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並不是每家小孩都很倔強。但現在確實有許多孩子都會在吃飯問題上和父母較量壹番,這是他們很喜歡玩的壹場遊戲。可能現在溫飽已經不是我們最核心的內容,孩子也沒有饑餓感,也不舍得他有饑餓感,才是使得吃飯和打仗壹樣艱巨!
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很容易地緊閉自己的小嘴。但妳禁止他們吃不該吃的東西,孩子們反倒吃得很歡喜。比如,很多父母都不想讓孩子吃太多的冰淇淋,“好,小誠洋,就這壹次,這個星期妳不能再吃了,天太冷,妳還這麽小,妳看看周圍可有人吃啊,就這壹次了。”而孩子卻往往惦記著下次出來繼續要,他們會用可愛的聲音和父母沒完沒了討價還價,“爸爸,今天我們就再買壹次吧!”尤其又有朋友在,父母壹心軟,得,孩子就又贏了壹次。
在我們很多文獻和生活中都提到壹個很簡單的法則: “餓他壹天,他就會吃的!”,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這個贏得“餐桌上的戰鬥”的法則。只有少數父母能夠在疼愛和規矩之間找到壹個可接受的平衡點。很多時候是我們所謂的“心疼” “不舍得”而造成的餐桌之戰,也並非是孩子年紀小、自制力弱,而是孩子的主觀“挑釁”。
如果孩子當下不想吃,就收起美食,在下餐未開始之前,絕不要給他提供什麽甜點、小吃或糖果類的食物,幾次下來討不到便宜,他的肚子會告訴他“餓啊”,這樣餐桌上的戰鬥將成為歷史。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堅定,不要自亂腳步,控制自己的情緒,他要別人家娃,可能妳就沒有那麽急啦!
在沖突中,嚴厲回擊孩子的故意挑釁是父母維護自己權威,要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原則。父母的權威是在平時父母和孩子的交往中壹點壹滴地樹立起來的。在平時與孩子的互動中,父母要明確表明自己的原則,如果孩子違背某些原則,壹定要和他們溝通,為什麽這些原則不可違背。父母要有耐心,出了問題要和他們討論,讓孩子學會從其他角度去看待壹件事物。他們也許有他們自以為正確的道理,但從其他的角度看,他們的理由或後果卻是有害的。通過反復的討論,不僅有助於父母的權威地位的樹立,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不只是父母的“應聲蟲”。
同時不要擔心嚴厲回擊會傷害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如果懲罰是孩子“自找的”,並且,他完全明白他是“罪有應得”的話,孩子在最初的淚水消失之後往往會表現出對父母的愛。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孩子要互相尊重雙方。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他們就不能要求孩子尊重他們。父母應該友善地對待孩子的自尊,永遠不要蔑視他們,或令他們在朋友面前難堪。壹個在批評孩子時滿口嘲諷和傷害性話語的父母,別指望反過來受到孩子真正的尊重。即使現在他們可能非常害怕父母,藏起了對他們的輕視,但是報復會在將來某個時候出現的。
孩子是壹個獨立的人,他們有著獨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替孩子安排壹切。最實用的做法是: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對壹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並和他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進行探討。
培養孩子對父母的尊重是兒童教育中的壹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因為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會為日後他對所有其他人的態度打下基礎。幼年時對父母權威的看法,會演變為成年後他對長輩、老師、領導以及其他壹起生活或工作的人們的看法的基礎。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是孩子擁有的最初、最重要的社會影響,孩子在這種關系中經歷的瑕疵和困惑將在他以後的生活中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