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除了大佛和峨眉山,帶妳走進另壹個樂山——吃在樂山

除了大佛和峨眉山,帶妳走進另壹個樂山——吃在樂山

人們壹提到樂山,首先想到的就是樂山大佛和峨眉山。和大多數人壹樣,我第壹次到樂山主要是為了去峨眉山,順便花了半天時間去了壹趟樂山大佛。

老實說,當時的感覺就是樂山除了大佛好像沒有其他可以玩的了,當時花了不到兩小時,在樂山大佛景區內逛了壹圈,就直接坐車前往了峨眉山腳下。

當時也不知道樂山除了大佛還有各種好吃的,光是吃就能吃壹整天。

去年國慶節,從川西回重慶的路上,順道再去了壹次樂山,這次主要是為了嘗壹嘗樂山的小吃,不過由於沒有安排在樂山停留太多時間,總感覺沒有吃夠。於是前不久周末抽空,又去了壹次樂山,這次到樂山主要是為了體驗舌尖上的樂山。才發現原來樂山有如此多好吃的,缽缽雞、冰粉、油炸串串、豆腐腦、翹腳牛肉、豆腐宴、甜皮鴨、蛋烘糕等等等等,吃壹天都不夠。

來到樂山才發現,簽簽和各種食材組合會有不同的吃法。用火鍋煮著吃,就是串串香;做成涼菜放盆裏沾佐料吃,就是缽缽雞;放油鍋裏炸著吃,就成了油炸串串;放在炭火上烤著吃,又成了燒烤。

缽缽雞這個名字,可能在外地人聽來會比較怪。“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缽雞就是將各種食材按涼菜的做法,穿上竹簽,侵泡在在缽缽中,缽缽裏會放滿各種調料調成的佐料,實用時選自己喜歡的食材吃之,壹般都是按竹簽計費。

在以前食材主要是以雞肉,雞雜碎為主,現在也會有其他食材。到了樂山妳會發現到處都是缽缽雞,根據本地朋友的推薦去了紀老四黃雞肉缽缽雞,晚上8點過去的,人還比較多。

像吃串串香壹樣,自己去冰櫃裏面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老板會把壹整盆辣椒油放在桌上,將自己選好的食物侵泡在盆裏。

喜歡吃味道重點的朋友,可以在佐料裏多侵泡,攪拌。讓佐料與食物充分結合,喜歡吃清淡壹點的朋友,可以像蜻蜓點水壹樣,在佐料裏沾壹下。

當妳吃缽缽雞吃得滿嘴都是油的時候,這個時候再來壹碗手搓冰粉,真的不要太舒服。作為重慶人,冰粉涼蝦真的是我夏天的最愛。

冰粉裏面會添加西瓜、火龍果、木瓜、芒果、哈密瓜等水果。夏天吃上壹碗冰粉,真的是避暑解渴。

在紀老四缽缽雞旁邊就是樂山網紅冰粉,串妹花式冰粉總店。他們家的代表丈母娘冰粉推薦嘗嘗,他們家的紅糖和其他冰粉不同的是,其他家都是紅糖水,他們家的紅糖做得特別粘稠,口感更好。

在樂山市教育局旁邊還有壹家甜品輕食店,新花樣工作室。也是在樂山的本地朋友推薦去的,剛到樂山的下午就過去。他們家以小吃為主,椰汁西米露是招牌菜,我們去的時候剛好還剩下2碗西米露,要是再去晚壹點就沒了,西米露中芒果的分量真的很多。

他們家推薦比較多的還有涼面、涼皮。我們當時去晚了很多都已經賣完了,涼皮也賣完了。

兩個人點了西米露、狼牙土豆、壹碗涼面和涼拌響皮

在四川,很多菜裏面都會加入折耳根作為配料,如果確實不會吃的朋友,記得提前給老板說不要添加。

來到樂山,豆腐腦也是不得不嘗的小吃。壹說到豆腐腦,又不得不說妳家鄉是喜歡吃鹹的,甜的還是辣的。因為到底什麽味道才是最好吃的豆腐腦,南北方的好朋友們,可能又要引起對戰。

