由且方便。世界很大,油菜花很燦爛。

下午1點30分開始回程,因為下午還有壹個重要的節點:張掖七彩丹霞。祁連山擋住了溫暖濕潤的海洋季風,致使河西走廊大致是壹個由綠洲和沙漠交錯密布的區域。戈壁、沙漠、丹霞、雅丹是這裏的典型地貌。

夏至後壹個月,是張掖壹年中太陽落山最遲的時節。出門前查詢,當天的日落時間是20點40分。西北的日落時間比較晚,對旅行者來說是好消息,壹天的行程可以玩出兩天的精彩:從張掖到門源,再從門源到七彩丹霞。

到達張掖七彩丹霞的時間是下午6點。今天淩晨張掖大雨,下午晴空萬裏,具備了張掖丹霞顏色出彩的兩個重要條件。要知道,壹年之中,雨後與晴天交集的天數屈指可數。感謝老天賞飯吃。

七彩丹霞的精彩是從黃昏開始。這個時候太陽沒有正午的狂熱,色溫也變得溫暖。天氣褪去了悶熱,涼風徐來。說實話,如果來得太早,強烈的陽光把丹霞照得顏色發白,並不好看。

七彩丹霞有五個觀景臺,每壹個都有自己的特色,很難說哪個更好。順著觀光車的線路,從壹個觀景臺到另壹個觀景臺往前遊覽就很好了,無需糾結。

說實話,雨後的七彩丹霞,在夕陽下真的是太美了。 晚上就近在七彩丹霞附近住宿。晚餐是張掖的手抓羊和牛肉面。關於牛羊肉和面食,越往西走越好吃是壹條顛撲不滅的真理。

第二天壹早趕去七彩丹霞附近的冰溝丹霞準備拍日出,結果景點要八點才開門,錯過了。原來,如果想到冰溝丹霞拍日出,需預先在網上購票,並在網上預約入場時間。看來出門前要把功課做得更詳細才行。

從冰溝丹霞出來,直奔張掖市內的大佛寺。張掖大佛寺始建於西夏,有全國最大的室內臥佛。大佛寺的大佛殿、藏經殿和彌勒佛塔是老古的文物,現在都改成博物館了。鎮寺之寶大臥佛就在大佛殿內,做工非常精細,由於在室內,色彩保留得相當完好,堪稱絕世珍品。與七彩丹霞的熱鬧相比,這座寶藏似乎被冷落了,遊人稀少,讓人內心清涼。也好,這裏本來就是清凈地。

在開車去馬蹄寺的路上,特意繞路經過張掖市的鎮遠樓。鎮遠樓是河西走廊最大的鐘鼓樓。

想當年,張掖猶如壹只巨手,沿河西走廊張開手臂,扼守西北的咽喉,是大國開疆拓土的緣起。站在這裏,好像看到了當年的金戈鐵馬。當年漢武帝鑿通西域,開通陸上絲綢之路,搭起了中國與世界連結的大格局。

河西走廊是中國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在此產生交集。遊牧民族覬覦中原的富庶繁華,成為沖突的導火索。雙方沖突不斷,相愛相殺,最終融為壹體,民族大團結。

馬蹄寺因傳說中有天馬在此飲水,在石頭上留下蹄印而得名,這個馬蹄印成了馬蹄寺的鎮寺之寶,可供人參觀朝拜。馬蹄寺最初為漢傳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

除了馬蹄印,馬蹄寺最有名的是三十三天石窟。這些洞窟都是在壹塊巨大的獨石山體內開鑿出出來,甚至連接樓梯都是在山體內部開鑿,在外看到的是懸空的空中樓閣,簡直是巧奪天工。人類確實偉大,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創造了常人不可理喻的奇跡。

沿著河西走廊,除了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除了馬蹄寺,還有數十座佛教石窟。這些石窟規模宏大,做工精細,信仰虔誠,印證了佛教沿著絲綢之路,由西北向東南擴散,先在西域紮根,後在內地開花結果的傳播過程。國學大師季羨林評價:“世界上 歷史 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壹個,就是中國的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了。”

返程的航班在下午五點鐘起飛,從張掖飛西安,從西安轉機回家。這是壹個行程萬裏的周末。

#周末隨心飛# ##

+關註忽然壹眼的影像旅行

*講述 忽然壹眼 遊歷世界七大洲八十余國以及神州大地的旅行故事

*旅行傳媒特約主筆,作品在多個雜誌及網絡平臺發表

*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更多忽然壹眼的影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