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人反思,找到癥結所在,公平對待,不要隨意責罵。
壹般來說,壹個家庭生完二胎後,父母自然就沒那麽多精力關註大寶了,因為他們要照顧小的那個。此時的大寶會感到失落,尤其是那些開始明白壹些東西但對抽象道理了解不多的孩子。以前只有大寶的時候,父母基本上都是圍著他/她轉。現在的成年人不像以前那樣思考了。大寶會認為大人不愛我了,只愛弟弟或妹妹。這時,他們會失去心理平衡,簡單地認為這都是鮑爾的錯,自然他們會有意無意地把氣撒在鮑爾身上。我女兒說,她通常會偷偷打弟弟,因為她經常看到父母逗弟弟,很少和她壹起玩。如果有好吃的東西,她會先給她哥哥。這其實是因為我們成年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們真的不能在行為上厚此薄彼,盡管我們內心都很愛他們。因此,必須公平對待兒童。
後來,我女兒狠狠地打了她弟弟壹頓,因為他打碎了什麽東西,所以他全身發紫。我們以為是她女兒沒問清楚就弄壞了,就嚴厲批評了她。結果她趁我們不註意,把怨氣發泄在她哥哥頭上。通過這件事,我們充分認識到,即使孩子還小,做任何事情也永遠不要忽視大寶的感受,盡可能公平地做每壹件事。同時,我們應該經常告訴他們:爸爸工作辛苦,帶妳少,但媽媽理解爸爸:媽媽照顧妳們兩個很辛苦,爸爸理解媽媽。不管發生什麽,爸爸媽媽都很愛對方。爸爸媽媽很愛妳,偶爾也會多照顧弟弟,因為他還小,需要照顧。作為姐姐,妳也應該明白妳媽媽有多愛妳弟弟。雖然我的女兒只有5歲,但從那以後她真的變得更加懂事和體貼了。她經常說:“媽媽,我不需要照顧我的哥哥。”
2.培養孩子團結友愛、相互謙讓的性格。我們可以設計壹些需要共同完成的遊戲。例如,讓大寶提壹些稍微超出她的能力但兩個人壹起可以提的東西。女兒狠狠打了弟弟壹頓後,我經常讓女兒搬東西,有時我會故意往小桶裏倒壹些大米。她壹個人帶不動它,所以她讓她哥哥和她壹起去。結果,他們非常高興。這時,我趁機告訴他們團結的好處和友誼帶來的好心情。同時,如果有什麽好吃的東西,試著先為對方培養謙遜的態度。
3.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互相幫助,體驗責任感和溫暖。例如,有時我讓女兒幫她弟弟穿衣服(因為他太小不能穿衣服),或者我弟弟摔倒了,所以我讓妹妹幫她。每次姐姐幫助哥哥的時候,哥哥必須親吻姐姐,姐姐必須擁抱哥哥。等兒子大壹點,我也會讓兒子幫助妹妹,讓他們感受到互相幫助的溫暖感受。
4、經常組織家庭親子活動。只要我們聚在壹起,我們經常玩親子遊戲、互動遊戲或外出活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都是壹個有愛的家庭,這個家庭應該是快樂的、寬容的和相互關心的。
大寶偷偷打鮑爾的現象在許多二胎家庭中很常見。因為有了二寶在大寶的眼裏,爸爸媽媽的重心就不完全在大寶身上了,因為有了二寶之後,爸爸媽媽就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陪伴對方和愛自己了。鮑爾會搶走大寶的爸爸、媽媽、玩具等等。所以有時候如果大寶和鮑爾意見不壹致,大寶就會打鮑爾。這時候家長要協調好,先問清楚原因,再判斷誰對誰錯,但無論如何,兩個孩子都得說,不能只說大寶。事實上,他們應該給大寶更多的關心,做更多的思想工作。
我也是壹個二胎寶媽,我家大寶也會偷偷打鮑爾(因為我家鮑爾喜歡碰她的東西),所以我會把兩個寶寶都打壹頓,打完之後我會和他們講道理,然後我會經常抽出壹些時間讓大寶獨立照顧鮑爾,讓他們增加感情。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為人父母都是粗心的,沒有及時註意到孩子的心理變化。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甜蜜的負擔。首先,妳必須知道壹些事情。在嘗到家有二寶的甜蜜的同時,也有無奈和辛酸。面對矛盾,首先要有耐心,面對二寶之間的競爭。