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蠅是壹種采采蠅。舌蠅
采采蠅
也被翻譯成螫蠅。
雙翅目蠅科舌蠅屬非洲吸血昆蟲約有21種,可傳播人類睡眠疾病和家畜類似疾病——非洲錐蟲病。采采蠅以人類、家畜和野生獵物的血液為食。分布廣泛,生活在撒哈拉以南壹些地區的人類住區和農業區。
所有采采蠅的外表都相似。身體粗壯,有稀疏的鬃毛,通常比家蠅大,體長6?16毫米(0.2?0.6英寸)。黃棕色至深棕色。胸部為灰色,常有深色條紋。腹部可能有條紋。牢固的穿刺吸引裝置通常是水平的,當咬時尖端向下。休息時,翅膀在背部是平的。每個觸角都有壹個剛毛狀的附肢天線芒,它有壹長排分支的毛發,這與其他蒼蠅不同。
采采蠅的壽命是1?三個月。幼蟲在雌性子宮內單獨發育。卵在雌性體內孵化,幼蟲以子宮壁上壹對乳腺分泌的營養液為食。幼蟲發育分為三個階段,大約需要9天。如果雌蠅吸不到足夠的血,就只能生出發育不全的小幼蟲。如果雌蠅滿血,她壹生中每10天就會產下壹只成熟的幼蟲。幼蟲落地後,鉆入土壤中,在1小時內化蛹。幾周後,它長大了。
采采蠅通常在林地中發現,但當被宿主動物吸引時,它們也會短距離飛到開闊的草原上。唇魚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主要生長在溪流邊的茂密植物中。另壹方面,東非采采蠅在更開闊的林地覓食。兩性幾乎每天都吸血,它們的進食活動在溫暖的時候特別活躍。大多數采采蠅在日落後或溫度低於15.5℃(60℉)時停止取食。在吸食人血的采采蠅中,雄性占80%以上,雌性通常吸食大型動物的血液。
只有兩個物種傳播導致人類昏睡病的錐蟲(壹種有鞭毛的原生動物)。中非的采采蠅是岡比亞錐蟲的主要攜帶者,這種錐蟲在西非和中非各地引起昏睡病。東非采采蠅是羅得西亞錐蟲的主要攜帶者,由這種錐蟲引起的昏睡病在東非高原發現。東非采采蠅還攜帶可導致牛和馬患非洲錐蟲病的病原體。
控制采采蠅最有效的措施壹直是控制環境因素-殺死采采蠅的野生獵物,開墾林地,定期燃燒以防止過度生長。誘捕采采蠅、用自然界的寄生蟲控制采采蠅以及給牲畜噴灑殺蟲劑等措施都沒有效果。向空氣中噴灑後效殺蟲劑的效果仍無定論。
采采蠅約有30種,分布在非洲和阿拉伯。它的身體比蒼蠅小,體長6-13毫米,黃色、棕色、深棕色至黑色,喙長,水平向前延伸。雄性和雌性都以人血和動物血為食,晝夜活躍。休息時,兩翼相互重疊,覆蓋腹部後部。
昏睡病由寄生在人類和動物血液中的錐蟲引起。錐蟲是壹種單細胞鞭毛蟲,體側有波狀膜。當它在血液中增殖時,錐蟲的身體會變得細長。當宿主的抵抗力增加時,血液中的錐蟲數量減少,大多數錐蟲的身體變得短而粗。
在錐蟲侵入人體的早期,它寄生在淋巴和血液中,引起大部分淋巴結、脾腫大和心肌炎癥。若幹年後,在晚期,壹些人在2 ~ 4周後侵入人體的腦脊液,並發生腦膜炎。患者沒有欲望,顫抖,痙攣,最後困倦和嗜睡,通常在2年左右死亡。
當采采蠅吸食熟睡的病人或患病動物的血液時,錐蟲進入蒼蠅的腸道並大量繁殖,然後轉移到口腔並進入唾液腺。當采采蠅再次叮咬人時,錐蟲會隨唾液進入人體。