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列巴,俄語中面包的音譯,本意就是大面包。
這種面包追本溯源的話未免難以下咽,倒不如說說近代的做法。
大列巴本來沒有這個大字,因為他的個頭跟普通面包比實在太大了——要知道壹個大列巴凈重就在兩公斤以上。當初作家秦牧在到哈爾濱作訪談的時候就有句“面包像鍋蓋”的比喻,說的就是大列巴。
其實說到這裏,其實也得說壹個公司,那就是秋林食品公司。我國之所以接觸大列巴,新中國成立後在我國發展昌盛的緣故,就在於這個俄羅斯商人伊萬·亞闊洛維奇·秋林開設的秋林食品公司。它為我國帶來了許多的俄羅斯美食——例如裏道斯紅腸。
這裏道斯紅腸的美味就不用我多說了,傳入中國已經滿了壹百年,在哈爾濱已經是傳統美食,至於他的源頭,也正是俄羅斯。
俄羅斯不僅僅是有俄羅斯人,在遼闊的西伯利亞平原上有著許多的民族,他們的口味與傳統美食雖然接近,但是仍然有著很大的不同。
就比如東亞民族鄙視俄羅斯人愛吃土豆的同時,俄羅斯人鄙視白俄羅斯人愛吃土豆,並給白俄羅斯人起了個外號叫бульбаш,意為“土豆愛好者”,可見白俄人民對土豆有多麽熱愛,直追傳說中的愛爾蘭人了吧。
Драники(土豆煎蛋):主料是土豆和雞蛋,有時會加入面粉以增加韌勁。偏北的地方是煎熟,偏南的部分地方喜歡稍煎壹下定型之後,然後放在罐子裏面用爐火燜熟,吃的時候可以蘸сметана(俄式酸奶油)吃,也可以蘸自己喜歡的其他的果醬,韭菜醬,也可以直接幹吃。
Холодник(甜菜湯)
起源於波蘭小冷湯,在莫斯科叫свекольник,是夏天清熱解暑的良品,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壹種冷湯,夏天酷暑(雖然在北俄並不多見)的時候喝上壹口,那叫壹個酸爽啊,唯壹可惜的是這個玩意在莫斯科等地只有夏天才能喝到,壹般冬天是沒地方找的。
主料自然是甜菜切絲,酸奶或кефир(高加索地區奶發酵品,口感酸澀,國內叫開菲爾,但是味道脫離原本根源)熬制,個人喜歡後壹種做法,熬好放入黃瓜絲和切開的熟雞蛋,然後晾涼了就可以喝了,自然喝的時候流行加入сметана(酸奶油)。這個湯做好後是淺紫色,口感酸酸甜甜涼絲絲,感覺非常不錯——喝不慣的例外,至少我見過人喝壹口就吐了。
俄羅斯的獨特美食多了去,如咬都咬不爛的肥腸,重口味的腌韭菜——再見。
伏地魔都選了火鍋,我幹嘛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