兄弟姐妹之間自然會有競爭,這很正常。如果父母掌握了壹些基本原則,他們可以將孩子之間的競爭轉化為良性競爭,促進孩子的兄弟情誼和他們的長期發展。對兩個孩子的愛應該是獨壹無二的。每個孩子都不壹樣。父母必須看到每個孩子的優點,讓他們知道他們是不同的,而不必到處相互比較。這樣,當父母給予孩子愛時,他們不再局限於“壹分為二”的困境,而是兩個孩子都獲得了屬於他們的完整的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大寶和鮑爾之間的競爭。例如,大寶喜歡讀書,給大寶買了更多的書,但是鮑爾不開心,因為她喜歡玩具。這時,我們會和鮑爾討論在買書的同時買壹些玩具。珍惜每壹個孩子,珍惜他們的成長。我相信我們都會有不同的經歷。
我們要制止的是打人的不正確行為,而不是阻斷他的情緒。為了阻止老板打人而不抑制他的情緒,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步驟來更冷靜地面對沖突。
曾經有壹位媽媽抱怨:“老大對老二壹點都不友好!總是打第二個孩子,踢他!”
我覺得孩子的行為似乎有點反常,於是我問媽媽:“他是不是隨時隨地都在打弟弟?”
媽媽回答:“不是隨時隨地,只是偶爾推搡和擊打。它不是很重,只是很有趣。”
我看著她說:“這壹點都不友好,對嗎?”
對方笑道:“是啊。”
事實上,當孩子被打時,母親的反應是興奮的!不要說別人家的孩子來打自己家的。即使老大打老二,媽媽的眼睛裏也經常會迸出火花。我恨不得沖過去把打人的家夥推開!但這樣的反應往往會讓我們失去處理問題時最寶貴的品質——冷靜。
例如,在母親的家庭中,老大偶爾會推老二壹把,但在母親眼中,這變得“壹點都不友好。”這不僅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而且還給可憐的老板貼上了莫須有的標簽。只要媽媽想到老大,就認為他對老二不好。情緒上來的時候,她連話都說不好。
因此,應對老大打人二胎,冷靜是第壹要求!
如果妳生氣了,妳怎麽能指望安撫兩個年幼的孩子呢?先深呼吸三次,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們來看第二步。
如果妳不想大喊大叫,讓我們進入下壹步。
只有找到孩子打人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有時候,孩子們認為這很有趣。
和我哥壹樣,他敲我妹的頭,壹邊敲壹邊模仿木魚的聲音,敲,敲。
我理解,因為他把新生兒當成壹個小玩具,他還是不能理解新生兒和他壹樣,是壹個怕疼、愛哭、渴望保護的小生命。所以,當我發現他敲頭時,我會堅決制止他。告訴他:“如果妳想敲什麽東西,妳可以敲鍋、敲琴、敲鼓,但不能敲妳妹妹的頭。”
哥哥茫然地看著我,我問他:“如果妳的頭被撞了,會痛嗎?”
他點點頭,我接著說:“那個姐姐的頭被撞了,她也會疼的。”
從那以後,我哥哥再也沒有敲過我妹妹。
有時候,是因為競爭
尤其是當第二個孩子大壹點的時候,當妳知道如何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時,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多。
通常,兩個人前壹秒還很開心,下壹秒就哭了。我壹看就發現大哥和二哥搶東西的時候壹個打壹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先冷靜下來,不要急於指責打人的孩子。我們可以先安撫哭鬧的寶寶,因為在哭鬧的情況下很難和孩子講道理。當情緒差不多結束時,讓兩個孩子坐下來,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原因。
比如我家,老板語言能力很足,他會把前因後果說得很具體。第二個孩子說話還不清楚,但我會給她說話的機會。
事實上,讓他們描述事件並說出自己的真相,不僅是出於“判案”的目的,也是為了讓他們感到公平——如果出了問題,至少每個人都有發言權!
