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食養:健康的必由之路
第壹章 食話食說
第壹節 《黃帝內經》大話食養經
民以食為天,趣說筷子與養生
五色應五臟,把病“吃”好
藥食壹家,吃飯好比吃“中藥”
食之有道,吃吃喝喝要講“理”
病從口入,養生先把住自己的嘴
第二節 人之三寶:精、氣、神
養“精”蓄銳,補養身之本
人活壹口氣,養生就是要養氣
失神者死,養生需補血安神
第三節 病從氣中來,食養“扶正氣”
百病生於氣,邪不壓正
食養臟氣,營衛身體健康
上火,飲食調節就可以“瀉火”
氣不順,就吃蘿蔔山楂玫瑰花
第二章 字裏藏食
第壹節 說文解字話“健康”
養生,從“健康”壹詞說起
四惑之首,養生需要謹避“酒”
第二節 飲食有節說“饑餓”
尋根究底探尋“饑餓”之源
欲得身體安,需帶三分饑和寒
飲食倍傷腸胃,飲食扼守“五戒四不”
第三節 挑肥揀瘦話“糠粱”
字斟句酌細說“糟糠”與“膏粱”
為什麽吃的白米飯卻長成“黃臉婆”
食養,餵養自己需要粗細搭配
謹防越吃越糊塗,膏粱厚味宜節制
第四節 嚼慢咽講“消化”
量變到質變,細細品味說“消化”
冷飲涼食,先冰牙齒再冰脾胃
食不欲急,吃得快是肥胖的通病
第五節 缺津少液論“幹渴”
說幹話渴:“靜心”也可以解渴
擇食而吃,益津解渴各顯神通
第三章 五食補益
第壹節 五谷為養:安谷昌絕谷亡
漫話“神農嘗百草”而得五谷
小米,吃“種子”之食旺盛生命
吃五谷雜糧飯,喝五谷雜糧酒
第二節 五畜為益:畜肉養生之道
被罵的豬為何成六畜之首
溫中壯陽大話羊肉
益五臟、健脾胃、活血脈之漫話雞
“肉中驕子”漫話牛肉
溫腎助陽之話說狗肉
五畜為益,食之有忌
五畜為益,食之有序
第三節 五果為助:生津益氣之食
壹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
“幹果之王”話板栗
莫道瓜子小,粒粒都是寶
第四節 五菜為充:三分治七分養
糠菜半年糧之漫話蔬菜
莫拿水果頂替蔬菜
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中國式養生之以素為主
第四章 五味食養
第壹節 青色肝:五味之甘養
解碼肝、心、膽的親密關系
在肝言甘:摸著心口點菜
五味養肝,粳米壹馬當先
第二節 赤色心:五味之酸養
解碼心、血、脈的親密關系
心赤宜酸,養心傍著“酸”走
不老仙丹——芝麻
第三節 黃色脾:五味之鹹養
壹氣相投,正說脾、氣、胃
食性,養脾多吃鹹性少吃鹽
養脾,豆制品“臭”名在外
豬肉性成,東坡肉的養脾經
第四節 白色肺:五味之苦養
肝木肺水,說說心肺講講肝
良食苦口利於肺
北方麥子養出北方漢子
肉中人參——羊肉
第五節 黑色腎:五味之辛養
防腎虧,淫色為破骨之斧鋸
逢九壹只雞,來年好身體
養腦補血,仙桃補腎有說法
第五章 五臟食療
第壹節 作強之官——腎病食養
耳為腎之官,腎精決定妳的聽力
腎主骨生髓,腎病食療壹點通
第二節 諫議之官——脾病食養
脾開竅於口,脾虛則口中淡而無味
食之有方,脾病的飲食療治
第三節 君主之官——心病食養
心開竅於舌,心臟有病舌先知
病邪內侵之心病食療方
第四節 將軍之官——肝病食養
肝開竅於目,肝病侵表在眼
平和中氣,肝病食養方略
第五節 相傅之官——肺病食養
肺開竅於鼻,治肺病先拿鼻子“出氣”
外邪侵肺,食說溫肺益氣
第六章 因人而食
第壹節 飲食美容:從裏到外的“化妝”
壹代女皇武則天的養顏聖品
人乳,慈禧的壹道美容佳品
第二節 常見疾患:藥食同源對癥而吃
小兒常見病的食療方劑
老年人常見病的食療方劑
女性經期飲食療方
第三節 體質養生:食療養生“自知之明”
陽虛之人吃肉有選擇
陽盛之人的多菜少肉
氣郁之人需少飲酒
痰濕之人少食肥甘厚味
陰虛之人應節制性生活
氣虛之人需要益氣養血
血虛之人不可勞心過度
血瘀之人要多動少酒
第七章 趣說美食
第壹節 “文飯詩酒”的美味之旅
“素”養:清鮮淡雅趣說養生
滿漢全席:譽滿全球的食養
從喝酒的規矩說養生
菜名中的文化與養心
第二節 民以食為天:千諺萬語說健康
人是鐵飯是鋼,不吃不補心發慌
喝涼水也能噎死人
話要投機,食要擇時
鹹食折壽,淡食延年
晚餐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