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面粉,顧名思義跟面粉肯定是有關系的,澄面粉又稱小麥澄面,是用面粉經加工洗去面筋,然後將洗過的面筋水粉再經過沈澱,濾幹水分,再把沈澱的粉曬幹後研細的粉料。壹般超市或者食品店、面粉店裏也有賣的。為廣東特色食品原料。
主要用途澄面粉性軟,延伸性小,可塑性大,點心師們利用其特性,制成龍珠餃、鳳眼餃、百花餃等多種精美點心,款式多樣而新穎。代表美食:
1、廣東蝦餃
二十年代由廣州市河南區伍村伍鳳鄉的壹間家庭式小茶樓所創,後經不斷發展而成為廣東久盛不衰的名牌點心,大、小酒家、茶樓均有供應。此品用熟澱面(又稱澄粉)作皮,鮮蝦肉、豬肉泥、嫩筍肉作餡,包成餃形,蒸制而成。其形似彎梳,故又稱彎梳餃。蝦餃皮爽軟,色白,晶瑩透亮,軟韌而爽,餃內餡料隱約可見;餡心鮮美,形態精致玲瓏,味鮮香醇,被外省同行稱為三絕。
此品是20世紀30年代廣州市郊伍村河邊壹家茶樓首創的。起初,用料和造型都較粗糙。但因它選用剛從河裏捕的鮮蝦作餡,鮮美異常,為早茶市食客鐘愛。後來,傳入廣州市區各大茶樓、酒家,經名師逐步改制而成為精美點心,廣為流傳,經久不衰。
原料 :澄粉 450克,澱粉 50克,蝦肉 125克,幹筍絲 125克,豬油 90克,鹽 、味精、白糖、麻油、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
①將澄粉、澱粉加鹽拌勻,用開水沖攪,加蓋燜5分鐘,取出搓擦勻透,再加豬油揉勻成團,待用;
②生蝦肉洗凈吸幹水分,用刀背剁成細茸,放入盆內;熟蝦肉切小粒;豬肥肉用開水稍燙,冷水浸透切成小粒;幹筍絲發好,用水漂清,加些豬油、胡椒粉拌勻;在蝦茸中加點鹽,用力攪拌,放入熟蝦肉粒、肥肉粒、蔥絲、味精、白糖、麻油等拌勻,放入冰箱內冷凍;將澄面團摘胚、制皮,包入蝦陷,捏成水餃形,上旺火籠內蒸熟或下油鍋煎熟即可。
2、糖醋排骨
原料 :排骨 500克、番茄醬 2茶匙、澄粉、白糖、白米醋、大蒜、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 :
1、鍋中加水,燒熱到鍋底開始冒泡,水還沒有大滾。
2、放入排骨,小火保持水燒到大熱而沒有大滾的狀態,燙3分鐘左右。
3、把排骨撈出,瀝幹水分,將排骨和澄粉(幹粉)拌勻。
4、下六成熱的油鍋中小火慢慢炸,壹直炸到排骨表面金黃酥脆。
5、炸好的排骨撈出瀝幹油。同時大蒜剁成蒜米,澱粉兌水調成水澱粉備用。
6、鍋中留少許底油,小火炒香蒜米。
7、蒜米炒到金黃色後加入番茄醬。
8、加白糖和白米醋調味,下排骨快速翻炒均勻,淋上少許水澱粉推勻即可。
3、臘味蘿蔔糕
經常光顧港式茶餐廳的朋友壹定都吃過蘿蔔糕,這通常是那裏的招牌廣式茶點,也是廣東、福建壹帶老百姓通常在過年時制作的家常小吃。各個地區的傳統蘿蔔糕做法略有不同,但都缺少不了的是蘿蔔和粘米粉。通常制作時在粘米粉漿中加入蘿蔔絲、臘腸、蝦米等材料,上蒸籠蒸熟而成。顏色潔白,質地柔軟,味道鮮美。
材料 :粘米粉 150克、澄粉 90克、白蘿蔔 900克、臘肉 60克、臘腸 50克、蝦米 30克、幹貝 25克、油蔥酥 2大匙、豬油 15克、麻油 10克、鹽 6克、白糖 1大匙、胡椒粉 1小匙、料酒 15ml、水750ml
做法步驟 :
1、臘肉、臘腸切小丁、蝦米、幹貝加少許清水和料酒,上鍋蒸10分鐘濾去汁;蒸後的蝦米切碎,幹貝撕成細絲備用;
2、炒鍋燒熱後下豬油,融化後加入臘肉、臘腸、蝦米、幹貝及油蔥酥炒香後盛出;
3、粘米粉和澄粉混合,加入150ml清水調勻成粉漿;
4、白蘿蔔去皮切成細絲,放入滾水中汆燙2分鐘撈起瀝幹;
5、另取壹湯鍋,倒入600㏄的水,先用大火煮開,放入炒過的臘肉、臘腸、蝦米、幹貝; 再放入焯過的蘿蔔絲,調入鹽、白糖、胡椒粉拌勻關火;
6、立即倒入之前調好的粉漿,邊倒邊攪,再加入麻油攪勻;
7、倒入盆壁刷過油的盆中,上籠以大火蒸80分鐘左右,用竹簽插入不沾黏即可;
8、冷卻後覆盆倒出切塊,食時用平底鍋抹油,兩面煎至金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