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九旬的母親牙齦嚴重萎縮,假牙也不好用了,對飲食要求更精細。讓我之前掌握的美食烹調已不再適應她的飲食。只得“八十歲學嗩吶”,上網搜集烹調資料學習實踐,讓我又漸漸掌握了蒸芙蓉蛋、熬鯽魚湯等適合老母親食用的菜譜。
母親津津有味地品嘗我給她做的精細飯菜。在我精心照料下,母親幸福甜蜜,精神飽滿,仿佛是枯幹的樹木遇到了春天,又恢復了活力,獲得新的生機。
希望為兒女為生活奔波勞碌了壹輩子的母親健康快樂,長命百歲。
上小學時曾閱讀過“羔羊跪乳”的故事,內容大致是:壹只母羊生了壹只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犄角抵抗保護小羊。壹次,羊媽媽在餵小羊吃奶。壹只母雞過來說:“羊媽媽,近來妳瘦多了,吃的東西都讓小羊吸收了。妳看我,從來不管小雞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羊媽媽不客氣地說:“妳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壹刀,對妳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後,小羊說:“媽媽,我怎樣才能報答您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只要妳有這片孝心就滿足了。”小羊淚流滿面“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恩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將它餵大,跪著吃奶就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
這個故事的“孝心思想”如壹粒飽滿的種子植根於我心靈,生根發芽,進而伴隨我的人生成長過程,漸漸長成了為父母遮風擋雨的“孝心”大樹。
父母剛滿六十,我就接他們進城隨同生活。
操勞壹生的母親身患嚴重胃病,去各大醫院診治都沒好轉,令她痛苦不堪。於是我買來養生保健書籍為母親尋找養生保健良法。終於領悟到:胃病需“三分治七分養”才能康復,之前只註重“治”而忽視“養”,所以越治越嚴重。有此感悟的我買來烹調書籍反復研究實踐,進而為母親“量身定制”了壹個又壹個有益腸胃健康的菜譜,如磨藕汁蒸瘦肉末、淮山薯燉烏雞、青菜切成細末來煮等等易消化吸收又營養豐富的菜譜。漸漸地,母親的胃病不治而愈,變得白白胖胖。
回想往事,六歲那時的我患嚴重肺炎。在缺醫少藥的年代,嚴重肺炎的孩子幾乎逃不過鬼門關。由於母親堅守不棄,背我四處求醫才將我從鬼門關拉回,並堅持用肉熬湯給我補營養,讓我健康成長,進而送我讀書,成就了我如今的美好。
愛好古詩文的我時常誦讀: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之!驅之!前有賢者。”至,則臯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辟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臯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壹也;高尚吾誌,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是說樹想停止搖擺而風卻不停地刮動,子女想孝順父母而父母卻已去世了,這思想精華時常觸動我的靈魂,促使時刻滿懷孝心盡孝父母,努力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而悔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