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潼關美食小吃街

潼關美食小吃街

?壹段低矮的土墻隱藏在鄉村的壹個角落裏。幾棵纖細的小樹在風中顫抖。土墻上有許多雜草。壹些折斷的樹枝堆在墻根。沒人看也沒人停。這是潼關古城遺址嗎?這是曾經擁有三秦之鑰,關上九州聲譽大門的鐵馬嗎?但旁邊的石碑上明明寫著: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潼關古城(明城)遺址。歷經數百年的風雨,土墻已無法展現曾經輝煌和蓬勃的潼關,周圍的村落和小路也找不到任何歷史滄桑的痕跡,只有夕陽的余暉和偶爾路過的路人。或許是久經滄桑,終會沈寂。

問了幾個城裏人,都不知道老潼關城的具體位置。他們只是說它在北方黃河附近,但他們對新建的旅遊景點“潼關古城”非常了解。他們說,想看就去那裏。已經建了好幾年了,雖然還在建,但至少有幾個門和鐘樓,女媧雕像,溫泉旅館之類的,賣小吃的。最多就是壹些舊土堆而已。

我知道潼關古城的景點。從潼關縣城的高速公路上,我看到壹座高大的仿古城門矗立在山面向黃河的壹側。路邊的牌子上清楚地寫著:潼關古城。既然遺址所剩無幾,那就來看看新建的潼關古城吧。

從潼關縣城向北約三公裏,就到了新建的潼關古城。古城景區建在女媧山上,其實是壹片塬地。從坡底走過去似乎用不了多久。我決定走上去,上山的路也在修。塵土飛揚,不時經過的汽車和運土卡車從山上掃起壹團團塵土。在我前面,有兩個學生也在徒步旅行。另壹個收到:修,人吃虧,拆,人吃虧。我不禁佩服眼前這位徒步旅行的年輕人的勇氣和幽默。杜甫今曾去潼關,有詩曰:問潼關官,修關備胡,請我下馬,為我指點山角。在古代,行人要下馬步行準備打仗。現在新建的潼關古城,就是為了讓人們更方便地欣賞美景,更快地刺激旅遊消費,避免耗時費力的登山。有沒有發現,有多少年輕優秀的少年擡頭看手機,爬山真的是壹件很危險的事情?還不如坐公交車,既節省時間,又能讓鞋子衣服免受飛揚的灰塵。

步行上山不到20分鐘。進入景區,首先按照指示牌來到女媧雕像廣場。廣場上沒有多少人。幾個中年婦女正站在廣場上,用女媧雕像下擺的姿勢拍照。有些調皮的成年人竟然想沿著女媧雕像的底座爬到雕像的腿上拍照。不知道為什麽,中途就下臺了。巨大的女媧娘娘雕像壹手撫膝,壹手拍照。我突然很驚訝。

女媧像往西兩三百米就是潼關古城西門。我先繞著大門走了壹圈。面朝黃河的大門緊閉著,從大門到半山腰也就十步的距離。壹條陡峭狹窄的小路順山腰而下,豎立在山腰的牌子鄭重地寫著:施工重要,遊客止步。所以我放棄了冒險。面對景區的那壹面,城門大開。除了城樓頂部清晰地刻著“潼關”兩個大字外,封閉的墻上還寫著“潼關博物館”幾個大字,依然是標準的樣式。

?進館不需要門票(銅鑼古城西門)。妳可以憑身份證通過自動門。沒有妳身份證的,也可以就近找工作人員登記後進入。博物館裏遊客不多,省去了人多擁擠的麻煩。我可以沿著背靠背結構的展廳慢慢看,仔細思考。

壹進大門,壹面巨大的浮雕墻映入眼簾。壹位勇敢的將軍披風飄動,揮舞著戟,腰跨戰馬。潼關自古英雄輩出,鐵馬雄關拒來敵。面對滾滾黃河,身後是百萬雄兵。旁邊四個字:鐵馬雄關。

壹樓“歷史文明館”,從古代傳說、商周、秦漢、魏晉、隋唐到當代潼關,展示了歷代潼關的重要性和歷史變遷,以及潼關三江交匯、南有秦嶺、北有黃河,在狹小的空間裏壹人守之、萬人不能逼之的自然戰略地位。苦幹出戟,用壹夫永無止境。在這裏,妳可以閱讀張儀的潼關賦,品味杜甫的潼關官,縱覽古潼關三江交匯的美景,想象秦王橫掃六合,函谷關拒六國的霸氣...

二樓“吞山河——關艾文化館”“中國自古戰亂多,千人難開潼關”,潼關周圍戰鬥的畫面依次給我看。秦始皇統壹六國,書車同道,抗匈奴修赤道,三國曹操戰馬而朝刺槐曹棄袍;安史之亂禍中原,葛韓曙敗潼關;崇禎朝廷風雨飄搖,王李自成討伐南苑;日寇野蠻炮轟潼關,軍民奮力堅守黃河...留下了許多英雄人物、圖片、文字、影像和文物,告訴我潼關的風風雨雨。

第三層是潼關商業民間工藝館,講述了歷史悠久的黃薇水運及其繁榮的故事。戰爭時期,黃河是敵人進攻的天然屏障,但在和平時期,黃河成了潼關獨壹無二的運輸線。勤勞勇敢的潼關人民在這片土地上興修水利,開始水運。地處三江交匯處的潼關,越過山西,隨水進入河南、山東,逆水到達玉門、鹹陽。水運非常發達。還有潼關八景之壹的“鳳嶺小渡”...在展廳內,還可以觀看模擬水運碼頭,還原潼關黃河碼頭的壯麗景色,店鋪林立,市場繁榮,商船往來。

四樓是潼關展廳,又稱華夏金城。它描繪了潼關目前的發展和未來的規劃。

站在潼關博物館頂樓的閣樓上,扶著欄桿,遠遠望去,江天壹色。俯瞰黃河,黃河滾滾,跳躍,盤旋,壹路向東。壹股帶著河水泥土氣息的風直吹進我的腦海,我想起了蘇軾的詩:壹點浩然之氣,千裏之外都是快。欄桿四周,青年男女正在拍照,微風吹來,頭發和絲巾輕盈美麗的影像飄蕩。

參觀完博物館,已是中午十二點,明媚的陽光照在女媧廣場上。仰望天空,銅鑼博物館後面是壹片深藍的天空,萬裏無雲,壹輪明月高掛屋頂。

東面和南面是潼關古城建的商業街和餐飲街。高高的鐘樓矗立在商業街和餐飲街之間。與幹凈的潼關博物館相比,商業街和餐飲街顯然更熱鬧。人們在各種美食和紀念品攤位前來來往往,尤其是各種小吃,比如長沙的臭豆腐,武漢的熱幹面,贛縣的豆腐腦,漢中的熱米皮,上海的小籠包,雲南和北京的米粉。有這麽多人。我不知道遊客是又累又餓找吃的還是剛來這裏,但我不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吃喝,雖然我有點餓。

坐車回潼關縣城,來到中央大街杜家肉包子店,找了壹張靠窗的小桌子,點了兩個老潼關肉包子和壹碗鴨湯。那個味道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