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異鄉的路上,暖陽和涼風都很好,但心和味蕾還是不安分。
1
清明吃煎餅。在潮汕老家,吃煎餅和“渡紙”(即拜山)壹樣,是代代相傳的節日習俗。如果妳不能在清明品嘗到家鄉風味的煎餅,妳會在內心感到遺憾和不完整。
小時候,煎餅還是壹種只有在清明才吃的“特殊祭品”。每隔幾天,當節日臨近時,大街小巷不時會傳來微弱的喊聲:“糖蔥...煎餅……”只要聽到這長長的聲音,我就會急切地纏著媽媽帶我去“搶購”這份我期待了壹整年的零食。
潮汕煎餅分為鹹味和甜味,區別在於餡料的不同。鹹煎餅通常以肉絲、雞蛋絲、蘑菇絲、韭菜、豆芽、蝦皮等為餡。,可以在家裏制作。那時,壹家人圍坐在壹張桌子旁,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食材,並將其鋪在壹個圓形蛋糕皮的中間。當它們被堆成長條時,他們將餅皮翻三次,卷三次,就可以吃了。鹹煎餅的餡料飽滿適宜。我壹次吃3、4個卷不覺得累,而胃口更大的兄弟壹次吃6、7個卷。
然而,我說不出為什麽,我心中最喜歡的總是那卷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寓意幹坤的甜煎餅。它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煎餅,是潮汕人的傳統工藝。它叫做:糖洋蔥煎餅。
2
糖蔥是壹種雪白的潮汕特色甜品,壹般由白糖和蔗糖經特殊加工而成。這種精美的甜點曾在舌尖上的中國壹瞥,但糖蔥的制作過程復雜而精美,這可能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就連我這個自稱“糖蔥控”的人,也是在成年後才偶然通過別人的口述和壹些影像了解到這門神奇的手藝。
熬制糖漿是制作糖洋蔥的第壹道工序。為了測試糖漿的硬度,在熬糖的過程中,師傅必須徒手從溫度高達145攝氏度的鍋裏迅速捏出壹點糖漿,浸入冷水中冷卻成不規則的透明形狀,這被業內人士稱為“撇糖”。通過揉捏凝固的糖,經驗豐富的大師可以迅速“聽”出糖漿是否已經煮到合適的溫度,以及最終的糖果是否會粘在牙齒上。糖洋蔥的味道往往取決於這壹步。
當糖漿冷卻到壹定溫度時,就會達到最消耗體力的“拉糖”階段。由於溫度太高,最初必須用兩根木棍將金黃色的糖漿撈起,並“掛”在壹根木柱上,順時針方向不穩定地伸展。如果糖漿的溫度較低,也可以用手代替木棍,最後將糖漿反復拉伸成長方形的白色糖果條。
優質的糖洋蔥不僅不粘手,而且甜脆,入口即化。如明代潮州知府郭說:“潮中的蔥糖潔白疏松,無渣滓。”
有壹次,我和壹個朋友聊起這種讓她向往的甜食,她好奇地問我:“為什麽叫糖蔥?”糖裏好像沒有洋蔥的影子?“事實上,糖洋蔥的“洋蔥”是指它的側面有看起來像洋蔥的分散孔,它具有洋蔥的顏色。因為在拉伸過程中有大量空氣進入,最終形成的糖蔥條布滿氣孔。據說壹個完美而規則的糖洋蔥應該有16個大孔和多達256個小孔。
三
糖蔥煎餅的美,只有嘗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壹張柔軟鮮嫩的薄餅皮作為基底,上面覆蓋壹層酥脆的白糖洋蔥,再撒上幾粒恰到好處的黑白芝麻。輕輕咬壹口,外皮嫩脆,糖蔥脆甜,甜味中夾雜著芝麻的糧香。多層次的味道在舌尖上扭曲旋轉,最後沈澱到胃裏,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
壹卷糖洋蔥煎餅的美味是由於煎餅皮。煎餅皮壹般在街上出售,其制作方法相當獨特。
清明時節,躲在街角的煎餅皮攤經常被食客圍得水泄不通。煎餅師傅急了,只看到他的右手不停地顫抖,旋轉著壹團面糊,把它塗抹在塗滿油的熱三腳架上,然後迅速收集起來。附著在三腳架上的薄層立即凝固成厚度適中的外殼,於是他的左手將外殼舉到壹邊,繼續制作下壹個外殼。
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看賣煎餅的叔叔阿姨烤餅皮很賞心悅目。在我的記憶中,那些買了糖洋蔥和煎餅皮,和媽媽手牽手走在回家路上的短暫日子是多麽甜蜜和遙遠。
四
聽家鄉的親戚朋友說,即使現在不是節點,我偶爾也能在街上看到推著三輪車賣糖蔥煎餅的小販。然而,他們沒有大喊大叫,而是用“擴音器”來代替。閑暇之余,買幾卷現成的糖蔥煎餅當下午茶,不再是壹件稀罕事。
煎餅似乎不像過去那樣罕見了。然而,在許多潮汕人家裏,清明仍保留著圍桌吃“煎餅大餐”的習俗。當時在飯桌上,米飯剩下了,煎餅吃到飽。
年輕不著急的時候,因為貪戀煎餅的味道,常常偷偷期待清明的到來。後來有人告訴我,這種美食其實是戰爭年代的。為了悼念逝去的親友,人們制作了用草席包裹的薄餅來祭祀死者和悼念。長大後,我逐漸明白了清明對壹些人的沈重意義,而糖蔥煎餅則變成了這個世界上的壹抹甜蜜,或多或少地安慰了壹些孤獨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