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住景物特點。
那要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呢?四把鑰匙讓妳抓住景物的特點。
(1)定點換景法。
定點換景法就是先找到壹個觀察景物的立足點,按照壹定的順序描寫不同方位的景物的描寫方法。但是,在描寫的過程中,壹定要記住不要改變觀察景物的立足點,這樣描寫出來的景物才會層次分明,讓景物“活”在眼前,如人親臨。
那麽,說到寫作順序,我們可以從時間和空間來進行劃分。時間順序就是指描寫壹個景物按照從早上到晚上、從壹月到十二月、從春天到冬天的順序來。空間順序又有以下幾種:從整體到局部、從高往低、從遠到近、從左到右、從東到西、從裏到外或從外到裏。
如,巴金的《海上日出》就是在壹個固定的觀察景物的立足點上看日出,先寫“天空變成了淺藍色”,再寫是“天邊出現了壹道紅霞”,過了壹會兒,“就出現了太陽的壹小半”,接著,“慢慢兒壹步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來”,最後,“沖破了雲霞”“跳出了水面”。立足點不變,而景色不斷地變化。
(2)移步換景法。
移步換景法和定點換景法大同小異。移步換景法區別於定點換景法在於這壹點,移步換景法的觀察景物的立足點是變化的,通過變化的立足點來改變景物畫面。這種寫法比較適用於遊記。
但是在寫作中,有兩點壹定要註意。第壹點,要抓住有特色的景物來描寫,不要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全寫進去,避免出現流水賬。第二點,要抓住壹個中心來描寫景物,所有妳描寫的景物都要圍繞這個中心來寫,避免出現支離破碎的畫面,讓讀者感到雲裏霧裏。
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文章是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來寫的,先寫發現小石潭,然後描寫潭中的景物,再寫小石潭源流及潭中的氣氛,最後記錄了同遊者,使全篇遊記結構完整。
(3)五覺結合法。
這裏的五覺指的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我們在寫作時,要學會調動自己的感官,可以用眼睛看美景,用耳朵聽聲音、用鼻子聞香味、用舌頭品嘗美食、用自己的手去觸摸萬物。
如,每天潮來的時候,聽見海濤沖擊巖石的聲響,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有時它帶著腥氣,帶著腥味,壹直沖進我們的窗欞,粘在我們的身上,潤濕著房中的壹切。
通過自己的五覺來描寫景物,讓景物更加的活靈活現。
(4)動靜結合法。
萬事萬物都不是絕對的靜止、絕對的運動。我們在描寫景物時,可以抓住自己看到的自然景物、動物、人物的動態和靜態來描寫。
那麽,靜態要如何描寫呢?我們可以抓住景物的形態來描寫,比如,顏色、大小、長度等等。
動態又要怎樣描寫呢?我們可以描寫動物和人物的壹些活動,比如,嬉戲打鬧等等。其實,自然景物也是有動態的,比如,微風吹過,小草彎了彎腰。
2. 情景交融。
記住,壹篇好的文章,情和景是互生的。我們筆下的山山水水皆是我們心中的山山水水,這些山山水水經過我們感情的渲染,也就帶上了我們自己的鮮明的個性。
如,月亮彎彎,相思的圓月瘦成了小船;小河彎彎,漫漫的柔情撫摸著兩岸;小路彎彎,把愛的風景看遍;思念彎彎,轉來轉去總轉不出思念。愛,溫馨而浪漫!
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上,把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讓文章更有內涵。
3. 詞句優美。
描寫景物,用詞造句都要優美,才能夠引人入勝。那要怎樣做,才能夠做到呢?我來支招。
恰當運用修辭手法,我們常用的修辭手法有以下幾種: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借代、反復、引用、對偶等等。
如,雨天,我漫步在人行道上。小雨點滴在雨傘上,卻不肯順著雨傘滑落下來,反而在傘面上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瞧瞧,運用上修辭手法,文章是不是美多了?
景物本就如此美麗,掌握了以上的方法,還怕筆下的景物不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