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觀後感篇壹:遊上海野生動物園有感
親近動物 感受自然
-————上海野生動物園(來自: 博文學習 網: 動物園觀後感 )遊
11月10日壹早,旅遊大巴載著我們莘松二村幼兒園小(1)班的幼兒和家長們前往上海野生動物園,開始了“親近動物,感受自然”的親子秋遊活動。壹路上,伴著孩子們的歡歌笑語和期盼之情,迎著和煦的陽光,邁著輕快的步伐,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們小手牽大手,踏上了愉快之旅。
下車後的第壹站是海獅表演,它們表演了頂球和套圈。憨態可掬的表情和精湛的演技贏得了壹陣陣的掌聲。小朋友們和家長們都看的歡呼雀躍。海獅表演結束後小朋友們沿途觀看了猴子、火烈鳥、熊等可愛動物們。在導遊的帶領下小朋友們和家長來到了百獸山看另壹場動物表演的盛宴。在百獸園裏,大家壹起見識了金絲猴蕩秋千,小猴子比賽騎自行車,俊馬馳騁,大象和美女互動等等表演,馴獸師們精湛的演技和動物們的高智商發揮,壹次次的沖擊著在場的每壹位家長和小朋友的視覺體驗。
經過了簡短的中午自由行時間,行程的高潮部分是觀看放養的猛獸區。隨著車輛的緩緩駛入,仿佛真的遠離城市的喧鬧,來到了非洲大草原。車外的猛獸悠然自得,車內已是壹片歡騰。敦厚的黑熊最熱情,夾道歡迎小朋友的到來。 剛剛還在酣睡的小朋友們瞬間就清醒了,壹個個小腦袋忙著在草叢中尋找動物們。很快小朋友最想看到的大老虎區到了,這裏有東北虎, 華南虎,還有非常珍貴稀有的白虎。虎們有的懶散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有的在散步,似乎對我們沒有敵意,霸主有時候好像真的很溫柔,車內充滿這孩子們最真實的歡笑和喜悅,車外是動物們悠然自得的形態,壹切都是如此的和諧。 很快猛獸區就逛完了,孩子們依依不舍的目送了漸行漸遠的動物們,踏上了返途。 作為全程陪伴的壹位媽媽家長,心裏也是非常有感觸的。在這次“親近動物”的快樂親子秋遊中,我相信大部分孩子都和我的女兒們壹樣不僅了解到了動物的生存狀態, 而且看到了威猛的老虎、帥氣的獅子、聰明的海獅等動物明星,還與壹些小動物“親密接觸”了壹回(中午自由活動時有去給金魚餵奶什麽的)。活動使孩子們體驗了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趣,增長了見識,鍛煉了意誌,增進了親情。同時,家長與教師的密切合作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進壹步融洽了家園關系。孩子在參觀的過程中;與同伴的交流中;在與動物近距離親密接觸中了解動物、喜愛動物。從孩子們毫不掩飾的表情和天真的話語中感受得到對回歸大自然,親近動物的喜愛,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豐富了孩子們的經驗,孩子們小小的內心萌發了愛護動物的沖動勁兒。
壹次活動,壹次不同的體驗,拉近了親子間的關系,拉近了家庭間的交流,拉近了家園聯系,為孩子的健康、和諧、快樂成長註入了新的活力。真誠的期待學校組織的下壹次集體活動。
學生家長:喬以帆 喬以然媽媽
動物園觀後感篇二:人類動物園讀後感
人類動物園讀後感