樂山的豆腐腦,不是只吃豆腐腦,還有多種配料,有酥肉、牛肉、雞絲還可以加入粉蒸肉和酸辣粉。真的是滿滿壹大碗。

小時候吃的路邊的豆腐腦都是比較小壹個碗,感覺兩口就吃完了。當時決定在吃完缽缽雞、冰粉後決定再來吃壹碗豆腐腦,本來以為壹碗豆腐腦不會有多大碗。結果發現樂山的豆腐腦是滿滿壹碗,再加上各種配料,真的是壹碗豆腐腦都能讓人吃飽。最終就嘗了嘗味道就吃不下了。

串串在樂山的另壹種吃法就是用油炸,和小時候吃的炸烤做法差不多。

油炸串串和燒烤類似,唯壹的區別用鍋油炸,比燒烤的好處就是燒烤人多的時候,真的很難等,油炸串串就比較快,不管是素菜還是冷藏食品,下油鍋油炸幾秒鐘就炸熟出鍋。如果能吃折耳根推薦試試,炸出來口感比較面,這個時候折耳根那種澀口的味道會比平時少很多。炸豬皮也值得壹試,壹定要趁熱吃,炸制後的豬皮不會顯得那麽肥膩。

樂山的甜皮鴨,是成都人的最愛,網上流傳著壹個說法,在甜皮鴨的世界裏,樂山甜皮鴨是成都人的最愛,眉山人根本不吃樂山甜皮鴨,彭山人瞧不起眉山甜皮鴨。

樂山人稱作"鹵鴨子",起源於樂山市夾江縣木城古鎮。甜皮鴨油重糖厚,但是吃起來肥而不膩,也不會覺得很甜。

除了各種小吃,樂山還有兩樣屬於正餐的 美食 ,翹腳牛肉和豆腐宴。

翹腳牛肉的來源要追溯到30年代初,相傳當時在樂山有壹位濟世救人的中醫,在蘇稽鎮河邊懸鍋烹藥,治病救人。看到壹些大戶人家把牛雜倒入河中,他覺得太可惜了,就撈出來洗幹凈煮在湯藥中,發現味道不但美味,還能治病。來品嘗的人越來越多,有的站著,有的蹲著,當時人們站著習慣壹只腳搭在桌底下的橫梁上。久而久之食客們便形象的起了壹個“蹺腳”牛肉的別稱,且流傳至今。

翹腳牛肉多用清湯加入各種香料煮之,吃時沾著幹油碟吃之。其實我更喜歡吃紅燒的,作為重慶人還是比較喜歡重油重辣的食物。

樂山豆腐宴,顧名思義都是用豆腐做的菜。西壩豆腐,是樂山的傳統名菜。西壩豆腐有著悠久的 歷史 ,據史料記載,在唐宋年間就早已流傳,在明朝萬歷年間則是西壩豆腐的興盛時期。

從樂山市區出發,駕車前往車程大概50分鐘左右,為了嘗壹嘗有名的西壩豆腐,我們於是專門去了壹趟西壩鎮。鎮上幾乎都是豆腐店。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們選擇了三八飯店,店旁就可以停車。

每道菜也有著不壹樣的名字鐵板豆腐、雪花豆腐、繡球豆腐、燈籠豆腐、熊掌豆腐、蟹黃豆腐等等等等。

雪花豆腐,是有豆腐和雞蛋清搭配烹制而成,味道和家常豆腐差不多。

鐵板豆腐,吃起來有點像日本小豆腐,豆腐味道很嫩滑,入味。

燈籠豆腐,豆腐是夾心的,在豆腐裏面夾著肉餡。

蟹黃豆腐,原本用蟹黃、豆腐等食材制成。後面演變為有點地方會使用鹹蛋黃代替蟹黃進行烹制。吃著就有點像豆腐腦的感覺。

本地人推薦在吃豆腐宴的時候,不能全部都點豆腐,壹定要點壹兩個其他的菜,比如白斬雞,可以很好的解膩。

下次來樂山的時候,除了看樂山大佛和峨眉山,記得要開啟壹場 美食 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