真正的回應不是評判這件事的對錯,而是不斷強化壹些現有的規則,讓它們遵循規則來處理彼此的沖突。
例如:
誰先拿到了玩具?誰先得到它,誰就有權處置它。
-誰先搶的?不管什麽時候,搶都是錯的。用語言交流,用玩具交換,不要用力抓。
誰挑起的?如果是搶劫,那肯定是不對的。如果妳被動反擊,請用另壹種方式反擊,比如大聲拒絕,說“不”!
越強調規則,兩個孩子的秩序就會越和平!打架畢竟是表面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孩子如何處理沖突、協調矛盾。我們可以通過懲罰和吼叫來抑制爭鬥,但更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構建自己的規則,這樣就不會爭鬥,並使每個人都感到公平。
最後要說的是壹些基本常識。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不建議12歲以下的兒童與嬰兒單獨相處,因為盡管他們可能不會造成主動傷害,但他們很可能會受到壹些無意的傷害。
例如,從大孩子玩具上掉落的小零件如果被孩子吞下可能會導致窒息。
再比如大壹點的孩子不考慮孩子的安全,會有壹些無意的危險動作(就像有壹次弟弟抱著妹妹,突然壹個朋友過來和他玩,手壹松就跑了,但是妹妹撲通壹聲摔倒在地,屁股受傷了)。
在這些方面,成年人心裏應該有底。壹個孩子的安全常識仍然適用於兩個孩子。兩個孩子玩的時候,最好有大人在旁邊,不能完全“當豬養”,算了吧!
我們不能忘記,孩子畢竟是孩子,指望他們壹夜之間成為“懂事”的老板幾乎是不可能的!老大打老二打架很正常。我們小時候不也是跌跌撞撞長大的嗎?
因此,讓自己冷靜下來,找出孩子打人的心理動機,並做出明智的回應,比抱怨“他們不親密”要有用得多!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幸福的兄弟姐妹關系需要精心培養。我相信磕磕絆絆只是兄弟相處的壹個插曲。在父母的耐心指導下,總有壹天,他們會譜寫出壹曲美妙的相親相愛的樂章!
我家大寶從來沒有偷偷打過鮑爾。
人們常說到處都有人。
:江湖只是大小事;矛盾的可能性父母必須明白,大小寶共存的模式是從小潛移默化引導的。選擇相信正確的金額並授權大寶管理好鮑爾。被信任的大寶通常會很好地照顧鮑爾。從小告訴鮑爾,聽大寶的話,如果有爭議,告訴妳的父母進行協調。
通常,好人讓大寶扮演好人,大的帶小的去品嘗食物,玩遊戲和看電影...在鮑曉的心中,大寶已經成為無所不能的可愛偶像。在鮑曉的崇拜和信任下,大寶逐漸成長為鮑爾的忠實守護者。偶爾會發生爭執,由父母自己解決,但解決不了。父母站出來,但需要兩只手才能鼓掌。通常,無論大小,爭執都是由兩個人來批評。長此以往,需要家長調解的地方越來越少。這對父母已經成為壹個戰壕裏的戰友,在父母面前為彼此保守秘密。
大寶不僅不會偷偷打鮑爾,還會處處保護鮑爾。偶爾,如果他犯了錯誤,鮑爾會為他求情。鮑爾絕對是大寶的鐵粉,只要他有什麽東西,他絕對會毫無保留地與大寶分享。
如果妳想讓大寶不偷偷打鮑爾,妳的父母應該選擇相信大寶應該照顧鮑曉,同甘共苦,成為戰壕裏的好戰友,互相照顧,互相保守秘密。
是啊!當我的二寶幾天前剛出生時,大寶壹開始很喜歡它,覺得很新鮮,但當鮑爾哭時,大寶感到很煩,並不時地給他幾下。有壹次,我把鮑爾的小指咬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