從第壹章講述人類從原始部落到超級部落的演變過程。作者首先讓讀者想象兩種部落的畫面,原始部落人口少,人文簡單,生存方式以狩獵為主,自給自足,人與人之間相互認識,個性化強,社會問題少;超級部落人口繁多,人文復雜交錯,不再需要外出狩獵為生,大部分人都是陌生人,個性化小,社會問題多。隨著“剩余產品”的產生,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期。因為有了剩余產品,人們不再整天為填飽肚皮出去守獵,開始有時間去思考和改變生活方式。人類的“獵人本性”,促使他們不停的創造和走向文明世界,人口膨脹,並延伸出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而在人類文明進程裏,從帝國的產生至政治、宗教、法律、教育的發展等等,任何壹種人類形態,都只是為了這個平衡人類為了適應文明社會而產生的問題。但是本質而言,人類的生理學上,仍然未進化出和原始部落人類更大的區別。人本身仍然傾向於壹個小部落,人與人之前並沒有更多的合作性,甚至更為陌生。
當今世界的超級部落,即壹個國家或壹個大都市,就像壹個巨大的鐵蘢將龐大的無個性群體圈養在壹起。就像壹個大型的人類動物園,動物園裏分成各種等級種類的動物。比真正的動物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選擇走進這個動物園被馴化,也可以選擇走出這個動物園去郊外呼吸壹下空氣,而人類的“狩獵本性”促使他們回到超級部落繼續“文明”的發展。本章讓我體會到,所謂“文明”只是將人類馴化了,並沒有真正使人類更加安寧的生活,文明與安寧是獵人的戰爭,人類不得不在這種博弈裏生存下去,而從人類生物學而言,人類並沒有進化,原始人的腦容量與現代人已經相同,如果有時光機,將原始人的嬰兒帶到現代來撫養,並不會看出有所差別。
第二章作者講述當前世界上的人類以各種方式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形態,人類追求超級社會地位的本性和人類驚人的各種社會地位的適應能力。
作為超級社會地位、不同社會地位的人(例如:國家領導、富人、中產階級、窮人等)通過不同的儀式、佩戴、住所、財產展示標識自己的所處社會地位,低級社會地位的人努力想要通過各種方式展示更高壹級的社會地位。這是人類從原始部落發展至超級部落人的源力也是悲哀。“如果他們爬不到頂端,他們就幻想比自己的實際處境略好的處境。”特別是男性中的地位追求者,因過份迷戀高位模仿,而忽略了家人。但結果往往是,失去了自己當前的地位,又失去了家人。(m.fwsir.Com)作者以人類生物學的視角,對人類社會上發生的各種現象進行分析,進而赤裸的揭示人類驚人的隨波逐流能力,而非真正完成生物學上的進化。再壹次證明,所謂的人類文明只是人類為了適應“文明”社會而相應做出的反應,而非生物學、大腦發展的進步。這讓我想起前壹本書,不管壹個人當前處在怎樣的壹個社會地位,思想上都給自己幻想壹個更高壹層的處境。他們因此而做出各種行為展示。進而忽略了自己的實際處境和身邊的人。用和平勇士蘇格拉底的話說,有的人活著,但他並不是真正的活著。
動物的本性能力包括了性行為,作者稱當前社會的性行為稱為超級性行為,敘述了性行為的十種功能。即:生育、結偶、維護、生理、探索、自償、解悶、鎮靜、商業功能。就像品償美食壹樣,性作為人類生理感覺的壹類,只是這類感覺被人類社會蒙上壹層神秘的面紗,但其其實如同人需要吃飯壹樣,過多不好過少不好且營養要均衡。適當適量、營養均衡的性,給於人類結偶、維護、生理進而生育的回贈,而超級部落的`人們無所不用其極的尋求性生理上的刺激,用於探索性知、排解無聊、憤恨甚至轉化為商業性行為。這對人類社會造成了災難。就動物生物學而言,人類從原始部落進入超級部落後,性行為也隨之進入了超級性行為,
但性本身並未曾改變,只是因此而產生各種利用性行為而衍生的社會現象,包括商業和犯罪。
不管幾萬年的時光如何飛逝,人類的內群體與外群體的動物性的本能壹直被延續下來。超級部落首領運用這壹人類的動物性本能,制造出各種人類種族和戰爭。從個人直系親屬家庭、其他親屬、朋友、社區、宗教、國家層層包圍成各個不同層次的群體,當某壹層群體內與某壹層群體外發生沖突,都是為了維護群體的利益,人類的自我維護和獵人性,使戰爭無可避免的發生。
