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做壹個“懶媽媽”

做壹個“懶媽媽”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母親都是“努力工作”的代言人,尤其是為她們的孩子代言。他們長期無私地為孩子工作,從不抱怨,也不求回報。正如浙江蕭山中學的學生所寫:“有壹種感覺總是圍繞著妳,以至於妳忽略了它的偉大/有壹種感覺總是關心著妳,以至於妳對它的厚重感到麻木/有壹種感覺總是支持著妳,以至於妳感覺不到它的珍貴/也許,朋友的噓寒問暖會讓我們感動/也許,陌生人迷失的方向會讓我們感激/也許。

我覺得做個懶媽媽其實挺好的。具體原因還得從寒假期間發生的壹件事說起。那是2017年2月寒假的壹天。下午六點下班回家,又累又餓,家裏除了我沒人。去廚房壹看,壹片狼藉,中午吃飯的樣子完好無損。我沒有開始收拾餐具和吃剩的食物,所以我只是吃了壹些零食,然後坐下來休息壹下。那天下午老公去上班了,女兒(18歲半那年大壹,寒假在家休息)壹個人在家。她甚至沒有幫我在下午完成這個家務,這是令人發指的。晚上七點半,女兒和老公從婆婆家回來了。我問女兒為什麽不打掃廚房。她結結巴巴地說了幾句話,沒有任何正當理由。我沒有打掃臟亂的廚房,而是讓女兒去打掃。

孫雲曉向父母建議:“父母應該把壹半的愛留給自己。”這很有道理。也許大多數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會自己做家務。但是我為什麽不主動打掃廚房呢?我自覺懶惰,我真想“把壹半的愛留給自己。”把本該屬於女兒的家務丟下,讓女兒自己做。忙碌了壹天後,媽媽很累。女兒成年了,那幾天在家休息,給父母做點家務也是正常的。這件事本來應該在下午完成,但她很懶,沒有做。她遲早得做這件事。即使半夜會是12,我也會讓她做完再去休息。否則,她不能睡覺。因為她的責任,她沒有這樣做,遲早,她應該盡自己的責任。我不能為她做這件事,因為這不是我的責任。如果我為她做這件事,她在未來的工作中會缺乏責任感,這會鼓勵她的依賴性,她不會感激父母或尊重他人的工作。那太毒了。讓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目的是培養她的責任感、感恩心、對家人的關心和體貼以及自理能力。首席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說:“如果壹個孩子從來沒有做過家務,培養責任感就是壹句空話,因為承擔家務是最基本的責任,也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孩子做家務不僅可以了解父母的辛苦,還可以增加他們的生活智力,這對人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那天下午,我女兒沒有主動及時完成家務。顯然,她犯了懶惰的錯誤。當孩子做錯事時,我反對大人替她擦屁股,替她承擔壹些責任,因為孩子永遠長不大。只有讓她接受壹些勞動鍛煉,在小事中承擔壹些責任,才能讓她壹天天長大成熟。

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母親最好只有壹只手。”壹只手的意義:在適當的時候做壹個懶媽媽。所謂的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不是不主動做家務,也不是對孩子的生活漫不經心,漫不經心。相反,我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做家務。例如,當我生病、疲憊或心情不好時,我應該“積極示弱”,並願意利用我的孩子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就像今天壹樣,這應該是孩子的工作。大人壹定不要急於去做,而是讓孩子們去做。

我喜歡下面這段話:“正是由於成年人長期無私和不計回報的努力,才培養出懶惰的孩子、自私的孩子和無情的孩子。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經形成了壹種心理定勢,認為父母和別人天生就是對我好的。因此,為了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父母首先應該做的是先管理好自己,不要長期無條件地付出。偶爾向孩子要壹些愛、談壹些小條件也是合理的,是養成習慣的需要。”-孫雲曉

媽媽們,不要長期無條件付出。有時候做壹個懶惰的媽媽,讓孩子做家務並為妳分擔壹些,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和愛心,還鍛煉了他們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是有益而無害的。為什麽不做呢!?(完)

您的閱讀和分享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關於作者:臧小雲,女,1971二月出生,49歲,水瓶座,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生成長,業余時間喜歡閱讀和寫作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