動物性印記,使動物各行其為。當妳把壹個初生的嬰兒放到其他動物堆去餵養成人時,他成長的錯誤印記會影響其壹生,甚至不可能再適應人類社會。反之把壹種動物放在人類堆裏餵養長大後,其也會失去其原本最根源的動物性,再把它放回他所屬的動物類裏,它甚至都無法生存。深刻的印記會使人體受傷,當發生的事件造成了精神與肉體創傷,人體就會制造維護自身的種種行為。例舉了同性戀的產生和各種戀物情結。
對刺激的追求是人類動物的本性,刺激過度造成人類的不安與混亂,過少刺激使人無聊、頹廢。有些人群需要刺激有些人群需要平淡,缺少刺激的社會也許會平靜但卻發展緩慢,正確看待和控制刺激是人類生存的本能法則。超常刺激成為了人類商業產業,超級城市部落的人類在刺激過度的工作生活中度過,控制刺激的方式是在家裏休息或者到鄉間野外放松,後又回到城市。而農村的人刺激事物較少,就希望到城市裏尋求刺激。這就是為什麽鄉下人想進城,城裏人想去鄉下。終歸而言,人類壹直在刺激與平淡中搖擺平衡,而如何在人類這壹本能的平衡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又使之有效轉化,才是生活的智者。
永不泯滅的童心使創造力得以發揮作用對人類社會發展做發有用的貢獻。作者把“永不泯滅的童心”做為本書的最後壹章意義深遠。提示人類教育的重要性。“對於成長中的兒童,他的壹切行為都是新的發明。”這點和我自己的教育心得相吻合。孩子的每壹種發現都是屬於他自己的科學,我們並不需要急於用語言告訴他答案,在人身安全範圍內,他的壹切行為都應該得到允許,成人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在與他生活的任壹個情節內做好自己。因為,壹直和他生活在壹起的成人就是他潛意識裏遵循的印記。
本書通過各種人類動物園的自然現象,分析人類行為的本性。通過看清人類在人類動物園的各種現象,使身在其中的人類動物更加平和與明白自身的各種行為變化,從而從容的面對自己和身邊發生的事情,更加智慧的生活。
動物園觀後感篇三:讀《同桌冤家動物園》有感
讀《同桌冤家動物園》有感
《同桌冤家動物園》是由伍美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陽光姐姐編著的。
《同桌冤家動物園》寫的是“惜呆兔咪”四個人在動物園觀察小動物。“惜呆兔咪”指的是惜城、阿呆、兔子、咪咪四個人。
第壹篇是寫“小熊貓”的,“小熊貓”就是大熊貓的小時候,才怪?它們明明是兩個物種,可“惜呆兔咪”卻誤認為“小熊貓”就是大熊貓的小時候,其實“小熊貓”是小浣熊,它又叫九節狼,是因為尾巴上圓圈的數量是九個。“惜呆兔咪”要參觀的是“包子”與“飯團”兩只“小熊貓”,惜城到最後還被“飯團”打了壹下。
第二篇寫的是紅松鼠,紅松鼠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以面臨滅絕,紅松鼠的冤家就是灰松鼠,灰松鼠個性比紅松鼠大,專吃紅松鼠幼苗。在馬虎博士跟“惜呆兔咪”講的時候,紅松鼠突然跳到兔子頭上,把壹顆松果塞在了兔子的辮子上,害的兔子欲哭無淚。
第三篇寫的是唐堂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荷蘭垂耳兔,垂耳兔很小,用兩只手就可以包起來。咪咪從電話裏聽到唐堂老師還給它們帶了垂耳兔,還發了照片,兔子恨不得使勁往手機屏幕上蹭,因為它們太可愛了。
第四篇寫了考拉兄弟kob和kola,第五篇寫了食蟻獸“尖尖”。 這本《同桌冤家動物園》告訴我們要保護動物,不可以傷害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